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连墙施工方案h型钢接头.doc
41页常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TJ-15标森林公园站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编 制: 复 核: 审 核: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常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TJ-15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五年四月目 录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二、工程概述 22.1工程概况 22.2周边环境条件 22.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2.4工程数量 4三、施工总体部署 63.1前期准备 63.2进度计划 63.3劳动力计划 63.4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7四、地连墙施工方案 94.1施工方案 94.2施工工艺流程 94.3施工方法 104.4.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23五、连续墙施工常遇问题紧急情况处理措施. 245.1槽孔偏斜的预防措施 245.2槽段坍塌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245.3槽段严重漏浆情况的处理 255.4钢筋笼下放困难的处理措施 255.5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夹层 265.6水下混凝土灌注导管发生意外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26六、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276.1质量目标 276.2质量保证体系 276.3质量保证措施 27七、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317.1安全目标 317.2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317.3安全保证体系 317.4安全措施 327.5安全技术交底 33八、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358.1文明施工目标 358.2文明施工措施 35九、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369.1环境保护目标及保证体系 369.2环境保护措施 36十、雨季施工措施 3810.1组织安排 3810.2物资储备情况 3810.3雨季施工措施 3810.4雨季安全措施 38I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TJ15标 森林公园站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TJ15标森林公园站围护结构施工图;(2)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TJ15标森林公园站勘察报告;(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4)《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5)《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GJ32-TJ142-2012);(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7)《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9)《常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文明工地标准指导手册》(2015,20号文);(10)现行国家和常州市其它相关标准、规范与规定。
1.2编制原则(1)严格遵照合同文件各项标准和条款要求,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2)根据本车站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施工环境、施工条件等,选择合理、可靠的施工方法和技术;(3)抓住关键线路,突出重点,合理部署,努力优化资源配置和施工方案,以确保工期;(4)选择相应的成熟施工工艺和工法,以保证施工工序质量和工程质量;(5)充分考虑城市施工特点,尽量减少对建筑物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组织安全、文明施工;(6)协调各种施工工序,做到互不影响,井然有序;(7)本工程采用项目法管理,执行ISO9001标准,实现本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环境目标43二、工程概述2.1工程概况森林公园站位于规划北海路与乐山路交叉路口,沿乐山路路中南北向布置,车站南端为数栋1~2层民房,车站北端为数间精细化工厂厂房1~2层,其余周围均为农田及鱼塘车站采用11m岛式站台,地下两层双跨(局部三跨、四跨)矩形框架结构车站宽度约19.7m~40.2m,站台中心里程处底板埋深约16.3m,车站长度约347m车站共设5个出入口、3个风道和2个消防疏散通道车站南北端接盾构区间,南端为盾构始发,北端为出入线盾构始发,北端正线为盾构接收(预留)。
车站主体基坑均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车站主体围护结构均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厚度为800mm(局部为1000mm),采用水下C35混凝土,每幅宽度内设两根直径25mm,壁厚2.5mm的注浆管,对墙趾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地下连续墙深度为26m~35m不等,基本幅宽6m,共133幅2.2周边环境条件森林公园站呈南北走向,位于规划北海路与乐山路交叉路口,设置于乐山路下方车站范围内主要为耕植地,周围分部较多池塘及河道森林公园站北侧有一天拓混凝土砖厂,位于车站用地内部,车站施工前需拆迁;南侧紧邻马鞍村,有几处种植园;东侧为长江北路,有一条雨水管道自南向北布置,离车站基坑较远;西侧有三个池塘及一处绿化树种植地,现场施工围挡尽量避让车站范围内其他管线均在规划设计阶段2.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工程地质本站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属冲湖积高亢平原,场地略有起伏现状周边除有少量已拆除的民房外,多为现有的农田、鱼塘场地内地层属第四系全新统(Q4)、上更新统(Q3)及中更新统(Q2)长江三游三角流洲冲积层,厚度较大,一般为200m以上,土层类型较复杂,性质差异较大,地层从中更新统至全新世一般均有发育场地位于常州北侧,地表沉降及地裂不发育,沿线基本无软弱土分布,场地地貌类型较单一,土层结构较复杂,地下水位高,且有孔隙潜水、孔隙微承压水和承压水等多种类型。
