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玉器入门知识大汇总3.docx

58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6905940
  • 上传时间:2017-10-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45.27KB
  • / 5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玉器入门知识大汇总 3(图文版)2008年 10月 28日 22:23 来源:360DOC ruoyu附:古代宝剑饰鉴定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盛行以玉饰剑,称为“玉具剑”从考古的情况看,战国两汉的玉具剑既有四件五饰齐全的,亦有仅饰一两件的汉以后玉具剑绝迹,明清时出现了大量仿战国两汉的玉剑饰下面分别介绍各类剑饰的特点以玉来饰剑,目前见到的最早实物为西周晚期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有一把铁剑,其首与柄部均以玉装饰;玉内部中空,贯以铜心柱;玉首呈短圆柱形,四角琢出变形兽面纹;柄部长圆柱形,上饰斜条纹春秋时玉剑首如倒梯形,俯视略似长方形,底面中间钻一孔,可嵌剑柄,通体饰繁密隐起的蟠虺纹或兽面纹,顶面饰云纹玉剑格长方形,俯视如椭圆形,中部有菱形孔,玉璏俯视如长方形,侧视上部略拱,两端向下卷曲,下部近一端有一长方形贯孔,用于穿系革带器面上饰隐起蟠虺纹或云纹,边沿刻弦纹战国时的玉剑首圆形,片状,中心有一圆形凸起,其上有细阴线刻纹玉剑格,用于剑柄与剑身间的饰玉,扁长形,中部向两面凸起,两端薄锐,截面为菱形,表面饰变化了的兽面纹,兽面仅有两眼及鼻可识,其旁边皆琢山形勾连纹秦代玉剑首内外圈均有弦纹,玉璏形制如前代,但器面饰勾连云纹。

      汉晋时玉璏表面饰阳线兽面云纹唐代玉剑首扁圆形,内圈饰 3 股云纹,外圈为 4 条相互缠绕的条带宋代以后出现不少仿古玉剑饰,最为常见的是玉璏,但在纹饰和做工上都有各朝自己的特点牌形玉佩牌形玉佩品种很多,一般多呈长方形,稍厚,有些是直接可以佩带,有些却要嵌镶后才能佩带,此种玉牌多琢单面纹饰宋代牌形玉佩形式多样,大多不做边框,镂空技法运用广泛元代的牌形佩则多做有边框,联珠纹边框连珠粗大厚实,内部纹饰往往高于边框,透雕深琢,层次分明,器表有钻砣痕明代牌形玉佩比前代的牌形玉佩稍厚,多呈长方形,器体较小,用浅地隐起的技术来突出主要纹饰,四周留有较窄的边框佩面上的纹饰,出现了一批描绘文人山水及诗文词句的画面较为流行的是,在佩饰的正面雕琢摹仿当时名画家沈周、文徵明等人的山水画;佩的背面则镌刻着诗句或印款,确有一种高雅脱俗的韵味也有器面饰龙、螭、鸟纹的明人陆子冈善制玉牌,且技艺高超,无人可比,故称“子冈牌”,后世仿制他作品的人很多牌形玉佩发展到清代,尺寸较明代加大,造型一般呈委角椭圆状或方形,图案琢磨细致规整,几乎无一草率之处花蕊、叶脉以及虫鸟的须翅,均刻划得清晰可见,抛光精工,常呈现出一种极佳的温润细腻而又柔和的油脂光泽。

      清代中后期,牌形佩日益厚重粗笨,不但边框宽阔,而且上端的附加纹饰也更加复杂凌乱,有时佩的下端还增添了一些小型的装饰图案内容除继承明代传统外,还出现了戏剧人物、小说故事的画面,器表雕琢细腻,平滑光洁,边框加宽除传统造型的牌形佩外,还有其他造型的玉佩,如工字形牌、方形牌、菱形牌等总体来讲,清代晚期的牌形玉佩制作多粗糙不精,大不如前白玉工字佩明高 2.7 厘米估 价:RMB 4000玉质洁白无瑕,呈工字形,上浮雕各种花纹,线条流畅,雕刻精美白玉福如东海锁牌清早期7.6×5.8 厘米估 价:RMB 3800-6000器呈锁状,中心琢“福如东海”四字,边缘透雕花卉纹繁华而不失稳实白玉莲花牌子清直径 5.8 厘米估 价:RMB 10000玉质洁白无瑕浅浮雕一出水芙蓉,秀美圣洁,超凡脱俗,富君子之范 白玉云龙转心牌清5.6×5.3 厘米估 价:RMB 7000-8000此件玉牌玉质滋润,继承古代玉璧造型,一面乳钉一面卷云,外透雕缠枝围绕玉壁,中心有一转心,全器为整料所制 子冈款白玉山水诗文牌子清4×0.5 厘米估 价:RMB 45000成交价:RMB 45000 两块牌子以一块玉料制咸明清玉雕装饰融入了一些文人画色彩的内容,追求风雅和闲情逸致。

