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统计学课件.ppt
99页1,体育统计学,任课教师:陆瑞当 (私人演示讲稿 不得翻录),2,体育统计学,棒、垒球的魅力,体育统计学,3,,,,自然科学的皇后是 数学,数学的王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王冠上的明珠我国数学明珠——陈景润,4,第一章 绪论,一、概念: 1、体育统计——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应用数理统计 的理论和方法,对体育随机现象的数量描述,揭示体育领域中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 2、数理统计——以概率论为基础,专门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内容有:数据的处理;样本统计量的研究;统计推断;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抽样理论;质量控制;试验设计等),第一节 体育统计的性质与作用,第一章 绪 论,,教课时间:34学时 学分:2分,5,二、数理统计作用,,,,,,,6,o,产生原因:技术掌握程度;生理条件;心理状态;社会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随机性现象,,随机性特点,渗透,应用,7,第二节 基本内容和意义,,,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体育统计的性质与作用,1、描述统计: (1)概念: 描述统计是指在杂乱无章的原始资料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 (2)主要内容: 对样本的调查或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后计算出样本的统计量。
例如: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8,(重点和难点),2、推断统计: (1)概念: 推断统计是指在描述统计的基础上,用样本统计量去推断总体的性质,并说明判断可能产生误差的范围 (2)主要内容: 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 3、调查或试验设计 (1)概念; 调查或试验设计是根据研究目的用最简便方法取得原始数据达到科学效果 其内容有多种多样9,,,研究目的,实验或 调查设计,收集数据,统计描述,统计推断,作出结论,结合实际分析讨论,二、体育统计分析过程框图,10,二、学习体育统计的目的和意义三、学习要求和方法,,,,11,小结:,1、体育统计的基本概念 2、体育统计学研究对象 3、体育随机现象的特点 4、体育统计的三个基本内容 5、学习的目的、要求和方法小结:,,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12,第二章 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一、内容简介 本章将介绍体育统计工作很重要的第一步其主要包括体育统计工作资料收集的来源;收集统计资料的常用方法;整理统计资料的步骤和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1.如何收集体育统计的原始资料 2.收集体育统计资料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 3.整理体育统计资料的步骤和计算方法 三、学习方法和要求 1.要求掌握收集体育统计资料的基本方法,能根据研究目的学会收集并保证收集到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要求反复自练,熟练掌握整理资料的步骤和计算方法13,第一节 体育统计资料的收集,在收集资料之前必须根据研究目的和统计原则,对需要 收集资料的内容、项目和指标进行深思熟虑;对研究的对象和统计方法仔细选择然后,按照统计原则和要求制定收集资料的细则,尽可能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获取原始资料的科学性(即资料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使统计资料的误差降到最低限度 一、体育统计资料的来源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观点,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与体育有相互关系的信息等方面的数字或数据都可称为体育统计资料因此,体育统计资料的来源来自多方面,有时这些资料可以说是杂乱无章,其中还有错、漏等问题的存在,必须进行审查和整理如对某种教学或训练方法前、后效果多种指标的测试;运动员选材多种指标的测试;生理指标、心理指标的测定;运动生化试验和生物力学的测试;学校体育的情况调查;少数民族体质调查等等资料的来源一般是根据研究目的去搜集获得我们将其分成三种类型:,14,0,(一)体育测验 体育测验的具体形式包括各种大小比赛成绩,临场技、战术运用、反攻的成功率,身体素质、生理、心理指标测定等其次是学生体育运动、体育理论学习的考查、考试成绩以及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测得的各种指标等等,获得的大量原始数据都是体育统计资料的来源。
(二)体育实验 体育实验主要是针对某一专题研究的目的,运用较精密仪器、量具对人体体育运动生理、生化以及体育机械等运动生物力学的测试结果获得数据资料 (三)体育调查 体育调查是对被测对象不施加任何处理过程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测试收集数据其优点是相对省时体育调查一般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又包括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随机抽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包括单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和整群抽样等四种方法,均属于概率抽样资料来源,15,一、抽样的方法:,1、随机抽样: 在总体中随机抽取个体,不加任何限制,也叫无限制抽样 2、机械抽样: 先将总体所有的个体依次编号排序,再按应该抽查的个体数,确定要抽查的个体间隔例如:某市区有18000名12岁男孩,根据要求的概率和允许抽样误差范围,确定应抽查其中1000人进行身高、体重测试,则需要抽查的间隔应为:18000÷1000=18然后,可从任何一个编号开始,每间隔17个号抽查1名,抽到满1000人为止 3、类型抽样: 在抽样前,把总体中所有的个体按照一定的要求或规定划分成几种类型组,然后在每一类型组中随机抽取一定的个体 4、整群抽样: 从总体中随机整群地抽取。
