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西游记》作者研究的回顾.doc
8页1百年《西游记》作者研究的回顾纵览一个世纪以来, 《西游记》作者的研究,大体经历了无作者,或推衍作者为丘处机、吴承恩;否定邱处机,考订作者为吴承恩;否定吴承恩,寻觅新作者的探索历程20 世纪以来的研究属于后两段,即否定丘处机肯定吴承恩;否定吴承恩,寻觅新作者的阶段但要说明作者问题,不得不从源头说起同明代其他小说名著作者不在书上署名一样,现在见到的几种明版《西游记》均未署作者姓名明世德堂刊本陈元之序云:“《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旧有序,余读一过,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 ”只录了一些传闻而已故而,作者是谁?便成为一个难破的谜清代,关于《西游记》的作者为谁,出现丘处机、吴承恩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最早见于清初汪象旭评本《西游记证道书》与假借虞集名写的《西游证道书序》该序云:“余浮湛史馆,鹿鹿丹铅一日,有衡岳紫琼道人持老友危敬夫手札来渴,余与流连侠月,道人将归,乃出一恢示余曰:‘此国初丘长春所纂《西游记》也,敢乞公一序以传 ’余受而读之见书中所载,乃唐玄奖法师取经事迹……而余窃窥真君之旨,所言者在玄奖,而意实不在玄奖;所纪者在取经,而志实不在取经:特假此以喻大道耳 ”此说一出,造成两种直接后果,一是丘处机所写《西游记》就是长篇小说《西游记》。
二是丘处机是全真教领袖,所以此《西游记》并非游戏之作,而是“修丹证道”之书乾隆年间,野云主人的《增评西游证道奇书序》,便是众多受其影响者中的代表 《序》云:“今长春子独以修真之秘,衍为《齐谐》稗乘之文,像黄童白雯,皆可求讨其度人度世之心,直与乾坤同其不朽……后或更有进而悉其蕴者,则长春子之心,大暴于世,而修丹证道者日益多,则谓此本《西游记》之功,直在五千、七岌、漆园、2御寇之上也可 ”然而丘处机为元代人,又是位道士,他所写的《西游记》是否讲取佛经故事的小说《西游记》?当时不少人竟未怀疑过最早对此提出怀疑的人是钱大听与纪晌纪晌是从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着眼的,他查出小说所写的官制皆明制,而断定所写时代必为明代,作者不可能是元人丘处机钱大听则亲眼看到了丘处机所写的《西游记》他的《跋长春真人西游记》说:“《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其弟子李志常所述,于西域道里风俗,颇足资考证而世鲜传本,予始于《道藏》抄得之村俗小说有《唐三藏西游演义》,乃明人所作萧山毛大可据《辍耕录》以为出丘处机之手,真邹书燕说矣 ”指出丘处机的《西游记》是一部记述地理风俗的西行游记,与取佛经故事风马牛不相及自此丘处机作小说《西游记》之说,不攻自破矣! 第二种说法,最早见于明天启《淮安府志》。
此志卷十九《艺文志·淮贤文目》载:“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口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 ”此后康熙《淮安府志》与此所记同显系将天启《淮安府志》的这段文字挪过去的,并非另有所据此后,由撰写地方志的文人将《西游记》推测为小说《西游记》,将吴承恩认为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了一最早将吴承恩《西游记》推测为通俗小说《西游记》的是清初学者吴晋乾隆十年,他在《山阳志遗》中,一方面对丘长春作《西游记》持认可的态度,另一方面又推测说吴承恩将丘长春的《西游记》改为通俗演义了 “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指吴承恩)著考《西游记》旧称为证道书,谓其合于金丹大旨,元虞道园有序,称此书系其国初丘长春真人所撰……意长春初有此记,至先生乃为之通俗演义如《三国志》本陈寿,而演义则称罗贯中也 ”吴玉措的另一条证据是:“书中多吾乡方言,其出淮人手无疑 ”乾隆三十六年,山阳人阮葵生在他的《茶余客话》中承袭了吴3玉措的说法,更强调吴承恩的《西游记》为通俗演义:“或长春初有此记,射阳因而衍义,极诞幻诡变之观耳亦如《左氏》之有《列国志》, 《三国》之有《演义》观其中方言但语,皆淮上之乡音街谈,巷弄市井妇孺皆解而他方人读之不尽然。
