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在家校协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oc
5页微博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微曲客是Web2. 0的最新技术应用形式,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很多领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如何把微博应用到教育领域成了一个关注热点基于微博易开放,成本低、方便快捷、操作简单、交互性 强等特点,笔者试图将微博与实际教学建立联系以发挥它的优越性本文分析了它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的应用可能性及具体的使用方法并提出了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微博同博客一样,微博是一个基于Web2. 0思想的互联网应用,原形是Twittero在它的影响 下,中国先后出现了饭否、腾讯滔滔、Follow5.贫嘴、新浪微博等等,其中新浪微博、腾讯 微博等的发展势头都很好在个人微博大获成功的同时,不少企业和商家也搭起了微博平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 的教育工作者正在探讨研究如何让微博在教育领域发挥作用,相信这样的想法会随着微博的 发展越来越成熟一、微博应用于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 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特别是网络等技术的飞快发展拓宽了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学会 学习是当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无疑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 这个社会。
与此同时,在新课改的趋势下,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被渐渐纳入正规信息技术课程的开 设更规范,但信息技术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成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者共同研究和关注的一个核心话题近儿年,有关教学的有效手段研究颇受重视信息技术 教学亦是如此尤其是教学方式的研究更是炙手可热微博作为一个新兴产物,正逐渐地被 应用到各个领域并体现出它无以伦比的优越性而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至少有以下优 势:1.可操作;和其他专业网络平台相比,微博是一个容易上手的免费交流平台现在微博 在国内的使用平台很多,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等用户只要在具备上网条件的情况下注 册一个帐号,就可以进行微博开发微博的这个特点满足了用户省时省力的心理需求,使得 一些工作繁忙再没有更多心思研究技术的老师可以很快上手,高效率地进行微博开发工作 而微博作为一个新产物也吸引着学生,很多学生都有微博,并能熟练操作微博所以信息技 术课堂中的师生很容易成为微博的使用对象微博的开发对于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的初中生 和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并没有技术上的困难2.交互强;微博平台拉近了地理位置上 的距离,人与人之间的障碍可以被降低微博可以逆转身处不同文化之中的人对另一方的猜 忌与无知,为信息技术教学构建一个真实的虚拟平台,满足学生和老师充分交流的需求,解 决课堂沟通方式单-一性的缺陷。
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作品评价方面,微博平台可以发挥它独 一无二的优越性上传至微博平台的信息技术作品可以长期供用户浏览评价,一改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使得评价方式更多、评价时间更长、评价内容更广,弥补了课堂上形式主义评价的漏洞二、微博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1)需求分析与内容设计信息技术教学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教学方式太单一教师不应该只是手把手地教给学生一 些操作技术,而应该借助微博这个平台充实教学内容,扩充教学方式,以解决信息技术教学 停留在教室的弊端1 .在教学内容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在基于课本的基础上联系微博上的最新话题和内 容,以此来充实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内容微博作为一个实时更新的平台可以为教师提供更 多的课堂教学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的钓鱼岛事件就受到大 家的关注在实际教学中,我就思考可不可以以将这个热门话题融入课堂接下来学生的表 现给了我极大的灵感,在八年级803班的某堂有关ppt的自选图形的学习中,我采用的是常 规的课本范例的教学方式而在学生自己设计作品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利用自选图形制作 了一份中日钓鱼岛事件的演示文稿文稿中他利用自选图形制作了中国和日本的国旗,还以 漫画的形式呈现了中日在领土上的关系……我马上把这份作品进行了一个课堂展示,没想到 吸引了很多同学的注意力和兴趣,很多同学都表示很有想法,争着发言。
