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现代文概括归纳类题型失分原因及对策的点滴思考.doc
4页高考现代文概括归纳类题型失分原因及对策的点滴思考彭娟笔者参加了今年的上海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批改第11题这道题主耍是考 查考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要求考生能在整体把握和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全文 中筛选、分析、整合并概括符合题意的信息,赋值5分此题的失分现象比较严 重,罕有满分者,多为2分、3分,甚至有不得分者究其失分原因,主耍有如 下儿点:一是有冃抄录文中有关词句作答,不会抓住文中关键词进行加工、整合、概 括,答成了 “重西湖,因为岳飞、于谦,乂不仅仅因为岳飞、丁•谦还因为苏东 坡'重西湖’,还因为抗清英雄张苍水的临刑绝呼:'好山色!,“'重 西湖’,还因为西湖的山水留下过鲁迅的足迹”,这样的答案只是有冃抄录列举文 中所提及的人物,未做整合概括列举出三个人物才能得2分,有的甚至连三个 人物也未能列举出,只能不得分二是有些考生筛选出有效信息后,不善丁整合归纳或整合归纳的信息不周 全如有的考生在筛选岀有效信息“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浙江的西湖,更是 中国的西湖、世界的西湖后,不能概括抽象出西湖人“有抱负和气度”的特 点三是缺乏整体把握,全文搜索的阅读习惯,常把局部当成整体2007年上 海卷第11题的题冃是“综观全文,概括“重西湖”的主要原因”,命题者唯恐考生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特意在题干中加上了 “综观全文”这一提示语,以期 考生能从全文思考问题。
然而相当多的考生还是不假思索,一看到“清诗人袁牧 有诗曰:'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屈勺重西湖’,因为岳飞、于 谦,乂不仅仅因为岳飞、于谦还因为苏东坡”,“'重西湖’,还因为抗清英雄 张苍水的临刑绝呼:'好山色!,“,重西湖,,还因为西湖的山水留下过鲁迅 的足迹”,就不再顾及全文,一挥而就写下了他们认为正确实则片面的答案其 实,2004年上海卷的第14题“本文的标题是'我看舞蹈的美’从全文看,作 者认为舞蹈的美表现在哪两方面? ”命题者也是担心考生会顾此失彼,特地在题 干中加上了 “从全文看”的提示语如果考生能整体把握去全文,就不难看岀末 段才是全文的中心所在,舞蹈的美表现在外形和内蕴两个方面,但是相当多的考 生被开头两段中的“自然美”和“艺术美”所迷惑,于是顾头弃尾,舍本逐末, 把它们误解为舞蹈美的两个方而,酿成了错误四是不能利用其他各题冃Z间的有效信息启发自己对本题的理解事实上, 2007年上海卷的第11题就可以借助第9题的信息作答因为一篇文章的一•组题 冃绝不是各自为政,互不相关的,题间前后相联的现象却很普遍好的考试 题冃常常是前面的题冃对后面的题冃有一定的铺垫意义,前后的题冃乂都能成为 齐自独立的单元。
解答题冃时,如果适当注意题冃的前后关联性,就能打开后而 题冃的解题思路,第9题让考生回答“第(9)段在构思上的作用是”,考生儿乎 都回答出了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而11题事实上是对“上”与“下”作进一 步的思考,稍加推理分析,就能整合概括出“上”是讲西湖景物Z美,“下”是 讲西湖人物Z美,而这人物乂包括历史人物与现实中的西湖人由此就可以形成 答案:(1)西湖风景优美(2)西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3)四湖人有抱负、气度五是语言表达含混不清,语意不连贯,语病太多,不能把握材料和内容Z间 的逻辑关系,不善于将选项进行比较那么,如何避免以上错误,进行正确的概括归纳呢?笔者认为,首先,考生应该明确什么是概括所谓概括就是在阅读时对文本 的具体内容在分析的基础上的综合概括是对具体内容的抽彖,在具体内容抽彖 化的过程中,文本内容得到了理性的理解;由丁经过了分析综合思维过程,思维 也得到了锻炼;同时由于概括的思维过程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也 得到了提高,因此概括是理解、思维、语言三者合一的阅读训练其次,考生应 该了解概括归纳的思维过程:一般来讲,一要通读原文,知晓大意,二耍审清题 干,明确要求,三耍分析耍点,一一对应,四要组织语言,加以概括。
根据试题的不同耍求和难度,常见的概括归纳方法有三种:一、摘取法需要概括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主要词语或句子这些重 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耍的句子乂常常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首尾或中 间概括归纳时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这种概括归 纳的方法,叫摘取法请看2006年上海卷的第3题:传统商业街所要传达的文化含量并不亚于其商业性,因此,色彩的处理应慎 重,广告招贴和商品陈列应遵从传统方式,避免因色彩面积过大而破坏景观而 一般商业区以商业活动为主要冃的,色彩多变、强烈冲击的视觉效果有时也不失 为一种特色作者认为,商业区的色彩景观应如何控制? (1) (2)语段中说了两层意思,一是“传统商业街所耍传达的文化含量并不亚丁其商 业性……避免因色彩而积过大而破坏景观‘I二是“一般商业区以商业活动为主 耍冃的,色彩多变、强烈冲击的视觉效果有时也不失为一种特色”阅读时只要 对这两句话加以提炼、压缩,关键性的词句就能摘取出来:(1)传统商业街应体 现人文特色,色彩面积不能过大(2)—般商业区可以色彩多变,形成具有冲击力的 视觉效果二、 合取法需耍概括归纳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而,事实上语段也的确说 了不止一个意思,依据耍求,所表达的意思不能遗漏,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 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分别摘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这种概括归纳的方法 叫做合取法。
请看2006年山东卷第18题中的第2小题:“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轼在这里也打了一 场胜仗请具体说明苏东坡取胜的原因这题的概括归纳须顺着文段表达的思路来分析综合,将相对抽象的原因在文中 找到相对应的具体的表述八九两段就是提炼答案的答题区间然后抓住这两个 文段中的作者议论性的语句来逐一概括,如第八段中“大起大落……却艰难玉成” “悲愤Z中更见其旷达情怀”,第九段中“信笔纵情写华章”,最后分别摘其耍点 并进行组合,我们就找到了取胜的原因: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他具备了艰难玉 成的意志品质,浪漫旷达的性情使他拥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 人才华使他有了 “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三、 提取法需要概括归纳的内容,在文本中没有明显的主干句,它的答案 耍通过阅读文本,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把握和提炼这种方法,叫做提取法提 取法是概括归纳方法中比较难的一种,也是运用较多的一种请看2007年上海卷第5题:“包豪斯艺术能'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更长久的卬记’,是因为(1) (2) (3) ”完成这样的题冃,一没有现成的句子可摘录,二也没办法找到局部概括的儿 个句子进行组合;只有通过对材料的反复阅读,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根抑文本 的信息,然后自己用语言进行概括归纳,运用提取有用信息Z法,才能求得答案:(1)有创新精神(2)坚持为普通民众服务(3)作品设计精美。
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虽然概括归纳类题型有较大难度,但只耍在平常的训练中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文章 的规律,培养学生临场阅读习惯,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正确解答这类问题自然 也就会水到渠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