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四 二阶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 图文.docx
6页实验四 二阶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 图文 试验四 二阶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3.2 二阶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一.试验要求1. 了解和驾驭二阶闭环系统中的对数幅频特性L(?)和相频特性?(?),实频特性Re(?)和虚频特性Im(?)的计算 2. 了解和驾驭欠阻尼二阶闭环系统中的自然频率ωn、阻尼比ξ对谐振频率ωr和谐振峰值L(ωr)的影响及ωr和L(ωr) 的计算3. 视察和分析欠阻尼二阶开环系统的谐振频率ωr、谐振峰值L(ωr),并与理论计算值作比对二.试验内容及步骤本试验用于视察和分析二阶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本试验以第3.1.2节〈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中‘二阶闭环系统模拟电路’为例,令积分时间常数为Ti,惯性时间常数为T,开环增益为K,可得: 自然频率:〔3-2-1〕谐振频率:1Ti 阻尼比:?? ?n?KTiTKT2?r??n1?2?2 谐振峰值:L(?r)?20lg12?1??2〔3-2-2〕频率特性测试电路如图3-2-2所示,其中惯性环节〔A3单元〕的R用元件库A7中可变电阻取代 图3-2-4 二阶闭环系统频率特性测试电路 积分环节〔A2单元〕的积分时间常数Ti=R1*C1=1S,惯性环节〔A3单元〕的惯性时间常数 T=R3*C2=0.1S,开环增益K=R3/R。
设开环增益K=25〔R=4K〕,各环节参数代入式〔3-2-1〕,得:ωn = 15.81 ξ= 0.316; 再代入式〔3-2-2〕,得:谐振频率:ωr = 14.14 谐振峰值:L(?r)?4.44 注1:依据本试验机的现况,要求构成被测二阶闭环系统的阻尼比ξ必需满意??0.102,否那么模/数转换器〔B7元〕将产生削顶 注2:试验机在测试频率特性时,试验起先后,试验机将按序自动产生0.5Hz~16Hz等多种频率信号,当被测系统的输出C(t)??60mV时将停顿测试 试验步骤:〔1〕将数/模转换器〔B2〕输出OUT2作为被测系统的输入〔2〕构造模拟电路:按图3-2-4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a〕安置短路套 〔b〕测孔联线 1 信号输入 B2〔OUT2〕 →A1〔H1〕 模块号 跨接座号 2 运放级联 A1〔OUT〕→A2〔H1〕 1 A1 S4,S8 3 运放级联 A3〔OUT〕→A6〔H1〕 2 A2 S2,S11,S12 4 负反应 A3〔OUT〕→A1〔H2〕 3 A3 S8,S9 6 A6〔OUT〕→ A8〔CIN1〕 5 A6 S2,S67 相位测量 A8〔COUT1〕→ B4〔A2〕 8 9 10 〔3〕运行、视察、记录:幅值测量 跨接元件 〔4K〕 B4〔Q2〕→ B8〔IRQ6〕 A6〔OUT〕→ B7〔IN4〕 元件库A11中可变电阻跨接到 A2〔OUT〕和A3〔IN〕之间① 将数/模转换器〔B2〕输出OUT2作为被测系统的输入,运行LABACT程序,在界面的自动限制菜单下的线性限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试验工程,选择二阶系统,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起先,试验起先后,试验机将自动产生0.5Hz~16Hz等多种频率信号,等待将近非常钟,测试完毕后,视察闭环对数幅频、相频曲线和幅相曲线。
② 测试完毕后,可点击界面下方的“频率特性”选择框中的随意一项进展切换,将显示被测系统的闭环对数幅频、相频特性曲线〔伯德图〕和幅相曲线〔奈奎斯特图〕 图3-2-4的被测二阶系统的闭环对数幅频所示③ 显示该系统用户点取的频率点的ω、L、?、Im、Re试验机在测试频率特性完毕后,将提示用户用鼠标干脆在幅频或相频特性曲线的界面上点击所需增加的频率点〔为了教育上的便利,本试验机选取的频率值f,以0.1Hz为辨别率,例如所选择的信号频率f值为4.19Hz,那么被认为4.1 Hz送入到被测对象的输入端〕,试验机将会把鼠标点取的频率点的频率信号送入到被测对象的输入端,然后检测该频率的频率特性检测完成后在界面上方显示该频率点的f、ω、L、?、Im、Re相关数据,同时在曲线上打‘十字标记’假如增加的频率点足够多,那么特性曲线将成为近似光滑的曲线 鼠标在界面上移动时,在界面的左下角将会同步显示鼠标位置所选取的角频率ω值及幅值或相位值在(\\Aedk\\LabACT\\两阶频率特性数据表)中将列出全部测试到的频率点的闭环L、?、Im、Re等相关数据测量注:该数据表不能自动更新,只能用‘关闭后再翻开’的方法更新。
④ 谐振频率和谐振峰值的测试:在闭环对数幅频曲线中用鼠标在曲线峰值处点击一下,待检测完成后就可以依据‘十字标记’测得该系统的谐振频率ωr ,谐振峰值L(ωr),见图3-2-5;试验结果可与式〔3-2-9〕的计算值进展比对注:用户用鼠标只能在幅频或相频特性曲线的界面上点击所需增加的频率点,无法在幅相曲线的界面上点击所需增加的频率点⑤ 变更惯性环节开环增益:变更运算模拟单元A3的输入电阻R=10K、4K、2K Ti=1〔C1=2u〕,T=0.1〔C2=1u〕〔 R減小〔ξ減小〕〕变更惯性环节时间常数:变更运算模拟单元A3的反应电容C2=1u、2u、3u Ti=1〔C1=2u〕,K=25〔R=4K〕,〔C2增加 (ξ減小)〕变更积分环节时间常数:变更运算模拟单元A3的反应电容C1=1u、2u T=0.1〔C2=1u〕,K=25〔R=4K〕 ,(C1減小〔ξ減小〕)重新观测结果,界面上方将显示该系统用户点取的频率点的ω、L、φ、Im、Re、谐振频率ωr ,谐振峰值L(ωr)等相关数据,填入试验报告当运算模拟单元A3的输入电阻R=10K时Ti=1〔C1=2u〕,T=0.1〔C2=1u〕〔 R減小〔ξ減小〕〕。
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幅相特性图像分别为 当运算模拟单元A3的输入电阻R=4K时Ti=1,〔C1=2u〕,T=0.1〔C2=1u〕〔 R減小〔ξ減小〕〕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幅相特性图像分别为 当运算模拟单元A3的输入电阻R=2K时Ti=1〔C1=2u〕,T=0.1〔C2=1u〕〔 R減小〔ξ減小〕〕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幅相特性图像分别为 当运算模拟单元A3的输入电阻R=4K时A3的反应电阻C2=2u Ti=1〔C1=2u〕,K=25〔R=4K〕,〔C2增加 (ξ減小)〕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幅相特性图像分别为 当运算模拟单元A3的输入电阻R=4K时A3的反应电阻C2=3u Ti=1〔C1=2u〕,K=25〔R=4K〕,〔C2增加 (ξ減小)〕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幅相特性图像分别为 当运算模拟单元A3的输入电阻R=4K时A3的反应电容C1=2u T=0.1〔C2=1u〕,K=25〔R=4K〕 ,(C1減小〔ξ減小〕)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幅相特性图像分别为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