无奈的是良好的课 堂气氛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只得被宣告结束从同学们的脸上,我明显看到了大家的恋恋不 舍和意犹未尽此后,我就想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现象是不是和教学内容不够新颖有关比如 大家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很大,可对信息技术课堂讲解却兴趣不大,一旦老师范例讲解大家就 表示没劲甚至不好好听讲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不是和教师没有做好教学内容的设计有关呢? 基于信息技术教师平时还要承担学校其他工作,可能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是特别重视,一般 采用的还是好儿年前的老例子或书本范例但这些例子已经过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 需要,所以根本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之后在801班的教学中,我吸取了 803班的经验,就 以钓鱼岛事件导入课堂,将803班同学制作的作品作为范例展示,没想到吸引了同学们的注 意力与803班布置的制作一•份课件的任务不同,801班的同学在面对制作一份中日钓鱼岛 事件的演示文稿任务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表示跃跃一试,最后大家都制作出了不错的作品 从这个课堂例子中,我深切感受到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对整堂课是多么重要于是在以后的教 学中,我试着将在微博上看到的最新话题融入到课堂中,果然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在七年 级上网络道德这一课时,按照书本是枯燥的理论课,很难获得同学们的兴趣。
于是我就想到 八年级教学时同学们对中日钓鱼岛事件作出的反应在八年级制作的作业中有些言论是积极 的有些却是消极的我就把这些演示文稿作为身边的例子给七年级的同学作了一个展示这 些例子更可信更真实,也受到了七年级同学的欢迎没想到这堂没有按照课本进行的理论课 很成功2. 在教学评价方面,信息技术最常采用的课堂评价方式是展示优秀作品,然后请学生自 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或者教师作出点评和建议评价的时间短,评价的方式单一,评价的范 围小而微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为作品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学生还可以实时更新IH己的作品,变总结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在以往的课堂中,我都不是很重视课堂评价 这一环节,一是时间不够,二是同学们好像并不是很喜欢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直到有一个 事情改变了我的看法有一堂课是七年级的word学习,同学们利用自己所学制作一个小作品 作品制作好后上交按照惯例这样就结束了没想到下一节信息课,很多同学来问我做的怎 么样,就像关心考试成绩一样我半时就被问住了,心想原来同学们还是希望IH己的作品得 到评价的可与其他文化课不同,我们信息技术的作业往往是一些电子作品,我不可能给出 一个书面的打分,然后把优秀的作业给大家传阅。
那如何让同学们的作品得到展示和评价呢? 带着这个困惑,我想到了能不能把学生的作品上传至一个公开的平台供大家浏览评价有一 次,我把-个作品共享,然后请同学们写写对这个作品的看法,最后大多数同学都写出了不 少自己的看法原来同学们平时课堂中不是不喜欢评价,只是在短时间内不知道如何组织语 言抑或是羞于半众评价他人的作品基于这样的学情和课堂实际,我想假如把学生的作品上 传至微博,不仅可以供大家浏览,还可以对作品做一个长期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二)申请实施微博的申请实施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以下我就以新浪微博的申请实施来阐述如何进行微 博依托的信息技术教学1) 注册在电脑联网运行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 http:/Avww. sina. com. cn/ilt入新浪的主页,在新浪首页有微博的导航栏,点击进入就可以 注册,该过程就和我们以往申请电子邮箱一样方便2) 创建微群如图,用户在登录状态下,只要轻轻点击页面左上方的“微群”链接就进入 到创建微群的页面,点击“创建微群”的按钮就可以进入到一下页面,通过资料的填充,点 击确定就成功创建一个微群为了使用户减少工作量,我们可以选用微博里的“微群”功能 来辅助信息技术教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和多位学生的关系,教师在此活动 中,可以作为发起者,创立一个“信息技术教学”微群来管理学生的信息并及时处理微群 建立后,教师可以主动邀请学生加入,学生也可以通过搜索该群加入微群就像群一样, 很多用户可以同时在该群中交流沟通相比群,微博消息的保留时间更长,有利于用户查 阅,避免因没时间上网错失重要信息南开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群号:1708843群主:勇者无俱无欲则刚但]私密群(三)发布消息、即时•交流每次登录微博后,用户点击进入微群页面就可以看到在“想和群友说什么”下面有一个 空白框,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此框中输入想说的话1 .用户可以在此上传图片和视频教师可以把学生制作的信息技术作品上传至微博,供大家 浏览观赏浏览者可以对作品作出点评,扩展教学评价的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评价的 功能,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2. 除了以上两项具有时代感的微博应用,教师还可以发起一个话题,学生就这话题可以在微 博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微群用户只要登录自己的微博就可以看到这个消息,发布自己的 想法3. 私信以上的应用都是面向微群中全体对象的,微群里的成员都可以浏览并参与讨论但 同时新浪微博也推出了 “私信”功能。
对于一些需要单独交流的问题,用户可以直接发私信 给对方,就像发送电子邮件一样方便,而且更快捷三、微博在使用中的局限性及存在问题随着微博被人们熟知,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类似微博原理的技术也被深度开放,但 微博它作为一个新生产物显然还是不成熟的,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某些问题上,字数的限制不利于师生一次性地深入探讨,所以还需要继续发挥传 统教学途径的作用;其次,如何将微博真正应用到教育领域还是值得考虑和探究的问题和方 向,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教育的专门的中文平台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微博技术肯 定会越来越成熟,微博的使用和普及会成为一个趋势参考文献[1] 书兵,徐晓东.微博客及其教育应用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 (3)[2] 谢尔.以色列.微博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