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都北京设计和建造的易学原理 .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l****6
  • 文档编号:39351798
  • 上传时间:2018-05-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古都北京设计和建造的易学原理 北京,是我国历史上辽、金、元、明、清王朝古都,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公元 938 年作为辽代的都城起,历以辽、金、元、明、清各朝代,至今已具有 1000 多年的建都历史在作为都城的漫长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帝王及其谋臣们为了维护帝王统治,使帝王江山永固、国运长久,对古都北京进行了精心规划和设计,建设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城市建筑,力图通过完善的都城建设,达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目的特别在明清两代,古都北京的城市建设更加完善,更加威严,同时也更加具有神秘色彩,使古都北京具有强烈的首都特点如今,历史上那些朝代已经过去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物建筑和古迹,为后人研究古人的都城规划设计思想,提供了实物依据 那么,古都北京是按什么原理规划和设计的呢?那些设计格局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其含意是什么,其作用和用途又是什么?笔者经过对古都北京进行多年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古都北京是按照中国古代最高传统文化――《周易》原理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是按“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建造的,古都北京的每一处古老的建筑,都蕴含着《周易》古哲的不朽光辉 《周易》是中国历史上上古时期的一大奇书,其寓意博大精深,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之渊源,是中国乃至世界公认的古代最高水平的哲学著作和最具权威的历史文化典籍。

      《周易》在中国历史上被尊称为“众经之首,大道之源”,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只有沿着《周易》这条脉络去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一 古都北京、天坛、地坛、日坛、月坛 是按《周易》先天八卦原理设计和建造的 2北京古城分为内城外城两部分,今人称为凸字形城凸字城的北边部分称为内城,建城较早,它是在明朝初年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参照明初都城南京城和明朝中都(安徽凤阳)的设计方案建设起来的凸字形南边部分叫外城,建城较晚,它是在明朝后期嘉靖年间建设起来的打开古都北京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古都北京内城之外的南北东西四个方位上,分别建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个古祭坛建筑天坛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皇家祭天建筑,它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南方,公元 1420 年明朝永乐 18 年由朱棣皇帝下令修建,至今已有 500多年的历史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于每年“冬至”祭天、 “孟春”祈谷、 “夏至”祭雨的地方地坛是公元 1530 年明朝嘉靖皇帝 9 年所建,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北方因祭坛拜台周围设计有方形泽渠,故原名方泽坛,明朝嘉靖 13 年改名为地坛地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祖“皇地祗神”即地神的地方,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的祭地建筑。

      日坛、月坛均为公元 1530 年明朝嘉靖皇帝 9 年所建日坛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东方,又叫朝日坛,是明清两朝皇帝在每年“春分”之日祭祖“太阳神”的地方月坛又叫夕月坛,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西方,是明清两朝皇帝于每年“秋分”之日祭祖“夜明之神”即“月神”和天上诸星宿神的地方 祭祀天、地、日、月是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代,祭祖天、地、日、月已经成为一种制度,战国时期秦始皇曾在威山(山东荣城成山角)祭日,在莱山(山东掖县)祭月西汉成帝年间在当时的都城长安城南郊曾修建“天地之祖”以祭天地,修建“东君祀”以祭日魏晋南北朝时有春分东郊朝日,祭祖天地神,至今遗名尚存明朝两代皇帝修建大型专用建筑祭祖天、地、日、月至今我国有些地方的民间仍保留在春节祭祖“天地之神”的习俗,可见我国祭祖天地日月的习3俗渊远流长祭祖天地日月是我国古代国家的盛大典礼之一,是帝王统治生涯中的一件大事,历代皇帝都极为重视 1.古代皇帝和臣民崇拜天地日月的观念是从周易而来《周易·说卦》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 ”意思是说,八卦中的乾卦代表天,被尊称为父亲坤卦代表地,大地被尊称为母亲周易《系辞》曰:“天地絪緼,万物化醇。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就是说“天地间阴阳二气交融,万物才能变化而完美,阴阳雌雄两性交合,万物才能产生变化” 《周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这就是说,天地间阴阳二气交合才能化生万物,有万物才能产生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仪,万物离开天地就无法生存,天地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所以古人非常尊崇天地,敬重礼拜天地,形成了按节气定期祭祖天地的礼仪制度 《周易·系辞》又曰:“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霍,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古人认为,宇宙中日来月往,月来日往,日月相推,才产生白天和夜晚,光明和黑暗正是日月的运行,才产生寒冬和夏暑,寒往暑来,暑往寒来,寒暑相推才产生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岁月变化,才产生一年又一年古人认为,日月是岁月形成离不开的天象,因而就产生了祭祖日月的习俗 2.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是按《周易》先天八卦方位建造起来的 古代的帝王为什么将天坛建在北京内城的正南方、将地坛建在正北方、日坛建在正东方、月坛建在正西方?其理论根据就是《周易》先天八卦图。

