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8页DOC).docx
18页……………………………………………………………最新资料推荐…………………………………………………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403)一、学科概况本学科由原来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全并而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学科对于研究教育领域中的经济问题以及教育管理科学化问题有着重要作用;它对于教育科学数量化、教育管理规范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培养目标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主要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社会其他公共企事业机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献身教育事业高层次管理人员,以及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科研和教学人员该专业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培养,能够掌握和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及各种技术,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管理、科研和教学能力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三、研究方向A、基础教育管理B、民族教育法规与政策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课程学习2年、毕业论文1年),应修满34学分五、课程设置(见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六、培养方式与方法研究生培养由导师和指导小组负责,采用导师指导和系集体培养相结合方式培养方法应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研究能力培养,采取以课程学习和研究并重,并与案例讨论,自学、社会调查、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力求使研究生掌握系统而扎实的本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管理能力七、学位论文鼓励学生尽早介入学位论文,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选题必须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查阅相关的基本文献,了解当前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选择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内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题,或能为教育和社会发展、政府决策提供借鉴的问题作为论文选题,开题前应由学生申请,导师负责进行开题报告,报告通过后开始进入正式论文研究与写作阶段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应在教育管理研究的某一问题或方法上提出有别于现有学术成果的新见解;在引言或导论部分应对选题相关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学术动态作一文献综述;论文观点鲜明、言之有据、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论文(或经过修改后)应达到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水平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开课学期周学时总学时学分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是 否学位课公共课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0211201一4803政法学院学位课马列经典选读0211202政法学院第一外国语0211203一、二41604外语学院学位课必选课计算机应用基础0220201二4802数信学院基础理论课教育研究概论0240201一2403王嘉毅 教 授教育学原理0241202一2403焦瑶光 副教授刘旭东 副教授学位课教育心理学0241203二2403万明钢 教 授学位课教育经济学0251201二2602安雪慧 讲 师(博士)学位课专业课必修课A教育管理研究0251202三3602金东海 副教授学位课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0251203三3602景 民 教 授学位课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0251204四2402金东海 副教授学位课B教育管理研究0251202三2602金东海 副教授学位课民族教育研究0251205三3602王 鉴 副教授学位课民族教育法规与政策研究0251206四3402金东海 副教授学位课选修课教育组织行为学0261207三2402陈晓云 副教授区域发展规划与教育0261208四2402安雪慧 讲 师(博士)SPSS应用0240204二2402教学实践1总学分34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教 学 大 纲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参见教育原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经济学课程编号:0251201学 分:2总学时数:60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任课教师:安雪慧考核方式:考试(笔试、课程论文)说 明:(一)《教育经济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理论与方法,使学生深刻了解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下,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及其和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关系,从而发现和研究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对我国政府、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决策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抉择依据二)本课程的教学特点:1)基础理论与专题研究相结合注重选择对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教育经济学内容进行介绍,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当前教育管理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教育财政、教育融资等2)基本方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程在专题介绍教育投资、教育成本与效益分析、学校资产管理与运营的基本方法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3)国外经验与国内实际相结合课程尽可能地吸收和介绍国外在教育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并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实践学习三)课程的基础要求:本课程属于研究生学位课程,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有关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与研究思路、方法课程侧重让学生掌握教育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概念性介绍,因此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敏锐地发现教育经济管理问题和正确使用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能力、技巧上四)本课程的内容特点:本课程的应用性很强,因此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尽量结合具体的教育发展和改革问题进行分析,因此,除重视系统讲授讨论外,还应多安排一些具体的个案分析、社会调查等。
教学内容:第一章 教育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一、早期西方教育经济学家的观点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经济思想第二节 教育经济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战后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二、经济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的发展第三节 教育经济学的形成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二、教育经济学的形成第四节 教育经济学的发展一、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二、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三、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第二章 教育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第一节 教育经济学的对象一、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教育经济学的方法一、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二、教育经济学的价值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经济学一、我国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二、我国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和出版成果三、我国教育经济学面临的课题第三章 教育与经济的基本关系第一节 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一、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二、经济决定教育的规模、结构与速度三、经济决定教育制度与体制四、经济决定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第二节 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一、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三、教育对经济管理的作用四、教育对人口的作用第三节 教育与经济关系的中介一、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合格的劳动力二、教育是培养劳动力的基本途径第四节 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表现一、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二、教育体制与经济体制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第四章 教育投资的负担第一节 教育支出的性质与分类一、教育支出的性质二、教育投资的分类第二节 教育投资的负担一、负担的原则二、政府的教育投资三、企业或厂商的教育投资四、个人和家庭的教育投资五、学校的教育投资第三节 教育投资的负担结构一、国外的负担结构二、我国的负担结构第五章 教育投资的外部比例第一节 外部比例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教育投资需要量的因素二、教育投资供给量的因素第二节 外部比例合理的标志一、度量的指标二、判断的标志第三节 外部比例确定的方法一、直接法——供求平衡法二、间接法第六章 教育投资外部比例分析第一节 全球教育投资水平一、全球教育投资增长二、教育投资的国际平均水平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投资分析一、我国教育投资的增长二、我国教育投资水平评价三、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第七章 教育投资的分配与使用第一节 教育投资在教育中的分配一、度量分配结构的指标二、影响分配结构的因素三、教育投资分配结构的国家比较四、我国的教育投资分配结构第二节 教育投资的使用结构一、使用的分类二、影响使用结构的因素三、外国使用结构的分析四、我国使用结构的分析第八章 教育成本第一节 教育成本及其变动一、研究教育成本的价值二、教育成本的分类三、教育成本变动的趋势第二节 教育成本的核算一、教育成本核算程序二、教育成本项目三、教育成本计算方法第三节 我国教育成本分析一、级教育生均成本二、高等教育成本三、中小学的生均成本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本第九章 教育效率分析第一节 教育效率的评价一、教育效率的概念和意义二、评价的综合指标三、评价的单项指标第二节 影响教育效率的因素一、教育投入的数量与质量二、教育管理体制三、学校管理体制四、学校规模第三节 我国教育效率的分析一、学校规模效率二、教育投入要素效率三、教育质量效率四、学校教育效率机制第十章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一节 计量方法一、计量的可能性与价值二、计量的指标和一般方法第二节 西方学者的计量一、舒尔茨的教育收益率法二、丹尼森的增长因素分析法第三节 前苏联学者的计量一、计量的理论依据二、斯特鲁米林的计量三、科马洛夫的计量四、科斯塔年的计量第四节 我国学者的计量一、总课时法的计量二、劳动生产率法的计量三、其他方法的计量第十一章 教育收益与收益率第一节 教育经济效益一、教育经济效益的概念二、教育经济效益特征第二节 教育收益率的计算方法一、个人教育收益率二、社会教育收益率三、关于计算收益率的说明第三节 教育收益率的分析一、外国的教育收益率二、我国的教育收益率第十二章 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教育资源配置一、教育资源配置二、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三、教育产品的性质第二节 关于教育市场化一、关于教育产业化二、关于教育市场化第三节 教育体制及其改革一、教育体制与经济体制二、计划经济下的教育体制三、市场经济下的教育体制改革四、办学体制的改革五、投资体制的改革六、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七、招生和就业体制的改革第十三章 教育财政体制第一节 教育预算管理体制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二、教育经费预算单列第二节 教育经费拨款制度一、外国的财政拨款制度二、我国的财政拨款制度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