其优点是容易组织,但抽取时过于集中,会影响抽样结果的代表性16,二、收集体育统计资料常用方法,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一)专题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 专题研究包括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它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用最小的样本含量获取比较完整、准确度和代表性较高的数据资料其优点是提高研究工作效率 (二)日常资料的积累方法 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教学、训练、群体活动和组织竞赛成绩等,都可以积累许多宝贵的数据,这是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资料来源在使用这些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保证测试条件的齐同性17,0,(三)全面普查法 是对研究总体中所有的个体都进行调查,因而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同时量大,难组织近几年我国曾进行的大中小学生体质调查研究就属于这种普查形式开展普查工作,事先要有周密地安排,做到忙而不乱,测试后要对指标及时逐项审查,及时填补、更改漏测、错测数据,并对资料进行认真地整理与分析 (四)文献资料的收集 对已发表过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须要或拟选的科研课题为核心,摘录起来,供研究时,进行比较和对照18,三、收集资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根据研究目的和体育统计的原则制订细则。
2.对收集的内容、测试的指标要能有效地反映出研究事物的属性 3.保证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能精简尽量精简,不要太庞杂,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得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研究事物的属性 4.为保证收集到可靠的资料,对测试应有统一的操作规程;统一的记录方法;拟定统一的记录表格;校对好测试仪器;对测试者和受试者进行思想动员,力求积极配合19,第三节 统计资料的整理,为保证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收集到的大量 原始数据必须进行整理,使之由无序变成有序,呈现一定 的规律性常用的整理方法有分组法、频数分布法、指数 法等,本节主要介绍频数分布法 一、原始数据的初审 对原始数据进行认真地审核,可以发现“漏、误、 疑”数据对缺漏数据要尽量填补或补测;对错误数据, 要用时纠正或复测;对可疑数据要进行确认或复测,以上 情况若不能复测,该数据应作废第三节 统计资料的整理,20,0,二、原始数据的复审 对原始数据的全面复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逻辑检查 逻辑检查是运用逻辑推理方法,依据各项指标间的 内在联系,对数据进行复审核处理,发现疑、误之处如 运动前后的脉搏,大腿长、小腿长的比例,身高、体重的 比例等,是否符合一般规律。
2.计算检查 检验计算方法及结果是否正确,如体表面积,心、 肺功能指数等 3.抽样复查 经审核验收后,最好再来一次按比例进行随机抽查21,三、频数分布表制作的步骤,1.求两极差:在全部观测值中,最大值与 最小值之差称为极差,一般用R表示 其表达式: R = X max — X min 2.确定组数与组距: 分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分组过少,误差较大,而分组过多,计算繁琐组数与样本含量有直接关系,现介绍前苏联的马萨利金分组表作为参考 表 2 —1 分组参照表 1 样本含量(n) 分组组数(k) 30— 60 5— 8 60—100 7—10 100—200 9—11 200—500 11—16 0,22,0,3.确定组限:组限有两个:上限和下 限,一般数值由小到大,从上到下排 列,数值小者为下限数值大者为上限 在确定组限时,要保证第一组应该包含最小值(R min),最后一组应该包含最大值(R max) 4.列表划记:将每一个数据用一个竖杠或其它划记数方法表示均可。
要求整齐、清楚和便于相加记数 5.记数: 清点各组个数之和称为频数,一般用 f 表示还可以计算相对频数(f /n)、 累计频数及累计频率等23,0,一、内容简介 本章将介绍体育统计工作很重要的第二步其主要内容有样本 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二、重点和难点 1.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 2.平均数、标准差的合成 3.变异系数在体育统计中的应用 三、学习方法和要求 1.要求熟练掌握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 2.要求反复自练,弄清样本统计量的各自特征 3.学会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合成方法样 本 特 征 数,第三章,24,第一节 平均数和标准差,体育统计是用样本的统计量来推测总体的参数,其统计量最常用的是均数和标准差均数是反映同类对象观测值的平均水平与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标准差是反映数据资料变异程度的统计指标(即离散程度)25,一、平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1.定义 算术平均数(简称均数)是所有变量值Xi (i=1,2-------n)之和除以变量值的个数n所得的商 2.计算方法 (1)原始数据直接计算法:此种计算方法适用于小样(n≤30)。
见书上第22—23页 (2)加权计算法:当变量值个数较多时(n≥30),用直接法计算比较麻烦,容易出错可将原始数据分组后再用加权法计算具体见书上第24页 (3)简捷计算法: 当一组连续型数据被编制成等组距频数分布表时,我们用每个组的下限与频数的乘积之和除以总频数所得的商再加上半个组距(也称为组中值)具体见书上第25页 注: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变量值的平均水平与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最常用的集中量数是平均数,它包括算术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以上主要介绍了算术平均数,其余自己复习见书上第26—27页一、平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26,0,平均数作为集中趋势的一个指标,用来描述随机变量观测数系列的平均水平,但还不能充分地说明随机变量观测数系列分布的情况有时虽然两个随机变量的平均数是相等,但随机变量的观测值分布在平均数两侧的离散程度却不一定相同例如:(见下表) 两系列随机变量观测数比较表 1 系列 观 测 数 平均数 离散程度 甲 1 5 9 5 4(大) 乙 4.9 5 5.1 5 0.1(小) 随机变量甲和乙两系列的平均数都是5,但是甲系列数值的离散程度比乙系列要大得多。
因此,为了进一步衡量这两个系列数值的特征,我们将引用标准差这样的一个量数来描述27,二、标准差的定义及计算方法:,1.定义 各变量值与均数离差的平方和平均后的平方根值 定义式:S=√∑(X-μ)÷(n – 1) 2.计算方法劲(见书上第30页) 自由度:用(n-1)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