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 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384131148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4.71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 金针虫是叩头虫科幼虫的统称,主要有沟金 针虫、细胸 金针虫 、褐纹金针虫三种,为多食性地下害虫,常 为害小麦、玉米等多种作物的幼芽和幼苗,能咬断刚 出土的幼苗,也可钻入较大的玉米苗根茎部取食为害,造 成缺苗断垄1.1 为害特点金针虫每 3 年完成 1 代, 以成虫及不同龄 期幼虫越冬幼虫可咬断刚出土的小麦幼苗 也可进入已长 大的幼苗根里取食为害,被害处不完全咬断 断口不整齐 小麦抽穗以后金针虫幼虫还能钻蛀到小麦 根部节间内,蛀食 根节维管组织,导致被害株干枯死亡成虫 喜啃食小麦苗的 叶片边缘或叶片中部叶肉,残留相对一面的 叶表皮和纤维状 叶脉,呈不规则残缺破损成虫喜吮吸折断 小麦茎秆中流出的汁液1.2发生规律①土壤温度:土壤温度平均 在 10 °C ~ 15°C时活动为害最盛,此时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机,土壤温度上升到20 C时,则向下移动,不再为害,冬 季潜伏于深层土壤之中越冬越冬幼虫早春即上升活动为害10 cm 土温在7 C ~ 12 C时是金针虫幼虫为害盛期,超 过17 C停止为害细胸锥尾金针虫适宜在较低温度下生活,越 冬潜伏土层浅,早春回升为害早,秋后也较耐低温,入蛰期 迟。

      因此,一年 内为害期长对小麦一年两度为害 (秋后苗 期及早春返青期),而以早春为害严重②土壤湿度:金 针虫喜湿润环境, 在干旱土壤里为害很轻细胸锥尾金针虫不耐土壤干燥环境,其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20% ~ 25%③ 耕作栽培制度:精耕细作地区一般发生较轻麦收后及时伏 耕,可加重机械 损伤,破坏蛹室及蛰后成虫的土室,并可将 部分成虫、幼虫、蛹翻至地表,使其遭受不良气候影响和 天敌的杀害,增加死亡率而耕作粗放地区或者是间作套种 面积较大地区及 荒地、杂草丛生的地段金针虫为害较重耕 翻机会少,滋生 的金针虫各虫态能比较安全地完成生活史, 这些地方金针虫普遍发生较重一、发生规律 沟金针虫完成1个世代,需要2~ 3年老熟幼虫在8月下旬开始化 蛹,8 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当年 在20厘米左右深处土中越冬次年 3~6 月活动、产卵 1 头雌虫产卵 100 粒左右卵历期35天,幼虫期1 000 多天,幼虫在土中咬食刚发芽的种子, 咬断出土或新移栽的幼苗被害部位 不整齐,乱麻状,并能钻到大粒种子、 薯块中为害金针虫常年在土中活动,受土壤 温、湿度影响很大冬季气温低,它就钻到土层深处越冬春天一般10厘 米土温上升到4e以上,金针虫开始 上升为害,比其他地下害虫早。

      6 月 份以后气温高,金针虫又钻回深土中 越夏 9 月份以后气温适宜,幼虫又 回升到 10厘米以上土层活动为害 土壤湿度能制约金针虫的发生为害程 度春天雨水适宜,土壤墒情好,危害 加重,反之则危害减轻但春雨过多 时,对成虫交配产卵和初孵幼虫不利 春季连续降雨160毫米以上,土壤湿 度长期饱和,成虫和初孵幼虫会被淹 死,田间发生就轻2 生活史及习性 沟金针虫长期生活在土中,生活史极长,3 年多才能完成 1 个世代由于每年成虫羽化率不同, 形成世代叠置[4] 幼 虫期可达 3 年以上金针虫以成虫及幼虫 越冬,越冬成虫于 次年春暖后开始活动,取食交尾金针虫除 越冬外,尚有夏 眠习性,越夏也在深土层中 越冬成虫,春季天气转暖后开始活动,成虫 在夜晚爬出 土面活动并交配,白天躲藏在表土中或田边 石块、杂草等阴 暗而较湿润的地方雌成虫行动迟缓,不能 飞翔,无趋光性; 雄成虫飞翔力较强雌雄成虫稍有假死性, 但未见成虫为害作物成虫寿命约 220 d 左右雄虫交配 后 3~5 d 即死亡,雌 虫产卵后不久也死亡成虫产卵于土中,以 3~7 cm 深处较多卵 散产,每头雌虫平均产卵近百粒卵期约35 d6月后 全部孵化,幼虫初孵 化即可取食危害。

