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的结构和颜色的关系.doc
1页珍珠之所以有不同的颜色和光泽,其原因主要在珍珠的内部,是由珍珠本身的组成及结构所决定的除外还与周围的背景颜色、光照颜色以及光源照射方向等有关总的说来,造成珍珠色彩有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因素:物理因素:珍珠是由许多碳酸钙霰石结晶的薄层组成的.光线照射在珍珠面上,引起了这些薄层对光的选择反射,光的干涉等作用,因而产生了颜色.由于不同的珍珠其薄层的厚度、薄层的累积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光线.的选择反射、光干涉作用也不相同,因而产生了各种珍珠绚丽多变的色彩但影响最大的是珍珠层最外面的厚约0~0.7mm(即70u)这一层的状态据研究,粉红色珍珠,每一薄层厚度约0•4l~0•46u(0•43u为多),薄层累积规则、齐整平行的占多数,白色系统的珍珠,每一薄层厚度约0•38u,薄层累积不很规则;金色系统及绿色系统的珍珠,每一薄层厚度在0•45u以上,甚至可达0•54~0•55u根据这一物理因素,试图通过加工方法来改变珍珠中薄层的厚度及排列状态,进而改善珍珠的颜色,显然是极其困难的.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的应从育珠生产上着手,例如选择优良的育珠场、适宜的收珠季节以及收珠前采取所谓的“化桩”措施等.化学因素:混在整个珍珠层或珠层与核之间的有机物、色素等对照射在珍珠上的光线产生选择性的吸收作用,因而使珍珠呈现不同颜色.一般说,污珠的黑褐色,主要是珍珠中腐败的有机物对光照强烈的全吸收的结果;黄色系统的珍珠,含有某些黄色色素.有人认为这种黄色色索主要是由于丙氨酸、甘氨酸、亮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组成的肽与铁的络合物。
另外还发现一些桃色及紫色的卟啉(Porphyrin)色素,不过其含量比黄色色素少因而如何去除或改变这些黄色色素是珍珠加工的重要问题.据报导:粉红及白色系统的碜珠中,卟啉比金属一l琳(Metallo porphyrin)多得多,而金属卟啉又多为含铅(Pb)、锌(zn)的,也有的是含锰(Mn)的;金色系统的珍珠中则相反,金属卟啉多于卟啉,所含的金属卟啉又多为含铁(Fe)及铜(Gu)的.所有引起颜色的物质分布在二个地方,一是与壳角蛋白共存,分布在整个珍珠层中;另一则较集中地分布于珠核与珠层交界处.由于化学因素所造成的颜色既可以通过改进养殖、育珠技术来实现.珍珠的颜色问题,主要的应着重于育珠期的生产问题,收珠前几个月,尽可能保证育珠场的环境条件的稳定等,使珍珠质的沉积规则整齐.因为珍珠最表层的结构及表面花纹决定珍珠的颜色若霰石结晶呈有规律的生长,薄层及表面的花纹线条整齐,则颜色明亮,如果霰石结晶成长不好,有不规则的小颗粒群或小粒,表面花纹线条杂乱无章则颜色暗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