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与经济耦合度分析(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docx
11页生态与经济耦合度分析(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 为大家解读:[摘要]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是当今世界不懈追求的永恒主题,是一个由一系列经济链与生态链以及经济与生态链环所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动的庞大系统构造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和谐度的综合评判体系,应当以区域经济开展度、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度、区域经济与生态关联度、周边区域生态污染扩散度四个层面的有机整合作为切入点和推进路径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和谐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时随地都在运动变化着的[关键词]区域经济;生态开展;和谐度;综合指数 acomprehensiveandevaluativestudyofthedegreeofharmonybetweenregionaleconomiesandeco-development[abstract]asalong-lastingpursuitthemeofpresenttime,theharmoniousdevelopmentbetweeneconomyandecologyisalarge,interactiveandmutualinfluencingsystemconstructedbyaseriesofeconomicandecologicalchains,eorganicconformationoffourlevelsofthedegreeofregionaleconomies,ofprotectionandrestorationofregionalecology,ofrelativenessbetweenregionaleconomiesandecology,andofdiffusionofpollutioninregionsthatarethestartingpointandpathwaytoconstructcomprehensiveevaluatrmore,thedegreeofharmonybetweenregionaleconomiesandecologyisnotmoving-lessbutchangingallthetime.[keyword]regionaleconomies;eco-development;degreeofharmony;comprehensiveindex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开展离不开生产经营活动,而生产经营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和经济社会背景的环境下进行的。
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程度的上下,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因而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是当今世界不懈追求的永恒主题区域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既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化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更是一个急需深入探索的重要实践范畴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是否和谐?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和谐程度怎样?区域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运行性态如何?以往人们大多只是根据生态环境的质量水平来进行单方面判断,既缺乏科学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又缺乏判断操作上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其判断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不高本文试图以区域经济开展度、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度、区域经济与生态关联度、周边区域生态污染扩散度四个层面的有机整合为切入点和推进路径,就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和谐度的综合评价体系进行初步探讨1.区域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的涵义和特征1.1300多年来的“工业文明〞,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迅猛开展,固然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但也导致了目前全球环境的严重污染和全球资源的严重锐减当今人类,一方面享受着前所未有的高度物质文明,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忍受着前所未有的恶劣生态环境自从联合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可持续开展〞问题以来,世界各国都迅速作出积极的反应,一致表示要实施“可持续开展〞模式。
可持续开展实质上是要求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趋于和谐,才能可持续开展;背离和谐,便不可持续开展1.2所谓区域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影响经济与生态开展各种因素的总和,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开展、法治环境等诸多方面,通过经济链、生态链以及经济与生态联动所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动的庞大系统1.3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其运动变化具有5个特性1.3.1综合性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是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中所面临的自然环境、经济开展、法治环境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1.3.2整体性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所面临的与其生存和开展高度相关的经济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等诸多方面优劣程度的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总体评价1.3.3层次性它是由多层次构成的,既包括区域经济开展的规模和效率水平,也包括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规模和效率水平,还包括区域经济与生态互动开展的规模和效率水平1.3.4过程性它贯穿于经济与生态开展的全过程,即这一运动过程中的每一个时点都存在着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程度问题1.3.5运动性它是运动变化的,即随着经济与生态开展运动时空的位移变化,与之相并行交替的经济与生态开展及其质量优劣水平的也随之发生变化,既有可能变强,也有可能变弱。