是则出淮人之手无疑 ”(《茶余客话》卷二一)然而,两人的说法完全是毫无根据的推测之词他们说吴承恩作小说《西游记》的 3 条理由:必有所本;淮安方言;将丘《西游记》演义为小说,没有一条能站得住脚较为谨慎的学者钱大昕、纪晌,只言《西游记》“乃明人所作”,或说:“《西游记》为明人依托无疑也咸丰、道光时人丁晏,将纪氏、钱氏的“乃明人所作”,移入吴承恩作小说《西游记》中来,理由在以上 3 条上又加了一条“乃明人所作”他在《石亭纪事续编》中说:“《癸辛杂识》载龚圣予《水浒三十六赞并序》,阮庆山《淮故》称龚高士画宋江等三十六人像,吴承恩为之赞,大误 《赞》乃高士所自为也承恩,明嘉靖时岁贡生,所著有《西游记》,载康熙旧志艺文目,钱竹汀《潜研堂集》谓《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别自为书,小说《西游演义》乃明人所作,而不知为吾乡吴承恩作也将吴承恩《西游记》说成是 《西游演义》,同样没有根据,不过是承袭了吴玉措的猜想而已所不同的只是增加了“明人所作”一条,而这一条又是从钱大听、纪晌那里来的此后陆以、邓文如、冒广生又扩大此说二20 世纪初,鲁迅写《中国小说史略》,涉及作者,用吴承恩说鲁迅未明言作者是吴承恩,但一来对吴承恩生平特作介绍,在论述该小说内容与风格时,则引《淮安府志》论及吴承恩语。
显然,鲁迅是把小说《西游记》作为吴承恩的著作,但并未找出新的证据对《西游记》作者论证最详的是胡适的《西游记考证》这篇考证一方4面推算出了吴承恩的生卒年(他大约生于正德之末,死于万历之初)另一方面又找到了吴承恩的若干首诗,特别是《二郎搜山图歌》,从中可看出《西游记》作者的影子:“这一篇《二郎搜山图歌》,很可以表示《西游记》的作者的胸襟和著书的态度了 ”但是,胡适先生的这篇考证远不及《红楼梦考证》所论那么严密因为要说明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必须在吴承恩与小说《西游记》之间找到直接关系和说明此种直接关系的证据譬如,吴承恩所写的是《西游记》小说,而不是同名的其他书等但胡适没有这么做,他绕开了这一问题,直接接受了丁晏的观点,理由也很简单,丁晏是经学家,他的话可信胡适自己是这样说的:“我前年做《西游记序》,还不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只能说:‘《西游记》小说之作必在明朝中叶以后’, ‘是明朝中叶以后一位无名的小说家做的’后来见《小说考证》卷二,页七十六,引山阳丁晏的话,说据淮安府康熙初旧志艺文书目, 《西游记》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作的 《小说考证》收的材料最滥,但丁晏是经学家,他的话又是根据《淮安府志》,所以我们依着他的指引,去访寻关于吴承恩的材料。
”但是,问题是《淮安府志》究竟记载的是什么?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否为小说?丁晏的话是否可靠?胡适未加考虑,如果丁晏的话不可靠呢?丁晏的话可靠与否,便直接决定了胡适论说的价值此后,郑振铎《西游记的演化》一文无条件地接受了小说《西游记》是吴承恩作的观点他在谈及陈元之的《西游记序》时说:“陈序很重要,惟关于作者则游移其辞:‘……《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演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余览其意,近跃弛滑稽之雄,危言漫衍之为也旧有序,余读一过,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 ’彼时,似不知此书出于吴承恩手惟既有‘出今天演何侯王之国’语,则吴氏尝为‘八公之徒’软?嘉、隆间的文人们,出入于藩王之府,而为5他们著书立说者不少概见吴氏殆亦其一人 ”正因郑振铎相信“此书出于吴承恩手”,所以认为陈元之也必知出于吴承恩手,一切传说的材料都可向吴承恩脸上贴金在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对小说《西游记》进行探索的过程中, 《吴承恩诗文集》(即《射阳先生存稿》)的出版,给研究者提供了材料的支持刘修业、苏兴等人利用新发现的材料,对吴承恩的研究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刘修业继赵景深《吴承恩年谱》后,又出版了一部《吴承恩年谱》。