根据场地土层的成因类型、性质、工程特征等,综合分析比对,各土层分布特点如下:(1)人工填土: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的①1杂填土、①2素填土、①3耕植土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主要由碎砖、砼块、碎石等建筑垃圾及塑料袋等生活垃圾组成,部分粘性土和粉性土充填,成分较杂,均匀性差;①2素填土:杂色,可塑,以粘性土为主;①3耕植土:灰、灰黄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可塑状为主,局部软塑,含植物根系,局部含少量腐殖质,均匀性差2)冲湖积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湖积的③1粘土、③2粉质粘土③1粘土:褐黄色、灰黄色,可塑,为中等压塑性土,全线分布;③2粉质粘土:褐黄色、灰黄色,可塑﹣硬塑,为中等压塑性土,全线分布3)冲湖积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湖积的⑤1粉土、粉砂夹粉土、⑤2粉砂⑤1-1粉土夹粉质粘土:灰黄色,稍密~中密,饱和,由云母、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多夹团块状粉质粘土,为中等压塑性土,全场分布;⑤1-2粉砂夹砂土:灰黄色,中密,饱和,由云母、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局部夹少量团块状粉土或粉质粘土,为中等压塑性土,全场分布;⑤2粉砂:灰黄色,局部为青灰色,密实为主,局部中密状,饱和,由云母、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局部夹少量贝壳碎屑,为中等偏低压塑性土,全长分布。
4)冲湖积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湖积的⑥2粉质粘土、⑥4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粉土⑥2粉质粘土:褐黄色、灰黄色,可塑~硬塑,全场分布;⑥4-1粉质粘土:褐黄色、灰黄色,可塑,夹少量粉土团块,含少量姜结石,粒径一般0.5~2cm,为中等压塑性土,全场分布;⑥4-2粉质粘土夹粉土:褐黄色、灰黄色,可塑,夹粉土薄层,粉土稍密状,层理明显,粉质粘土单层约1~5cm,粉土单层厚约为2~8mm,全场分布5)冲湖积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湖积的⑦1粉质粘土、⑦2粉质粘土⑦2粉质粘土(al-1Q31):褐黄、灰黄色为主,局部灰色,可塑~硬塑,全场分布,层面夹少量粉土团块,为中等压塑性土,局部分布6)冲湖积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湖积的⑧1粉土夹粉质粘土、⑧2粉砂⑧1粉土夹粉质粘土:灰黄、灰绿色,粉土呈稍~中密,局部夹粉质粘土团块,粉质粘土可塑状,含铁锰质斑点,偶见铁锰质结核,夹少量姜结石,为中等压塑性土,局部分布;⑧2粉砂:上部一般2~5m呈灰黄色,下部呈灰色,密实为主,局部呈中密状,夹粉砂团块,含铁锰质斑点,偶见铁锰质结核,见大量砂质胶结体,粒径一般1~6cm,最大超过10cm,有一定胶结硬度,为中等偏低压缩性土,大量分布。
7)冲湖积:主要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湖积的⑨4粉细砂⑨4粉细砂:灰色,局部灰黄色,密实,饱和,由云母、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见大量砂质胶结体,粒径一般2~8cm,最大超过10cm,有一定胶结硬度车站底板位于较好的⑤2粉砂(fak=240kPa)2、水文地质常州市北临长江,南毗邻太湖,区内地表水系极为发育,为太湖上游高水网区场区现基本为农田,场区南侧有少量鱼塘分布河水位、流量主要受季节和大气降水的控制根据地下水含水空间介质和水理、水动力特征及赋存条件,拟建工程沿线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浅层孔隙潜水类型和深部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1)孔隙潜水拟建场地浅层地下水属孔隙性潜水,主要埋藏于上部①层填土、③1粘土、③2粉质粘土中,基本以上层滞水形式存在,由大气降水径流补给、人工用水和沿线河流的侧向补给,水量不大,地下水位随季节和沿线河流水位而变化勘探期间测得的水位一般为0.90~4.33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材料,浅层地下水水位变幅为0.50m根据大运河常州站1950~2004年统计资料的频率分析,常州站50年一遇洪水位为黄海标高3.72m,100年一遇洪水位为黄海标高3.88m根据勘察报告,结构抗浮设防水位取室外地坪下0.5m与防洪设计水位黄海标高3.90m的高值5.50m。
2)孔隙承压水根据勘测揭露,拟建场区在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存在多层孔隙承压水:第Ⅰ1层承压水主要赋存于四系上更新统冲湖积的⑤1-1粉土夹粉砂、⑤1-2粉砂、⑤2粉砂层中,其主要补给来源为滆湖水、运河水和长江水的侧向补给,排泄途径亦相同,水量较丰富本次勘察共布置一个承压水观测孔,观测第Ⅰ1层承压水,含水层为⑤1-1粉土夹粉砂、⑤1-2粉砂、⑤2粉砂的承压水水位埋深及高程第Ⅰ2层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湖积的⑧1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⑧2粉砂层中,主要通过侧向径流补给,根据承压水长期观测孔S4CG1数据,观测第Ⅰ2层承压水,含水层为⑧1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⑧2粉砂截止目前为止测得水位埋深9.68~11.20m,相应的水位高程为-5.52~-7.04m第Ⅱ层承压水主要埋藏于⑨4、⑩1、⑾2层砂土中,主要通过侧向径流补给根据周边工程施工经验,由于该层埋深较深,承压水对围护结构施工影响不大根据水质分析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地层渗透性影响B类(粘性类土和粉性类土,属弱透水层)判别:场地内潜水、承压水对混凝土结构均具为腐蚀性,潜水、承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长期浸水作用下均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作用下均具微腐蚀性。
本场地潜水位总体埋深较浅,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同层地下侧向迳流的补给,经过大气降水常年的淋漓作用,场地土层的腐蚀性基本与地下水的腐蚀性相同,场地土层的腐蚀性可视同地下水对各建筑材料的腐蚀性2.4工程数量森林公园站地下连续墙工程量详见下表2.1、2.2:表2.1 森林公园站地连墙工程量统计表项目 单位数量备注导墙长度m777.36导墙混凝土m3839.55C25导墙钢筋t38.520地连墙数量幅133地连墙混凝土m318443.96水下C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