2.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和谐度及其评价指标体系2.1区域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水平可以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和谐度来表示所谓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和谐度,是指一个特定区域范围内报告期经济开展与生态开展之间所结成的和衷共济、相互适应、协调运行的良好状态关系的程度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和谐度越大,表示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越和谐;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和谐度越小,那么表示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越不和谐2.2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和谐度通过统计指标来反映,而统计指标的设置又必须服从于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运动变化的特殊规律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究竟应该选取哪些指标,建立什么样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才能既有利于计量评价,又有助于严密监测和科学决策,是一个值得深入研讨的现实课题我以为,综合评价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应当遵循以下6项原那么:2.2.1客观性设置的评价指标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水平运动变化状况的现实特征2.2.2完备性从整体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水平,包括空间完备性和时间完备性,空间完备性是指评价指标体系要成系统,应包括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的主要方面;时间完备性是指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仅要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出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运行现状,更要反映出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水平运行态势。
2.2.3科学性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都应具有确定的、科学的深刻内涵应该根据区域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的内在联系,选择含义准确、便于理解、易于合成计算及分析的具体、可靠和实用的指标,以客观、公正、全面、科学地反映区域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的本质和规律性应当具有清晰的层次结构,由局部到整体,由复杂到简明,在科学分析和定量计算的根底上,最终形成对区域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水平的直观结论2.2.4系统性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和谐度是一个由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指标和指标系统并不是一个静止和绝对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不断动态开展变化的概念因此,在选择和确定具体指标来构建指标系统时,要综合考虑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和谐程度的整体性、动态性和系统性,既要选择反映和衡量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开展状况的指标,又要包含反映各个系统相互协调指标;既要有反映和描述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和谐系统状况的静态指标,又要有反映和衡量系统质量改善和提升的动态指标2.2.5可比性评价指标既便于进行纵向比较,也要便于进行横向比较;既要可用以进行时序比较分析,也可用来进行不同区域之间的比较分析这就要求在选择指标时,必须考虑到指标的延续性、综合性和关联性,同时考虑支撑分析和预测的可能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准确地分析和研究统计资料及其含义,参考统计年鉴和其他相关年鉴及文献,选用范围和口径相对一致的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2.2.6实用性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指标体系应该简单明了,所要求的数据资料能够及时、正确、完整地取得,计量评价上要简便易行指标数据的选择、获得、计算或换算,必须立足于现有统计年鉴或文献资料,至少容易获得、计算或换算,并采取国际认可或国内通行的统计口径,指标的含义必须十清楚确,便于有效地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评估2.3根据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和谐度的特殊规律性及综合评价指标的设置原那么,综合评价和反映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和谐度的指标体系,应包括经济与生态两大领域的四个层面〔生态保护与修复角度、经济开展度、经济与生态关联度、周边区域生态污染扩散度〕及其假设干分支工程的和谐指数系统〔见表1〕表1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表目标层准那么层指标层 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和谐度 生态保护与修复度 植被损毁率〔逆指标〕 水土流失率〔逆指标〕 水质污染率〔逆指标〕 食物污染率〔逆指标〕 酸雨率〔逆指标〕 飘尘覆盖率〔逆指标〕 有害气体覆盖率〔逆指标〕 水资源缺乏率〔逆指标〕 自然灾害率〔逆指标〕 单位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逆指标〕 单位工业产值废气排放量〔逆指标〕 单位工业产值固废排放量〔逆指标〕 “三废〞治理率〔正指标〕 经济开展度gdp增长率〔正指标〕 人均gdp〔正指标〕 人均gdp增长率〔正指标〕 单位土地面积gdp〔正指标〕 单位土地面积gdp增长率〔正指标〕 经济与生态关联度生态保护和修复投入增长率〔正指标〕 生态保护和修复投入占gdp比率〔正指标〕 绿色gdp占gdp总量比率〔正指标〕 周边区域生态恶流度周边区域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逆指标〕 周边区域工业产值废气排放量〔逆指标〕 周边区域“三废〞治理率〔正指标〕 3.区域经济与生态开展和谐度的综合评价方法3.1经济与生态和谐开展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权重就是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指标越重要,其权重就越大。
权重一般要进行归一化处理,使之介于0与1之间,各指标权重之和等于1主观赋权法是一类根据人们主观上对各指标的重视程度来决定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两两评分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客观赋权法就是依据各指标标准化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律或规那么进行自动赋权的方法,主要有主成分析法、熵值法、多目标规划法等这里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设n个评价u1,u2,…,u4的相对重要程度依次为ω1,ω2,…,nωn,0<ωi<1,i=1,2,…,n,且∑ωi=1,那么称ω=〔ω1,ω2,…,i=1ωn〕t为u个评价指标u1,u2,…,un的权重向量为了确定n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由评判者〔多人背靠背的方式〕将n个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照,建立判断矩阵=〔aij〕n×n,aij是评价指标ui与uj对于评价经济与生态开展和谐程度之重要性的比例标度,其取值按以下各种情况处理:假设ui与uj同等重要,那么取aij=1;假设ui比uj稍微重要,那么取aij=2;假设ui比uj较明显重要,那么取aij=3;假设ui比uj明显重要,那么取aij=4;假设ui比uj很明显重要,那么取aij=5;假设ui比uj非常明显重要,那么取aij=6;假设ui比uj极端明显重要,那么取aij=7。
显然,判断矩阵u满足aij=1/aij,aij>0,i,j=1,2,…,n当判断者的判断确实真正反映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