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三峡大坝及湘江流域大坝对洞庭湖景观的影响.docx
4页论三峡大坝及湘江流域大坝对洞庭湖景观的影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江莉佳 22011396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三峡工程兴建前全面开展生态环境影响论证工作情况,介 绍了三峡大坝对洞庭湖水系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得出了修建三峡前后洞庭湖区 水系中的变化情况关键字:三峡大坝;洞庭湖;生态环境前言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巨大水利工程,建成后可有效的控制长江上游洪水 [1],提供巨大电力,改善长江航运,增加中、下游干流枯水期流量,综合效益巨 大[2]与此同时,工程后将部分改变长江水文情势,引起生态与环境的变化,对 库区、长江中下游及河口等相关地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的影响[4]以长 江三峡工程为例,它的兴建除发电、航运等效益外,主要功能是防洪,对保护长 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工程除主要不利影响在库区外,对长 江中下游及河口等相关地区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三峡库区的影响主要由 城镇搬迁和土地淹没所引起;水体扩散稀释能力下降将加重水体污染,特别是局 部与库湾水质恶化;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条件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不同程度 损坏等[6]。
针对工程兴建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组建了跨地区跨部门长江三峡 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跟踪监测库区及相关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编制并 实施了移民安置区和施工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开展了库区富营养化和水污染控 制研究;对水库蓄水期间水质变化进行全过程监测等这些工作为了解三峡工程 对生态环境影响,减免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7] 三峡对洞庭湖水系的影响从直接关联来看,三峡水库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水量的影响一是 三峡水库大量的库容必然影响到长江原有水量的分配 ,洞庭湖与三峡水库体相 连,必定影响最大;二是泥沙量减少,导致长江河床变宽 ,城陵矶下泻长江流速 变大,加大了洞庭湖流入长江的水量,降低了洞庭湖水位,减少了水域面积,同 时也导致了四水入洞庭湖流速加快,从而出现了四水流域在降雨量未明显减少的 情况下,水位明显降低的现象;三是三峡水库是一个浩大的旅游工程,据媒体报 道,受经济利益的诱惑,大量的豪华游轮下水,严重污染到三峡水库的水体,直 接影响到下游湖泊,其中洞庭湖就是三峡污水的第一个接收站;四是对换水率的 影响,洞庭湖属于大型浅水性湖泊,换水频率快,20世纪 90 年代约为 4.7天/次, 污染相对较轻,水质指标在I类和II类之间,三峡运营后,水量急剧减少,换水率 猛增至 21.4 天/次,水体污染程度加剧。
从间接关联来看,由于洞庭湖水量减少,换水率降低,导致了湿地面积减少, 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湖区的农业!渔业生产受到较大的影响一是农业生产问题 以岳阳市为例,从 2001 年到 2009 年,渔业产量逐年降低 5%一 8%,粮食产量一 直未见明显增产,虽然部分是退田还湖的原因 ,但也与洞庭湖缺水有密切关联 在调研中,据沉江、汉寿、南县、泪罗等地农民反映,近 5 年来粮食一直减产 二是渔业生产问题几乎所有渔民反应,近 3年来很少见到 5 斤以上的大鱼,洞 庭湖四大家鱼产量大减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杂食性的小型鱼类如螂鱼 !黄颗鱼(黄 鸭叫)等据不完全统计,洞庭湖地区每年由于渔业减产,损失近亿元三是湿地 面积进一步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由于洞庭湖来水量的减少,致使洞庭湖湿地 大面积减少,滩涂大面积增加,仅南洞庭湖一地, 2009 年就新增滩涂40 平方公 里,而洞庭湖湖面面积只剩下2600 平方公里,洞庭湖水底植物基本消失,湿地植 物也倾向单一优势物种,如芦苇、南荻、篓篙等,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四 是生态平衡受到影响洞庭湖湿地孕育了大量喜湿半喜湿物种,并接受世界上 7 个动物区系的侯鸟越冬,湿地的减少缩小了物种的生存空间,严重影响到洞庭湖 区生态平衡。
闻名全球的/东洞庭湖观鸟节 02009 年也首次出现鸟荒,国家一级 保护动物东方白鹤,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 820只减少到现在的 100多只白 鹤前景更令人担忧, 1997 年尚有 100 多只, 1998 年只有 73 只, 2000 年减少到 37只, 2001 年则只观测到 17 只, 2009 年仅仅观测到3 只三峡工程与洞庭湖息息相关,都属于长江水系,三峡工程的运营对洞庭湖影 响非常的巨大,以至于自三峡工程蓄水至今被称为“后三峡时代”三峡工程运 营后改变了整个长江流域的江湖关系、水循环、水文特征等,特别是在 2009 年、 2010年和2011年整个流域出现干旱的背景下,研究三峡工程对洞庭湖生态环境 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洞庭湖作为一个调节性湖泊,三峡工程的运营,对洞庭湖 来水量、泥沙量影响等很大,致使出现湖泊面积加速萎缩、水位不断下降、库容 加速降低等等一系列的变化洞庭湖地区存在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特别是 三峡工程运营后旱灾成为洞庭湖湿地的最大威胁引用洞庭湖最生态水位这一概 念,计算出洞庭湖水位需要23 米(黄海高程)以上才-能维持正常,目前洞庭湖 枯水季节常年缺水约 8 亿立方米。
结论三峡工程的建设,尤其是蓄水对于库区生态环境的确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 这些影响不仅表现为对库区陆生及水生生物多样性、局地气候、土地利用变化及 水文泥沙等的直接影响,而且还间接地对水土流失、生态承载力及水质等产生影 响,通过人为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行而进行的生态环境治理,正在改善库区的生态 环境现状,以减小三峡工程对库区的影响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丰富,库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径流变化幅度 及泥沙含量逐渐减小,干流水质有所改善等;负向影响主要包括:陆生生态系统、 鱼类资源!库区生态承载力、支流水质等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减少和恶化; 影响较小的主要有:库区陆生动物则只改变了其生境及活动范围、库区土地利用 的基本格局;此外,三峡工程的建设,从根本上更改了库区的立地条件,从而较 为深远的影响了库区局地气候发生着变化主要局地气候因子中,相对湿度 !降 水量及雾日都有所下降,而气温、风速及蒸发量有所上升,局地气候表现为河流 向湖库型转变的趋势参考文献[1] 聂荣芳.三峡工程与洞庭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297[2]湖南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三峡工程与洞庭湖关系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2:32-33⑶ 陈正虎,唐国臣等.基于AHP — FPR模型的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J].水资源研究,2008,29(1):2008:37-39[4] 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移民局.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统计历史资料汇编(1992-2004)[Z].重庆: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移民局,2005[5] 李锋.荒漠化监测中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J].干早环境监测,1997,11(1):1-5[6] Wynet Smith .Exploring Methods for Rapid Assessment of woody Vegetation in the Batemi Va11ey[J]. North-centra1 TaZania Biodiversity and Conversation,1999,(8):447-70[7] Steven M.Barte11.An Ecosystem Mode1 for Assessing Eco1ogica1 Risks in Quebec Rivers, Lakes,and Reservoirs[J].Eeo1ogiea1Mode1ing,1999(124):43-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