      《周易·说卦》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乾,阳4物也,坤,阴物也 ”古人依据这一段话,提出先天八卦论,按照先天八卦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艮西北、震东北、巽西南 《周易·说卦》曰:“乾为天为君为父……坤为地为母”“离为火为日……坎为水为月……”这就是说乾为天在正南,坤为地在正北,离为日在正东方,坎为月在正西方古人认为,先天八卦方位才是天地日月的本来方位古人为了将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与先天八卦方位对应起来,于是就按照先天八卦方位将天坛建在北京古内城的南方,将地坛建在北方,将日坛建在东方,将月坛建在西方而四坛中间就是皇帝的都城,由此可见,天、地、日、月坛所代表的卦位,与故都北京内城构成了先天八卦城 3.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也是根据周易而来 天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为圆形,地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为方形,日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亦以圆形为主,月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为方形,为什么天坛建成圆形,地坛建成方形,日坛亦建成圆形,月坛亦建成方形?原来这也是根据周易而来 《周易·说卦》曰:“乾为天为圆……坤为地……《周易·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这就是说,乾卦代表天象征圆形,坤卦代表地象征方形。

      据此古市人认为天是圆形的,大地是方形的,天看起来像一口大锅一样扣在大地之上,这就是古人“天圆地方”说的由来按照周易这一原理,古代帝王为了更好的与天地感应,获取天地之神的佑护,于是就将天坛建成圆形,将地坛建成方形天坛内的主要建筑祭天用的祭坛圜丘是三层圆形平台,台面中心为一圆形太极石,太极石外面为 9 块扇圆形石头圈圈相围,圜丘下面的围墙亦为圆形存放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宗牌位的皇穹宇也是圆形的,皇穹宇殿内地面亦为圆形,其中心为圆形石面,其外第一圈按八卦方位围列着火块扇圆形石头地面,皇弯宇外面的围墙为圆形,这就是有名的回音壁皇帝祈谷用的大殿祈年殿顶部为三层圆形建筑,祈年5殿内的地面亦为圆形地面,中心为一圆形石块,其周围按八卦方位的规律排列扇形石头;祈年殿的基座也是三层圆形平台,祈年殿外面的围墙也是圆形,天坛整个外围围墙北部亦为圆形因此圆形是天坛建筑的突出特点 地坛内祭坛拜台为二层方形建筑,其坛面石头为方形,舞台周围的泽渠的形状亦为方形,拜台周围的两层围墙亦为方形可见方形是地坛建筑形状的突出特点 《周易·说卦》曰:“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 ”“离为火为日……为乾卦……”。