      沟金针虫幼虫期约 1 150 d 左右,老熟幼虫 一般体长 30cm 以上,在土下 13~20 cm 处作土室化蛹, 蛹期约 20 d 左右沟金针虫喜食禾本科的小麦、玉米因此, 这 2 种作物受害最为严重3 参考文献[1] 尚素贞 .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预 防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 半月刊),2009,(20):88,130.[2] 华文爱 ,邢广余.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因 素与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 2009,( 08):70-79.[3] 胡梅•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 农业科技, 2009( 5):115.[4] 俞宏彪 ,赵梅娟,陈娟,等.小麦白粉 病药剂防治试验J].宁夏农林科技, 2010( 4):33, 50.[5] 苏翠玲,周建业,李志红.小麦纹枯病重 发原因及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 2009( 7):154-155.[6] 刘新德.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 施[J]河南农业,2008 (7): 19发生规律 以沟金针虫分布最广,北至辽宁、 内蒙古,南2 发生规律2.1 沟金针虫3年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壤深20〜80cm 处越冬次年3 月开始活动 , 4 月为活动盛期 。

      4 月中旬至 6 月上旬为产卵期,幼虫期很长,直到第 3 年2.2 细胸金针虫需2〜3 年 1 个世代,成虫活动能力强,对刚腐烂的禾本科草类有趋性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为产卵 盛期,卵产于表土内,经过 8〜21 d 发育成幼虫5 月下旬10 cm 土温达 7.8〜12.9°C时危害最盛,7月上中旬土温达17 €时逐渐停止危害6 参考文献[I] 北京林学院•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79.⑵中国林学会•苗木病虫害[M].北京:中国 林业出版社,1979.⑶王建超,王功庆麦田金针虫为害特点及 防治措施[J].河北农业科技,2008(24): 17.[4] 崔国善.旱田作物地下害虫与突发性害虫的防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1): 35.[5] 张艳玲,迟军 ,苑克凡,等.沟金针虫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 165-168.[6] 杨广东,熊桂莲,张文辉.三种常见地下害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J] .现代园艺,2010 (4): 32-33.[7] 尤广明.小麦播种期地下害虫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2010(4):37.3 沟金针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3.1 土壤温、湿度冬季低温来临,沟金针虫幼虫下降至土层深 处越冬,春季回暖上升土表活动危害[3]。

      上升活动比其他地下害虫早 ,一般春天10 cm 土温升至6 C左右时,即开始活动在梅河口区域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适值春播种 子刚发芽和幼苗期, 5 月中、下旬遭受危害严重,是全年的 危害盛期当夏季10 cm 土温平均在21~26 C时,多迁至较 深土层栖息 ,减轻 或停止对作物危害秋后土温逐渐下降,又 上升土表危害10 月中 、下旬后 ,土温迅速下降 ,陆续移至土层深处准备越 冬越冬金针虫体内养分消耗甚大,需要补 充营养,故春季危害更加严重沟金针虫在土中的活动,与土壤温度、土湿度有密切的 关系,特别是土壤湿度是决定金针虫危害程 度及消长的主 要因素若春季雨水多,表土湿润,则有利于其发生,如 2010年北方春耕播种期间雨水超过历年,雨水多土壤湿度大,因此危害特别严重反之,若遇春旱、表土 缺水,则不利于其活动,危害轻到长江流域麦区均有分布和危害主要危害 小麦、花生、蔬菜、 杂粮等初孵幼虫为白色,随着生长的变化 变色,有光泽,体硬,长2~3 厘米,细长沟金针虫需 2~3 年完成 一代越冬成虫于 2~3 月份当土壤 10 厘米深处地温达5.9°C~6.7°C时开始上升活动,3月中下旬土温达到6.8°C~12°C时,正是小麦返青、 分蘖的生长期,金针虫则栖于麦根下危害;4 月份当土温达到10.8C~16.6C时,出现危害高峰,成虫昼伏 夜出,有假死性,无 趋光性;5 月以后由于温度增高,不适宜危害,又向 土壤深处迁移;10月上旬前后,当气温下降到17C左右时, 又回到 10厘米左右的土壤深处栖息取食,并开始危害秋播 麦田;10 月下旬以后,由于气温的逐渐降低,金针虫又钻进 土壤深层中准备越冬。

