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名师教案.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317154922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8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名师教案18 怀疑与学问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是,从实际状况看,并非全部的求学者最终的收效都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状况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更好,成果更大呢?探讨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阅历,对我们的学习非常必要《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将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许多启示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4.把握文章主旨,相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现代有一位闻名的史学家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学问面广,且读书时不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特殊喜爱考证有一次,他望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很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1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惊奇,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他的儿子竟如此难以考证。

      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的,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擅长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今日,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争论文——《怀疑与学问》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沟通1.积累生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程颐(yí)   譬如(pì)   步骤(zhòu)懒散(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停滞(zhì) 虚妄(wàng)(2)说明下面的词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闻名学者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对或攻击2.作者链接顾颉刚(1893-1101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高校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高校教授,中山高校历史语言探讨所主任、齐鲁高校国学探讨所主任等职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探讨所探讨员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探讨集》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沟通点拨】治学必需有怀疑精神2.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有什么作用?【沟通点拨】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加了论点的劝服力3.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沟通点拨】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②怀疑是主动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独创的基本条件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4.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分了哪几个层次?【沟通点拨】第一层(3-4):对于传闻都应当经过一番思索其次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二)深层探究1.第③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沟通点拨】(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密相连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行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闻”,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这“传闻”,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2)使文章论说更加深化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化了3)增加文章的劝服力做学问应当如何对待传闻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心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闻,不肯定牢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当如何对待传闻奠定了基石,增加了文章的劝服力。

      2.第④段和第⑤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④段还写第⑤段?两段的内容有何不同?【沟通点拨】第④段说的是对于“传闻”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⑤段则说“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经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④段,又写第⑤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密第④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⑤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3.作者在论述其次个分论点时,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的?【沟通点拨】第①句提出论点,第②③句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恒久不能治学,第④⑤句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经常怀疑、经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第⑥-⑩句举例论证论点第B11-B13句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作结:“古今科学上新的独创,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独创,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四、板书设计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需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其次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第一层(3-4):论述对于传闻,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索,不应当随随意便就信了其次层(5):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第三部分(6):论证怀疑是主动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独创的基本条件五、拓展延长搜集有关“治学”的名人名言沟通】1.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张载) 2.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 3.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5.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学必不进陈宏谋) 6.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朱熹) 7.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而能问,已得学问之半陈献章) 8.读书易,思索难,两者缺一,便都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9.学问就是要你仔细地去发觉事物的异同之处一言以蔽之,学问就是辨别之术赫塞)其次课时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总体了解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论证思路,这节课我们接着探究本课的论证方法和语言。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沟通(一)探究论证方法1.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说说其作用沟通点拨】第4段为了论证对于传闻必需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点,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晰地告知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第6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独创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高校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很有劝服力2.找出文中所用的道理论证,并说说其作用沟通点拨】第5段用关于“怀疑”“思索”“辨别”的阐述和孟子的名言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第6段的说理是:“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散这样的脑筋恒久是被动的,恒久不能治学只有经常怀疑、经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论证了“怀疑也是主动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独创的基本条件”3.找出文中的对比论证沟通点拨】(1)第4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闻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索,不应当随随意便就信了”之因;(2)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3)第6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散这样的脑筋恒久是被动的,恒久不能治学只有经常怀疑、经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为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独创的基本条件”;(4)第6段“古今科学上新的独创,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指‘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经常抱怀疑的看法,经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经常评判书中的学说,经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独创,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推理,阐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独创的基本条件”二)探究语言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沟通点拨】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精确,通达流畅,长短适宜如:“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短短两句,15个字,把对传闻“信”与“不信”,“不应当随随意便就信”的理由说得清清晰楚,明明白白,以理服人,无可置疑。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闻,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经常要抱怀疑的看法,经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经常评判书中的学说,经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是一个长句,70余字,对“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作了精确而精辟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包括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不但……就是……”精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抱怀疑的看法”,“和书中的学说辩论”,“评判书中的学说”,“修正书中的学说”,详细、细致、深化、有序地说明白学问家是如何才把“新学说”“建设”起来的;四个“经常”,突出说明学问家是常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句是对上面论述的一个精当的总结,精确指出“这样”做是“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的必要条件,阐明白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独创的基本条件”,“更新”针对“过去”的学说而言,“更善”说明优于“过去”的学说,“更新更善”精当地说明白“新学说”的发展性、优越性这70余字的长句,字字适宜,句句有用三、拓展延长以“我尝到了怀疑的甜头”为题,向同学说两三分钟话,要求所举例子能说明观点。

      沟通】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就实际生活进行思索,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及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和口头论述观点的实力我激励学生对事物提出独特的见解,激励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分析评论,课上学生演讲,让他们有了更多进行逻辑思维的机会,这样,学生的相识与思维水平能得到充溢和提高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