赵谱是开创性的,疏理出了吴承恩生平事迹的轮廓,只是较为简略刘谱则在赵谱的基础上,又做了更为细致的考订、疏理工作,使得吴承恩的生平面貌更清晰了,不过有些问题还有待订正、补充苏兴的《吴承恩年谱》,对一些问题的探讨,很有价值(不管吴承恩是不是《西游记》的作者,单就其对吴承恩研究而言也是如此)这一探讨是他多年研究吴承恩成果的一个结晶他在《年谱》发表前后,撰写了一系列研究吴承恩的论文,如《吴承恩诗文系年简目》、 《关于西游记)的几个问题》、 《西游记)的地方色彩》等该谱的主要贡献是阐述了以下不同于前谱或他人的观点:吴承恩成岁贡是嘉靖二十九年,而不是二十二年;吴承恩任长兴县垂是嘉靖四十五年,而不是嘉靖三十二年,证明过去的成说是对的;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是在他的中年,即嘉靖二十一年左右;吴承恩进学后曾在葛木办的龙溪书院就读过;吴承恩成岁贡后到任长兴县垂中间的十几年,一直是南京国子监太学生,并非是流寓南京以卖文为生;吴承恩从长兴拂袖而归的原因,是由于他被认为有贪污行为,投狱后被释放;《二郎搜山图歌》约作于嘉靖十八年,正与产生《西游记》同时等自此之后, 《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说,似乎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学者们也大都不再怀疑。
三6最早对吴承恩为小说《西游记》作者提出怀疑的是俞平伯早在 1933 年,他就在《驳跋销释真空宝卷)》中明确提出:“吴氏作《西游记》,根据《淮安府志》,志书上所谓《西游记》是不是这个《西游记》呢?也难定叶德均也认为, 《淮安志》著录吴承恩《西游记》“是否即通俗小说,不无可疑”1948 年,日本学者小川环树在他的《西游记)里吴承恩的改作》的长文中,在“《西游记》为吴承恩所作这一点是明白无误的”这一总体认识中,又怀疑这一结论的根据未必可靠他说:“吴承恩著述《西游记》这件事,见于鲁迅与胡适受到丁晏启发而引用的明代地方志《淮安府志》卷十九《艺文志》中所列举的‘淮贤文目’(即当地出身的文人的著述目录一一笔者)只是其所谓《西游记》也未必不可能是另外一部纪行之作1959 年,太田辰夫在他的《朴通事谚解)所引西游记)考》一文中,也对此表示出同样的怀疑态度1970 年,他又在《西游记)杂考》一文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人们历来认为《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这是错误的 “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这里‘西游记’不是游记而是小说《西游记》因为,那里只记有‘西游记’三字,而没有任何关于其内容及刊本的记述到 1980 年,矶部彰用传统目录学的眼光重新审视天启《淮安府志》的相关记载,提出了否定吴承恩的《西游记》为小说《西游记》作者的两个新的有力据。
其一是“从传统的目录学立场来看,不将为人喜爱的白话小说类收入经史子集四部之中,是基于士大夫的传统意识即使把白话文学收入艺文志中,那也只是明朝公认为文学的戏曲类如果说淮安府的府史书破例采取了只将‘小说西游记’著录于艺文志的原则,这不符合通行的做法” “假如《淮安府志》中吴承恩的作品‘西游记’指的是三藏西天取经故事,那么它当属戏曲‘西游记’ ”其二是发现《千顷堂书目》卷八史部《舆地类》中, “清楚地写着吴承恩西游记”说明吴承恩的“西游记”不是小说而是游记71983 年,章培恒先生在《社会科学战线》第 4 期上发表《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作》一文,更加详细地论证了百回本小说《西游记》非吴承恩作章培恒先生此文在中国大陆学术界产生了极大反响顿时,响应者、怀疑者接踵而至,形成了一场关于百回本小说《西游记》作者究竟为谁的持久论战此后否定吴承恩为小说《西游记》作者的人愈来愈多,从而推进了《西游记》的作者以及与之相关的研究认定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作者的主要依据不外 3 条,一是天启《淮安府志》“淮贤文目”在吴承恩名下记有《西游记》;二是从吴承恩的《禹鼎志》、 《二郎搜山图歌》的创作可以看出吴承恩有创作《西游记》的可能;三是《西游记》所用方言为吴承恩家乡淮安的方言。
章培恒先生的文章则对其立论的根据一一加以反驳,主张吴承恩说者也一一加以回辩这次论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一)明刊本《西游记》上的署名与吴承恩的关系章培恒先生指出:从现存的明清各种《西游记》版本看,或署朱鼎臣编辑,或只署华阳洞天主人校或署丘处机撰,却没有一种是署吴承恩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