      干旱或多雨时幼虫躲在深层,危害较轻2 发生规律 沟金针虫主要分布于我县广大山区各乡镇 农业区 域,在有机质缺乏而疏松的土壤中一般三年 左右完成一 个世代,成虫、幼虫均可越冬 越冬成虫 和幼虫来年春天转暖后开始上升为害据观察,当10 cm深土温在4 °C〜8 °C时幼虫开始活动4月中旬左右当10 cm 土温平均为15.10 C〜16.60C进入为害盛期夏季7 月当 10 cm土温平均为19 C〜23 C以上时,向下迁 移,进行越夏生活习性 沟金针虫南方 2—3 年 1 代以 各龄幼虫或成虫在土下越冬 ,其幼虫期长可 达1000 天 幼虫越冬后, 3 月上旬上升到表 土层开始取食, 4月份是第1 个活动为害盛期 越冬成虫2 月下旬出蛰 , 3 — 4 月份是第1 个活动盛期 , 4 月份产卵 , 6 月上 旬初孵幼虫取食为害, 7—9月份土 温高时沟金针虫下潜到深土层越 夏 9 月下旬—11 月上旬土温下降, 当年低龄幼虫和上代高龄幼虫又上 升到表土层活动共同取食, 形成一 年内第 2 个为害盛期 沟金针虫雌 成虫无飞翔能力, 雄成虫只能短距 离飞翔 成虫白天潜伏于寄主作物 地表土层下或地边杂草土块下,夜间交配产 卵于表土中,卵散生。

      沟金 针虫在土中垂直移动,主要受土壤温度的影 响, 土壤湿润有利沟金针虫活动,干旱,少雨, 土壤干燥对发生有抑制作用人参田宽背金针虫发生及其生活习性研究* 赵成德 李 钧 孙富余 宋德平 佟淑 杰董秀志(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 (沈阳市蔬菜种子公司) 人参是最珍贵的药材之一 ,其肉质根有滋 补强 身的功效,可治疗多种疾病近年来,被广泛 用作 酒、糖、茶和化妆品的添加剂充分开发、 有效利用 人参资源对振兴我省东部山区经济有重要 意义随 着人参生产的发展 ,地下害虫为害有日趋加 重之势,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逐年增加 ,有效地防 治人参 地下害虫,已成为进一步提高人参生产效益 的当务 之急1988~1992 年,我们在辽宁省东部山区 通过 大量的系统调查,发现危害人参的地下害虫, 主要有 金针虫、蛴螬、地老虎及蝼蛄等其中以金 针虫数量 最多,危害最重,而宽背金针虫是辽宁东部人 参产区 的优势种为此,我们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 红升 乡对宽背金针虫的发生与生活习性进行了 研究,现 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宽背金针虫为害人参症状 在不同时期、不同参龄,观察宽背金针虫为害 人 参的症状。

      1.2 宽背金针虫越冬及活动情况 在辽宁省东部山区人参产区,通过多地、多点 调 查宽背金针虫土壤越冬深度,每点1 平方米 另在 金针虫越冬前,用细布袋盛土接虫,每个细布 袋接虫200 头,埋于山间,深度从 5 厘米到 125 厘米, 每隔10 厘米埋一布袋,共 13 个处理,于第二年 4 月初, 检查宽背金针虫的越冬情况此外将上端开 口的细布袋(1@1@1 立方米)埋入土中,于金针虫越 冬前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