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验科三基问答题.docx
12页一般检验1. 手工显微镜计数红细胞已不常用,但为什么仍不能被淘汰? 手工显微镜法是传统的红细胞计数法,不需要特殊设备,但比仪器法费时,现虽已不常用, 但仍作为血液分析仪的校正2. 简述血沉测定的方法学评价血沉测定的方法有:①手工法包括魏氏法、潘氏法等:魏氏法简便实用,ICSH推荐为血沉 测定的参比方法;潘氏法与魏氏法测定相关性较好,采用手指采血,用血量少,尤其适用于 儿童,但易混入组织液,目前已很少使用手工法只能测定血沉某个时刻的最终结果,特异 性差,其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②血沉仪可动态记录整个血沉过程的变化,描绘出红细胞沉 降的曲线,反映了不同疾病或疾病不同阶段,血沉3个沉降阶段所存在的差异,为临床分析 血沉测定结果提供了新的手段3. 白细胞分类计数质量控制中应注意哪些影响因素?① 影响白细胞分类计数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是细胞在涂片中的分布不均和观察者对细胞辨认 的差异②影响白细胞分类计数精确性的因素③影响涂片染色效果的因素④白细胞分类 计数的参考方法:EDTA-K2抗凝静脉血,人工制成血涂片,以Romanowsky液进行染色, 使用“城墙式”移动法,油镜下分类计数200个白细胞当其他分类法与此法作为标准进行比 较时,需要4个熟练检验人员对同一张涂片各计数200个白细胞(即总数为800个细胞)后, 求出平均值来作为各类白细胞的靶值。
4.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指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xl09/L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包 括:①寄生虫病是最常见的病因②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仅次于寄生虫病的另一主要病因,见 于支气管哮喘、坏死性血管炎、药物过敏反应等③皮肤病,如湿疹等④血液病,如慢性 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脾切除术后、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霍 奇金病⑤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⑥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急性期⑦其他,如风湿性疾 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等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5. 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进行血细胞计数的检测原理是什么? 根据血细胞相对非导电的性质,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颗粒在通过计数小孔时可引起 电阻的变化,于是瞬间引起了电压变化而出现一个脉冲信号脉冲信号变化的程度取决于非 导电性细胞体积的大小,细胞体积越大产生的脉冲振幅越高,记录脉冲的数量就可测定细胞 的数量这些脉冲信号经过放大、阈值调节、甄别、整形、计数及自动控制保护系统,最终 可打印出数据报告6. 试述血红蛋白测定的主要方法及其方法学评价血红蛋白测定法包括:①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HiCN)为国际标准参考方法。
操作简单、 显色快且结果稳定可靠,可检测除SHb外的各种血红蛋白KCN有剧毒,且存在高白细胞 和高球蛋白血症可致试剂混浊,以及HbC转化较慢等问题②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血红蛋 白测定法可替代HiCN法SDS与Hb作用(除SHb外),生成SDS-Hb棕红色化合物,其吸 收峰在538nm, SDS可用HiCN法定的抗凝血或溶血液,制备标准工作曲线本法操作简单, 呈色稳定,准确性和精确性符合要求,且无公害,为次选方法 SDS 本身质量差异较大, 且破坏白细胞,不适用于同时有白细胞计数和Hb测定的血细胞分析仪上使用③叠氮高铁 血红蛋白(HiN3)测定法具有与HiCN测定法相似的优点,显色快而稳定,试剂毒性仅为HiCN 的1/7,但仍存在公害问题④碱羟血红蛋白(AHD575)测定法,试剂简单,不含有毒剂,呈 色稳定,可用氯化血红素作标准品但此法在血液分析仪中的应用受限⑤多参数血液分析 仪测Hb已逐步取代手工法,操作简单、快速,同时可以获得多项红细胞的参数其测定原 理多采用HiCN法,但由于各型号仪器使用的溶血剂不同,形成Hb的衍生物不同仪器要 经过HiCN标准液校正后,才能进行Hb测定7.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 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 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 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危象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常低于0.005,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低于15X109/L, 为其诊断标准之一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3) 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8. 血沉变化的临床意义是什么?血沉变化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快:女性高于男性妇女月经期、妊娠 3 个月以上,以 及老年人血沉常增快2)病理性增快可见于:①各种炎症:感染是血沉加快最常见的原因, 如急性细菌性感染;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慢性炎症于活动期血沉增快,病情好 转时血沉减慢,故血沉(ESR)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②组织损伤及坏死:见于较大范围组织 损伤或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常,可作为两者鉴别指标③ 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④高球蛋白血症⑥高胆固醇血症。
(3)血沉减慢:临床意义较小,主要见于红细胞明显增多、纤维蛋白原含量严重减低时血 沉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指标,血沉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9 . 试述中性粒细胞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增多指分叶核粒细胞超过70%,绝对值>7X109/L①急性感染或炎症是最常见 的原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尤其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其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 和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性等有关②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和急性溶血,如严重烧伤、心肌梗 死等均可见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③急性失血,白细胞迅速增多,以中性粒细胞 为主④急性中毒⑤恶性肿瘤、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血病细胞增多为主慢性白 血病以成熟的白血病细胞增高为主10. 为什么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的分类结果只能作为筛检试验? 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的分类结果又能作为筛检试验,原因为: (1)三分群血液分析仪用阻 抗法的原理,依据白细胞的体积的大小,人为地将白细胞分成三群,这种分类不够准确 (2) 五分类的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光学和电学等技术的仪器,检测同一血细胞的体积、细胞核 形状及胞质中颗粒,在综合分析后作出白细胞分类,这种检测分类法虽然较电阻抗法高,但 仍不能满足临床检出异常细胞的需要。