      按照后天八卦方位,离卦为南,坎卦为北,分别与先天八卦的乾坤二卦位相重,因此,日坛与天坛一样建成圆形,月坛与地坛一样建成方形,现在日坛月坛的形状已不是原来的形象,据现存的明朝初年设计的明中京(安徽凤阳)的设计方案,日坛的祭坛是方形的,但紧紧围绕祭坛的围墙是圆形的,月坛的祭坛是方形的,围墙也是方形的,明朝修建天地日月坛时就是参照明初南京和明初中京的设计方案建造的 4.天坛、地坛内涵的“数”符合周易原理 《周易·系辞》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 数五、地数五,王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按照这一论述,一、三、五、七、九为奇数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为偶数为阴数,阳数中最大的数为 9,阴数中最大的数为 10 其次为 8天坛为天为阳,故其内涵的数为阳数单数,比如,祭天之坛圈丘建为三层,最上一层圈丘直径 9 丈,第二层直径 15 丈,第三层直径 21 丈,最上层坛面为圆形其中心为一圆形石头称太极石,太极石周围第一圈有 9 块扇形圆形石头相包围,第二圈为 18 块,第三圈为27 块,按 fn=9n 的数学规律排列圈丘最上层为 9 圈,第二层为 9 圈,第三层亦为 9 圈,三层圜丘之间的台阶均为 9 级。

      祈年殿的底座为三层,祈年殿顶又为三层,祈年殿从基座到顶部共 9 层,寓意 9 重天,祈年殿内地面为圆形,其中心为一圆形6石头称中心石,其周围第一圈按八卦方位由 8 块石头组成,第二圈 16 块,按fn=8n 的数学规律排列,共 9 圈皇穹宇殿内地面亦为圆形,其中心为一圆形石头,其周围第一圈按大势方位排列着 8 块扇形石头,向外依次按 fn=8n 的数学规律排列共 9 圈地坛为地为阴,地坛建筑的数为偶数阴数如:地坛中心建筑祭坛拜台为正方形二层,上层坛面尺寸为 6x6 丈,下层为 l0x10 丈,两层之间的台阶为偶数 8 阶地坛祭坛坛面由方形石组成,上层坛面中心为 6x6=36 块大方石,其外接八卦方位排列为(8x8)x8=512 块较小型方石,下层为(8x8)x16=1024 块小方石,地坛祭台外围墙 2 重日坛内的建筑的数为奇数阳数,如,一层祭台尺寸 5x5 丈,高5 尺 9 寸,9 级台阶,外面一层圆形围墙月坛内的建筑的数多为偶数阴数,如,祭坛坛面尺寸 4x4 丈,高 4 尺 6 寸,台阶为 6 级由上面可以看出,天、地、日、月坛建筑中运用的“数”符合周易原理 5.按《周易》“元、亨、利、贞”命名坛门 天坛内主要建筑圆丘周围围墙有 4 个门,东门曰泰元门,南门曰昭亨门,西门日广利门,北门曰成贞门,这 4 个门名称的第二个字组成元、亨、利、贞四个字。

      元亨利贞是《周易》中乾卦之四德, 《周易·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天坛祭坛圜丘周围 4 个门用“元亨利贞”四字命名,更加说明天坛是按《周易》原理设计和建造的 天坛的占地面积 273 公顷,地坛占地面积 37 公顷,天坛比地坛大 8 倍,也就是说天坛面积大,地坛面积小, 《周易·泰卦》卦辞:“小往大来,吉、亨”,否卦卦辞:“大往小来”周易认为,泰卦上卦为坤,下卦为乾,否卦上卦为乾,下卦为坤乾为阳为天为大,坤为阴为地为小所以天坛的面积比地坛大 二 古都北京的内城、皇城、皇宫是按《周易》原理设计和修建的 71.按《周易》“天地人三才”设计都城 《周易·系辞》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意思是说《周易》这部书,广大而全备,有天道,有人道,有地道,兼备天地人三材而两两与之相对应,故一卦含有六画六画不是别的,就是“天地人三材”之道根据这段话,古人认为,宇宙有“天地人三才”,天在上,地在下,人是天地交合之产物故在天地之间,具体到中国神州大地,则天在南,地在北,人在南北之间。

      据此,明朝皇帝在古都北京内城之南建有天坛,北有地坛,北京内域位于天地二坛中间又如古都北京的皇城南有天安门,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