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心理治疗课程中的应用.doc
8页案例教学法在心理治疗课程中的应用孙越异(南京中医药大学 人文学院,南京 210046)摘 要:本文认为应当在高校心理治疗课程中强调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文章对心理治疗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与价值、实施案例教学的方式与注意问题进行了讨论关键词:心理治疗 案例教学 个人成长1. 案例教学与心理治疗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最早被运用于 19 世纪后半叶的法律教学中,以后, 被运用于医学、心理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的研究和教学之中20 世纪 80 年代初, 我国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在一些学科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已日趋规范,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在国外,案例教学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学生培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在美国,某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学生培养计划J中明确指出,要在心理治疗理论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大量的案例讨论,以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强调在案例教学中强化理论整合、自我觉知和实际操作三方面的内容[2];在德国,心理治疗师的培训相当严格, 在已经具备了心理咨询或精神卫生专业的大学教育基础上, 还要接受长达数年的系统培训[3]。
虽然我国心理学专业在文革后就已经恢复了,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兴起,特别是其职业化则进入 90 年代以后才开始进步当前,随着心理咨询的社会影响稳步增加,社会对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能的要求越来越多心理学专业学生对心理治疗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亦越来越高,据刘学兰等人 2003 年对华南师大 1986 年以来的 204 名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心理咨询”是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技能课程,“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则是最欠缺的技能[4]当前,心理治疗学已经是心理学专业,特别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问题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虽然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化进程的开始,心理咨询的临床实践机会开始增加,但作为学生来说,能够见到活生生的咨询实践的机会仍然相当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案例教学就成为了学生获得咨询与治疗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国内已经对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探讨文章,但对其在心理治疗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讨论尚相当缺乏因此,本文将对在心理治疗应用案例教学法J的意义与价值、实施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希望借此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重视。
2.心理治疗课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价值与意义2.1 丰富学生实践经验丰富实践知识可以说是所有案例教学法一个共同优势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与分享,学生能够获得许多咨询与治疗的间接经验虽然这些经验的意义较直接经验来说仍然相关甚远,但不可否认的是,案例所具有的代表性将为学生树立起一种操作的原型,因此将有利于学生理解咨询与治疗的过程与方法与此同时,因为心理治疗中应用案例教学时,常常会将案例讨论与角色扮演相结合,这样,案例教学将帮助学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训练,同时通过角色扮演获得体验方面的经验实际上,国外咨询师训练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案例督导法,实际上亦是一种案例教学法,其差异只在于督导中的案例是被督导者实际操作的案例,而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主要是间接性的案例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用角色扮演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案例的间接性特点,让学生有所体验虽然我们并不认为课堂上的案例就已经完全能够让学生学会实际的临床技能,但在缺乏临床训练的条件下,案例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手段2.2 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促成其形成灵活的治疗风格早期的心理治疗门派差别很大,但近年来,整合的风潮席卷了整个心理咨询与治疗界。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称自己是某个流派的咨J询师,更多的咨询师认为自己是整合式或折衷主义的[5]心理治疗是一门艺术从任何一个角度都有可能深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都有可能去推动来访者发生建设性的变化学生对心理治疗理论的学习必须在特定的案例背景下才可能真正把握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理论例证,以帮助学生理解心理治疗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思考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课堂讨论的案例只能提供一种可能恰当的解决方案,而临床的实践却是十分灵活的通过广泛的探讨来挖掘案例的处置策略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更好的解决方式,对于训练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促进其形成灵活的治疗风格,理解心理治疗的艺术性非常重要当然,这亦要求教师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坚持引导的原则,帮助学生顺利地形成相应的感受2.3 促进学生个人成长自我成长是国外咨询师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没有经过自我成长的学生很难在治疗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咨询师的个人成长正引起广泛的关注如蔺桂瑞认为,咨询员的个人成长应当成为国内心理咨询员专业培训的一个重点[6]案例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具有特殊意义任何一个案例的讨论过程都可能折射出学生个人的人生经历与体验,都必然会涉及到学生个人的内心情感与冲突等,这就给我们引导学生增加对自身的了解提供了一个入口。
