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科学活动中幼儿的的探索性行为教育教学论文.doc
3页论科学活动中幼儿的的探索性行为_教育教学论文 摘 要:科学活动是满足幼儿好奇心、认识世界的一种媒介幼儿探索性行为经常以一种外向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幼儿探索性行为看成是一种“搞破坏”,从而错过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机会本文主要是帮助教师认清楚幼儿的探索性行为,从而把握对幼儿进行更好引导和教育的时机 关键词:科学活动 探索 探索性行为 教育对策 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最容易出现幼儿探索性行为近几年,教育界提出“要解放孩子们的手脚,解放孩子们的头脑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发现,幼儿在生活中表现出的探索行为往往被教师认为是一种“搞破坏”的行为对于幼儿的探索性行为教师应该怎样给予指导,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教师提供一点建议 一、幼儿探索性行为的表现及特征 在科学活动中,根据观察发现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探索性行为也是各不相同的 (一)小班幼儿探索性行为的表现特征:大部分是通过观察,运用自己各种感觉器官来进行操作,很少与伙伴或教师进行交流,不会向伙伴、教师提出疑问如:“糖宝宝不见了”,教师先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幼儿反映积极,注意力集中,探索欲望被激发出来。
在教师提问:“糖块放在水里怎么不见了?”“糖到哪里去了?”等问题来引导幼儿时,观察中发现有幼儿把自己的小手放在了杯子里去找糖块,有把鼻子凑到水杯上闻的等等整个活动过程总是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在观察自己杯子里的变化 (二)中班幼儿探索性行为的表现特征:活动中探索的主动性要高于小班,能跟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能主动去探索如:“常绿叶和落叶树”,教师首先让幼儿收集各种树叶及图片资料,教师先让幼儿观看树叶落到地面的短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争先恐后的回答,有幼儿说看到许多大树,有说看到很多叶子在风中飘等等随后教师又给幼儿观看在皑皑白雪中松树傲然挺立的短片巨大的反差片段引起了幼儿极大兴趣,个别幼儿开始出现与同伴交流的现象,也有幼儿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等 (三)大班幼儿探索性行为的表现特征:能主动探索,开始学会向外界寻求帮助如:幼儿对蚂蚁运食产生了兴趣活动开始前,教师通过图片等教具对幼儿提出问题,让幼儿大胆猜想一下小蚂蚁是怎样搬运事物的随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蚂蚁搬运食物的过程孩子们探索欲望强烈,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接着在教师引导下与同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很多幼儿在活动结束时还不断地向教师提问其它的小动物是怎么样搬运食物的。
二、影响幼儿探索性行为的因素 (一)物质环境因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有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作为环境之一的材料既是引发幼儿探索性行为发生的刺激物,又是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观察中发现,不是所有的活动材料都能引起幼儿探索行为所以,在选择材料上,首先要选择丰富、新颖的材料其次,选择的材料要分层次呈现给幼儿,增加材料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的探索性行为得以保持、延续 (二)安全的心理氛围因素 刘占兰认为:“心理上安全的氛围是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活动的前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经常表现出的探索欲望却被教师视为“搞破坏”如:铭铭对一只螃蟹标本产生了兴趣,反复观察后把螃蟹腿一一卸掉木子把牛奶倒到鱼缸里给金鱼补营养等等这些所谓“搞破坏”的行为正是幼儿在探索学习的动机,然而教师要么严厉制止,要么中断幼儿的探索行为,从而失去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最好时机所以我们为幼儿建立一个安全的心理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探索性行为,才能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神奇世界、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才能使幼儿的探索性行为得以保持和延续。
三、教师的教育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良好师幼关系是指导幼儿探索性行为的必要条件在幼儿做出一些所谓“破坏”行为时,首先教师应该避免不合理的批评、惩罚,但也不能对这种“破坏”行为加以肯定或否定,应给予积极、恰当的指导,从而保护幼儿的这种探索性行为其次,教师在日常科学活动中应该以参与者、幼儿的同伴、朋友、等多种身份积极参与活动,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氛围以此引导幼儿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二)理解幼儿的错误 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幼儿,给予幼儿犯措、出错的权利我们学过幼儿心理学都知道,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受幼儿原有经验和思维水平的直接影响皮亚杰主张要有一种智力的自由,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所以幼儿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地注意倾听幼儿想法在幼儿回答错误时,教师要学会理解、接纳幼儿的错误,不应该去马上纠正或是通过语言和表情让幼儿感觉到自己出了错,而是要迅速判断幼儿的经验水平,调整对幼儿的引导 (三)关注幼儿的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敏捷的捕捉幼儿的兴趣,在幼儿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给予宽松、自由的环境,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使幼儿能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主动、积极的探索。
(四)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提问 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探索性行为发生的重要技术正确的提问能激发幼儿专注于探索活动和内部心理活动,真正实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但是,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提问常常是机械地发问,如:“你们看这样对不对?”等要对幼儿提出有效提问,教师首先要做到目标明确,每次提问必定有意图,或是引起幼儿注意、或是激发幼儿思考其次是要切合幼儿的经验,适合幼儿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个别差异等最后是要启发幼儿思考,要引起幼儿的注意、思考,进而进行探索 科学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的过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幼儿园将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幼儿探索精神这一重任,使幼儿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在探索中学会知识、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炎:《学前教育原理》,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高岚:《学前教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阎水金:《学前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