(3)各类型的血液分析仪尚不具有识别红细胞、白细 胞核、血小板的能力,仍不能检出白细胞形态的病理性变化,特别是对幼稚细胞的检测而 显微镜能根据血细胞与染色液特异性的结合,根据血涂片上细胞的体积、细胞核形状及胞质 中颗粒等着色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能识别异常和幼稚细胞,因此,血细胞分析仪只能作为 健康人血液一般检验的筛检之用11. 试述尿液常规分析的临床价值尿液常规分析的临床价值是: (1)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 肿瘤、血管病变及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时,各种病变产物直接进入尿中,引起尿液成分 变化,因此尿液分析是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观察的首选项目2)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 尿液来自血液,其成分又与机体代谢有密切关系,故任何系统疾病的病变影响血液成分改变 时,均能引起尿液成分的变化,因此可通过尿液分析协助临床诊断 (3)安全用药的监护 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与磺胺类药等常可引起肾损害,故用药前及 用药过程中需观察尿液的变化,以确保用药安全 (4)职业病的辅助诊断铅、镉、铋、汞 等均可引起肾损害,尿中此类重金属排出量增多,对职业病的诊断及预防有一定意义。
(5) 对人体健康状态的评估对人群进行尿液分析,可筛查有无肾、肝、胆疾病和糖尿病,以达 早期诊断及预防疾病的目的12. 简述粪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消化道性溃疡呈间断阳性;消化道恶性肿瘤呈持续性阳性;急性胃黏膜病变、肠黏膜、溃疡 性结肠炎、钩虫病及流行性出血热等隐血试验强阳性13.试述尿HCG金标法测试原理尿HCG金标法测试原理:在纤维素膜的特定位置,分别包被单抗鼠IgG抗体(对照线),单 抗人HCG抗体(测定线),呈上下排列,另外,试带上还含有均匀分布的胶体金标记人P-HCG 单抗、胶体金标记的鼠 IgG 抗原检测时因层吸作用尿液中的 HCG 与胶体金标记的人 P-HCG-单抗结合,移至测定线,形成金标记P-HCG单抗-卩-HCG抗原-单抗人HCG抗体的 双抗体夹心式复合物,测试线呈现紫红色同时,金标记鼠IgG抗原随尿上行至单抗鼠IgG 抗体,形成金标记鼠IgG抗原与单抗鼠IgG抗体复合物,对照线呈紫红色血液学1. 简述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 血细胞的发育演变过程是:胞体由大到小,但原始细胞比早幼粒细胞小,巨核细胞由小到大, 核浆比例由大到小;胞核由大到小,成熟红细胞胞核消失;核形由圆到凹陷到分叶,有的细 胞可不分叶;核染色质结构由细致疏松到粗糙紧密,核染色质颜色由淡紫色到深紫色;核膜 由不明显到明显;核仁由显著可见到无,胞质量由少到多,胞质颜色由蓝到红或由深蓝到浅 蓝;胞质颗粒由无到有;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胞质不会出现颗粒。
2. 试述再障的骨髓病理学特点骨髓增生减退,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的容积百分比降低(<34vol%),脂肪细胞与基质增多 粒、红、巨核系细胞均减少,淋巴细胞增多间质内浆细胞、肥大细胞、网状细胞等非造血 细胞增多,并可有间质水肿、出血甚至液性脂肪坏死3. 再障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再障的诊断标准是: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②一般无肝脾肿大;③骨髓 至少1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④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 其他疾病,如PNH、MDS-RA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等;⑤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4. 简述溶血性贫血的共性改变溶血性贫血的共性改变是:①一般贫血实验室表现,正常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一般增高, 血片中有特殊形态的红细胞,类白血病反应骨髓有核细胞显著增多,粒红比例倒置②血 红蛋白的释放③胆红素代谢异常④红细胞寿命缩短5.5. 简述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 凝血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血液凝血活酶的形成,第二阶段为凝血酶的形成,第三阶 段为纤维蛋白的形成第一阶段有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两个途径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由 于血管壁或组织损伤后释放因子III,因子⑷、钙离子形成复合物,促使因子X活化,然后形 成凝血活酶。
内源性凝血系统是通过固相和液相激活因子刈,然后是K-W-Ca-PF3复合物形 成,从而促使因子X活化,形成凝血活酶6. 如何早期诊断 DIC?①存在可引起DIC的病因,如感染、创伤、肿瘤(包括白血病)、病理产科病变及较大手术等② 有2 种以上的下列临床表现:反复、严重或广泛的出血;不明原凶或难以纠正的休克;出 现反映肺、脑、肝、肾等器官栓塞的症状和体征;原来疾病不可解释的溶血现象皱验室 检查符合以下表现:a.同时出现以下3项以上异常:血小板计数为V100X109/L或进行性下降 (肝病、白血病V50X109/L)或有2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卩-TG、PF4、TXB2和P选择素) 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4.0g/L(白血病、恶性肿瘤20卩g/L(肝病〉60yg/L)或D二聚体升高 或阳性;血浆PT缩短或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肝病>5s以上)PLG含量和 活性降低;AT含量和活性降低(肝病不适用);血浆F^t C<1: 1); F1+2升高;PAP升高;血 或尿FPA升高7. 简述骨髓检查的适应证骨髓检查的适应证是:①外周血细胞数量、成分及形态异常②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肿大、 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