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磁现象 磁场.docx
6页磁现象和磁场的教学设计1、 教材依据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十章 第一节 磁现象和磁场二、设计思想 新课程通过倡导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三维目标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探究的思维相结合的学科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和规律必须具备足够丰富的感性材料,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完成进行提出问题、实验、协作解决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构建知识意义的同时,获得物理研究过程的理解和学习情感的体现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一课时, “磁现象与磁场”是开启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电磁世界的钥匙本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 课本中首先以天然磁石吸引铁器的现象开始探讨,接着讲了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在航海方面的应用作为本课的引入,回顾并介绍了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最后讲了地球的磁性新教材这样安排更加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物理学史的介绍纳入正文部分而不是老教材的选读内容,更加体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以及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意识地培养因此要挖掘课本中的创新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功能。
课程目标提出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列举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学情分析 心理特点:处于九年级的学生,精力旺盛,是身心发展和世界观形成的最主要时期各种心理品质与思想品德的起始阶段,主要表现在:①感知心理品质日益趋向成熟,感知的目的和计划性越来越明显②思维的抽象性和辩证性有了快速发展③自我意识水平迅速发展和逐步趋向成熟,使他们的行动具有更大程度的主动和自觉,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迅速增长此外其他的非智力因素如意志、注意、兴趣、需要、性格等都在迅速发展并接近成人能力与知识基础:已经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与其他同学通过讨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批判他人的观点教学策略: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启发引导,合作学习,师生、生生互动交流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知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⑵了解磁化现象 ⑶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⑷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通过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⑵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⑵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磁性、磁化的概念,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磁场、磁感线、地磁场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对磁化现象的了解; 2.磁场和磁感线的认识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电”的知识,并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现象进行了解释,下面我们要学习一个与电联系非常紧密的现象,那就是“磁”现象,我们把这一章叫做电与磁 大家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 1.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 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 2.在加拿大东海岸,有一个神奇而令人生畏的世百尔岛,来往的船只只要一靠近它,不但指南针失灵,还会把船吸向海底,造成触礁沉没 学习了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会明白中的原因了二、磁现象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器材:磁铁、磁针、钢针、物块等,通过做实验解决下面的问题(多媒体展示探究目标问题): 1. 磁铁能够吸引你桌上的哪些东西? 总结:什么叫做磁性?什么叫做磁体?常见的磁体有哪些形状? 磁性:能够吸引钢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按形状来分可分为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按磁体的来源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 2.用磁铁吸引大头钉或铁粉,磁体上的磁性强弱处处一样吗?哪里最强?哪里最弱?总结:什么叫做磁极?磁体有几个磁极?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磁体有两个磁极,分别叫南极(S极)和北极(N极) 3. “指南针”是如何得名的? 总结:什么叫做磁体的N极、S极? 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 4.用条形磁铁一端与磁针两极相互靠近,有什么现象发生? 总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5. 你能使钢针带上磁性吗? 总结:什么叫做磁化现象?有哪些利和弊?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三、磁场刚才我们在做实验时,大家也看到:两个 磁体并没有接触,为什么就能产生力的作用呢? 在磁铁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磁针偏转,如果没有这种物质,两磁体靠近时根本不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物质叫做磁场接下来的环节里我们就来研究磁场 1.概念:在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人眼看不 到的物质磁场。
它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确实是实际存在的 看不见摸不到的现象怎样研究呢?如果看不见、摸不到的事物能够对某些对象施加影响,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对象来认识这个“神秘”的事物在物理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这 种方法――转换法磁场能够对磁针发生影响,我们就可以通过磁针来认识磁场2. 磁场的基本性质: 问:磁场有怎样的特点呢? 演示实验:在一个静止不动的小磁针周围 放一块条形磁体,会发现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了改变,说明条形磁体的磁场对小磁针产生了力的作用 结论: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应用:利用磁场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判断某一空间是否存在磁场如果将小磁针放到某空间,它的偏转方向没有改变,则该空间没有磁场,如果发生了改变,则这个空间一定存在磁场 3. 磁场的方向: 演示实验:把磁针放在磁场中的A点,观察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在A点放置不同的磁针,观察磁针的指向 问:观察实验现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结论:在磁场中的某点,把不同的小磁针放到该点处,发现,对小磁针的作用力方向都是一致的,这说明磁场是有方向的这个力使得小磁针的N极与S极的受力方向正好相反,所以我们规定小磁针的N极所受力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4. 磁感线的概念: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在物理学中,用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把磁场的分布情况描述下来,这些曲线就是磁感线 磁感线方向:为了让磁感线能反映磁场的方向,我们把磁感线上都标有方向,并且磁感线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都是从北极(N)出来,回到南极(S) 图片展示条形、碲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5.磁感线的概念: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在物理学中,用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把磁场的分布情况描述下来,这些曲线就是磁感线 磁感线方向:为了让磁感线能反映磁场的方向,我们把磁感线上都标有方向,并且磁感线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都是从北极(N)出来,回到南极(S) 图片展示条形、碲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4、 地磁场磁针受力转动是磁场作用的结果,那么磁针在世界各地都能够指南北又是谁的磁场在施加作用呢? 磁针可能受到地球对它的磁力作用,说明地球是个大磁体 问:磁体在地球上为什么有指向性呢?你能说出地球的南磁极在哪里吗? 根据地面上磁体的指向性,小磁针的N极总是指北,说明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多媒体展示图片,结合图片介绍地磁场、磁偏角、沈括的贡献板书设计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一节 磁现象 1、 磁现象 1.磁性; 2.磁体; 3.磁极:南(S)极、北(N)极;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二、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人眼看不到的物质 1. 概念; 2. 基本性质;3. 方向 3、 磁感线 1.概念; 2. 条形、蹄形磁休的磁场分布; 3. 注意的问题 四、地磁场 1.方向; 2.应用教学反思 本节作为第20章《电与磁》的第一节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 续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做好演示和分组实验,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探究出来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 教学活动形式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通过激发学生动手的热情,激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实验事实出发探索磁铁的性质 关于难点的突破:“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磁场”看不见,摸不到,十分抽象,难于理解初中学生又是首次接触“场”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宗旨是要充分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实践经验,结合直观的物理实验现象,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同时也注重了物理方法的传授 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已学过永磁体的磁现象,不少学生也摆弄过吸铁石,但是学生对磁的认识还是朦胧的生活经验生活中学生仍然很有兴趣去再次摆弄磁石、铁钉等,再次去感觉体验,所以课堂上要抓住学习这个兴趣,激发这个兴趣,使学生对磁的知识由朦胧的生活经验上升为准确的物理概念,“从生活中走向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