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轼《游沙湖》评析.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marr****208
  • 文档编号:157276004
  • 上传时间:2020-12-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达观幽默,寓慨于谐——苏轼《游沙湖》评析《东坡志林》中的《游沙湖》,是一篇很出色的文学随笔: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了解苏轼身世的人,对于“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的黄州,不会感到生疏宋神宗元丰三年春,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今湖北黄岗县),谪居四年多到黄州的第三个年头,苏轼惊魂稍定,广交乡野父老, “蓑衣■笠,被荡于东坡之上” (《东坡志林》卷四《卜居》),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七日, “求疗”庞安常,游沙湖,写下了这篇作品 这是一篇记游随笔,也就是兼有随笔和游记两种特色的散文文章开头以简约的笔法交代了沙湖的地理位置和作者此行的因由接下去写人这个人名叫庞安常(字安时),是位名医,有多种医学著作传世。

      《东坡志林》卷三《技术》一节中两处提到他,一谓“庞安常为医,不志于利,得善书古画,喜辄不自胜一谓“予来黄州,邻邑人庞安常者,亦以医闻,其术大类骧(名医,蜀人单骧),而加之以针术绝妙然患聋,自不能愈,而愈人之病如神此古人所以寄论于目睫也耶?骧、安常皆不以贿谢为急,又颇博物通古今,此所以过人也元丰五年三月,予偶患左手肿,安常一针而愈,聊为记之弦对庞安常的为人和医术是极为赞赏的 宋代杂记见闻的随笔很多,往往写得杂沓堆砌苏轼的随笔却别开生面以记人而论,不是罗列平生事迹,常常是选取一二典型事例点化成文作为文学随笔,在《游沙湖》中,作者没有写庞安常“不以贿谢为急”的人品和“愈人之病”的高招,只写了他俩分别“以手为口”和“以眼为耳”的“异人”特征这样的笔墨,不仅幽默,富于情趣,而且还包含着一种隐情和感慨 我们知道,苏轼一生不仅在政治斗争中,常常被诬陷,以至贬官、坐牢、流放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遇到一些哭笑不得的事有一次,他因身体不好,几天没露面,一时风传他死了,弄得亲戚朋友很紧张,甚至还传到了朝廷真相大白以后,苏轼慨叹道:平生所遇大抵如此!是啊,如果一些人的口能象苏轼的手那样,用来传达心声,不是用来造谣中伤,苏轼的命运不至于如此坎坷。

      如果另一些人能象庞安常一样,以眼睛代替耳朵,不轻信传言,他苏东坡也不至于长期蒙冤受屈幽默不等于滑稽,它常常被称为智慧的火花,能给人以良知的启迪和美的享受苏轼的幽默当然不是为了使人开心,逗人发笑有的即使写得令人忍俊不置,可能在笑脸上也要挂着泪花,感到心酸不是吗?庞安常和苏轼,一个是“针术绝妙”的神医,一个曾被仁宗皇帝夸赞为为儿孙寻得的“相才”,都是难得的“一时异人”然而,他们都很不幸庞安常身居一隅权充村医,作者则被流放成了罪人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苏轼不是,也不可能是心无介蒂的次年其妾朝云生子苏遁,苏轼写了这样一首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此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如果把上述苏轼的一系列感慨联系起来看,似乎还包含这样的意思:人再聪明,如果生不逢时,倒不如作一个“以手为口”的哑巴和“以眼为耳”的聋子,或者干脆作一个“愚且鲁”的痴子为好这是多么沉痛的感喟 我们这样分析苏轼的上述诗文,有没有引申附会之嫌呢?可以说没有因为类似的感慨,在苏轼的作品和言谈中是随处可见的在他的《初到黄州》一诗里,有“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的句子为口忙”三字,含有为生计奔忙和祸从口出的双重意思。

      苏轼因上谢表和写诗言事招惹了许多是非,吃尽了苦头,他怎么能不感到忿忿不平呢?但他却并不疾言厉色地发泄不满,反而用“为口忙”这种诙谐的口气,以咎由自取这种自嘲的语调,在指顾谈笑间表现出来这正是一个具有宏大的气度、深沉的思想的作者的笔墨诗的最后两句:“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实际上也是一种语含幽默的牢骚话 但苏轼毕竟是善处穷厄的智者,而且他这时已在黄州东坡筹划造屋开荒,安于“识字耕田夫”的生活,疾病亦已痊愈,故这次与庞安常同游清泉寺,心情特别开朗当看到王羲之(字逸少)的洗笔泉,又看到“溪水西流”的兰溪,使他领悟到一种新的哲理,产生新的意境,对人生萌动了一种积极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向往和追求鲜明地体现在他《游沙湖》随口唱出的《浣溪沙》一词中 对于这首小令,注家一致认为,作者是用自居易《醉歌示伎人商玲珑》一诗的反意白诗有云: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全唐诗》卷四三五)所表现的是一种消沉情绪苏词的基调积极多了,他蕴蓄着一种催人向上的人生哲理表现了对予美好生活前途的幢憬和对于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所抒发的感情是积极的,乐观的,也更为人喜爱。

      从艺术上看,作者以极朴素、自然、清淡的语言写出了非常丰富复杂的感情,并且有层次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由寓慨于谐,发展到开朗、积极、乐观,由萧疏简淡的叙述到朗声高唱,思想感情的抒发越来越浓烈,读时令人情不自禁地也要伴随作者歌唱起来 文章的另一特点是用笔经济,全文只有一百七十二字写游览所见景物,只简略点出逸少洗笔泉、兰溪水西流而对兰溪景物的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则留到词中表现歌词把静谧幽雅的景色、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精警深刻的人生哲理,浑然无迹地融合起来在短小的篇幅中,有人物,有事件,有自然景色,有诗情哲理,这一切又似乎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充分体现了苏轼随笔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第三个特点是作者善于用深邃的眼光观察自然景物,并赋予丰富的想象,把思想性和哲理性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这种高度的艺术技巧,也是值得借鉴学习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