如果加以恰当的引导却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提高其自我成长的水平单纯的案例教学尚不足以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成长心理治疗学中的案例教学不仅是讨论J案例本身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对案例的讨论来引发学生对自身的了解与认识实际上,在小组讨论中,每个人对案例的关注点、理解方式等都会有不同,而这些不同所折射出来的个人特点正是一个咨询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去认识与处理的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心理治疗学课程中与一般课程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即案例只是一个引子,而学生的个人成长才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当然,这也是心理治疗教学中最大的困难所在, 由于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职业尚刚刚起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职业化进程尚处于初创阶段,使从事心理治疗教学的师资非常少,另一方面,有缺乏临床经验的教师亦在从事着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在心理治疗教学中重理论轻临床的倾向但毫无疑问的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我们需要学生自我成长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咨询师的督导体系,心理咨询专业方向的学生除了课程外,很少有机会去完成自己的个人成长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心理治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案例教学,以案例督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通过案例这个载体诱发学生个人特点的出现,并进而促进学生自我反省,提高对自我的觉知程度。
3. 应注意的问题3.1 尽可能采用教师个人案例在心理治疗课程中,案例一般源自公开出版物或教师个人的案例两类案例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各有所长一般来说,公开出版的案例结构性更强,代表性更好,同时因为作者一般都会谈及案例J的处理策略,因此在案例的讲述中亦更有把握性而教师个人的案例,其结构性可能并不那么完整,但可能会拥有更丰富的讨论价值然而,案例教学是学生去了解真实咨询进程的一个窗口,因此,结构性不完整正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学习过程,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自身亦同时是一个学习者,学生所能够看到的案例的真实性,也许教师未必都看到了同时,教师的个人特色正体现着咨询师的真诚另外,就案例本身来说,虽然是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探讨,但也将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许多案例的细节,例如案例在说话时的表情、非言语动作等内容这些内容在一般教材上的案例中很难看到虽然这些细节不一定是最终对案例是最关键的因素,但对于训练学生来说,如何学会从自已的咨询过程中甄别出那些有效的信息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心理治疗课上讨论的案例都应当具备相当的真实性,最好是教师本人曾经做过的案例一个合理的治疗策略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充分了解来访者详细情况的条件下做出的,如果并非教师自己的案例,在进行讨论时,就很容易发生细节不清的情况,这会阻碍学生领会治疗策略制定过程。
3.2 配合角色扮演本质看,心理治疗课程中的案例带有督导的性质,督导的目标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学习案例的处理策略,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在处理案例时的个人特点,对自我的理解对其日后实际的咨询与治疗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案例终究不是学生实际操作的,为弥补这一缺陷,同时亦为了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咨询J与治疗的艺术性,在案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增加案例的真实感,是很有必要的另一方面,通过角色扮演亦能将学生的许多个人问题带出来,以促进其自我成长,这亦是心理治疗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与其他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的区别3.3 无条件接纳人本主义的原则,在咨询师的训练中影响很大无条件接纳的态度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成分[7]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推动者,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评判者案例教学中的无条件接纳的原则,能帮助学生充分接纳自我各种感受,促进其自我认识的程度与深度3.4 避免过度深入讨论学生的个人问题案例是别人案例,但每个人对案例有着不同关注点,如对一个失恋患者的案例讨论中,有人就很同情患者,而也有人则很羞于讨论该案例这些表现都反映出了学生在思考案例的过程中,带出了自己未解决的诸多问题。
当然,课堂案例的讨论毕竟与真实的督导或自我成长有许多区别,特别是在自己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理受到伤害因此,在案例讨论中,虽然有助于其提高自我认识,增进个人成长,但需要把握好度,不能探索得太过于深入毕竟在课堂上,同学间可能存在很亲密的关系,过于深挖学生的个人问题有可能对学生日后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虽然我们主张在心理治疗课程中尽可能去触及学生的个人问题J,但应当适度,不能让学生过于暴露其个人隐私,否则容易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伤害参考文献:[1] 袁萍. 教育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尝试[J]. 常熟高专学报, 2002, (6) : 431[2] 施琪嘉. 德国的精神分析治疗观感[J ]. 德国医学, 1999, 16 (5) :265-267[3]http://perseus.herts.ac.uk/uhinfo/prospectus/faculty_hh/dep_psy/mg_counselling/counselling_pgd.cfm[4] 刘学兰,吴发科. 心理学毕业生专业技能调查及其对专业改革的启示[J]. 心理学探新,2003,(23), 3: 44-47[5] 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M],P276[6] 蔺桂瑞,心理咨询员的个人成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2):57-60[7][美]Janine M.Bernard & Rodney K.Goodyear 著,王择青等译,临床心理督导纲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年9 月,P109J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