      此牌子即为这类型作品的代表 子冈款白玉宜子孙佩清中期高 5.7 厘米估 价:RMB 50000—70000牌首为双龙戏珠纹,主体纹饰为童子戏蝶,艺精美 白玉经文纬武牌清乾隆高 13.5 厘米估 价:RMB 30000—50000阳线雕“经文纬武”4 字,底以汉、满两种文字刻“乾隆御制”款,雕工精湛 白玉雕麒麟送子牌子清中期8.2×4.8 厘米估 价:RMB 16000-22000镂雕花卉,中间为麒麟送子图案刻工精细,寓生贵子 附:子冈牌牌子,俗称别子,为明、清两代流行的一种坠饰,形状多为矩形、圆形、椭圆形牌顶上有孔可以穿带此类玉牌以明代苏州工匠陆子冈所做最有名,因后世仿制者众多,遂得“子冈牌”之名明代子冈牌常见的形制上首多为透空的云头、龙头、花卉、螭虎、蝙蝠等牌子一面刻画、一面刻字并镌名款,画与字均属明代吴门画派中文徵明的风格,所画题材习用人物山水、亭台楼阁及花卉等;纹饰与文字一般用阳纹雕琢,地子浅而光平,纹饰细腻秀雅明代子冈牌虽多刻“子冈”款,但几乎无一是陆子冈的作品,大多是明末的仿品清代子冈牌数量甚多,形式主要仿明代,此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是图案的文化画色彩淡化,“八宝吉祥”、“老人拜石”、“婴戏图”等吉祥意义图案和“武松打虎”、“ 苏武牧羊” 等故事性题材流行,文字主要刻戏文、吉语。

      清代雕工比明代更精细,有时显得过于繁琐明清除子冈牌外,还有其他形式的玉牌,形式很多,两面刻画、两面刻字的均有,这些玉牌,旧亦归于“杂佩”类中 肖生玉雕肖生玉泛指一般动物型玉雕,而非仅指十二生肖玉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玉器,肖生玉几乎是一个永恒的题材,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雕表现手法从反映动物的特征、习性,到动物的整体刻画,以及赋予其的吉祥寓意,由简到繁,自浅至深,生动传神早期肖生玉雕玉龙红山文化高 26 匣米这件玉龙是中国己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从其首部特征来看,吻部较长,鼻部前突,并上翘起棱,端面截孚,有两并排的鼻孔,有猪首特征这件玉龙用墨绿色玉制成,琢磨精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玉鸮红山文化头顶雕有两个圆弧形耳,耳下浮雕圆眼.嘴部呈弧形,双翅展开,尾端平齐有交插透孔,应是一件佩挂的器物 圆雕玉龙商5.6×8.1 厘米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浅褐色沁器圆雕而成,玉龙张口露齿,“臣”字形目,头顶有一对柱形角粘于颈上,双爪足,背有扉牙,身饰菱形鳞纹,短尾卷于身侧,呈伏卧状。

      玉龙下颏正中有一对钻的小孔,可供系挂用此器为所见商代玉龙中惟一一件圆雕作品,且制作精致,身形五宫清楚可见,对了解玉龙和龙文化的产生发展,特别是商代玉龙的具体形态,有重要的价值 双兔商长 3.75 厘米;长 3.7 厘米半透明灰青玉双兔作蹲伏状,身上是细致阴刻图案,各带一孔刀工简约,风格古朴 玉鸟商高 2.4 厘米玉鸟作停立状,圆目勾嘴,长尾和翅膀均施阴刻线条,底部素平,并分为两份鸟嘴与胸部各有穿孔 玉龟商长 5 厘米灰青玉,表面大块钙化,底有朱砂痕,此龟龟壳平滑,壳下露四肢,排列不均称,状约爬行,其中一面有破损,头下钻有小孔 玉鸟商晚期长 4 厘米黄褐斑灰青玉此鸟展翅作飞翔状,翼上有方形云纹大头、圆眼,尖嘴、歧尾嘴部有一横孔春秋至汉肖生玉雕春秋战国时期玉雕技法在继承西周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新的创新春秋时期主要表现在:用极薄的光素小玉片镂雕成成对的龙、虎、兽形饰片,其玉雕形象生动准确,同时用细直阴刻线雕琢出双勾蟠虺纹或云纹,较稀疏处加以雕琢圆圈纹,使图案均匀分布器身。

      战国时期玉雕器物多在边线卜加阴纹或阳纹纹线,纹样满而密,除少数兽鸟纹饰外,器物表面皆雕满纹饰,不留空白两汉时期,圆雕动物形玉器数量仍然很稀少,但有一些精品存世陕西咸阳渭陵附近的西汉时的玉羽人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等充分显示了汉代圆雕的高超技艺玉羽人奔马中奔马足踏流云,羽人背有双翅,骑在马上作遨游状,整体的构思和雕工皆已相当成熟汉代玉马在传世品中亦不乏精晶,马的造型风格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的铜马一致,马嘴、腮、鬃、臀略加夸张,体态矫健,神情威猛,颇为传神汉至魏晋时期,玉异兽多作为玉镇用在古代,人们不用座椅饮宴吃饭,皆席地而坐,或坐于坐榻之上,因此需用坐席而坐席的前部,一般都放上铜镇或玉镇,这一习俗,在战国时期就有汉代出现的动物圆雕,躯体劲健,虽然肢体、毛发、羽翼等的表现手法还保留一些早期图案化残余,但其雕刻出的线条粗而准确,整体己基本趋向写实,反映出受当时雕塑艺术的影响西汉后期,还出现了使用密排短阴刻线雕琢动物的肘部(如螭虎纹的肘部)以及鹰的羽梢等的表现手法这种线条雕刻刚劲有力,弥补了平面雕所表现的图案立体感不足的弱点这种雕刻技法是前所未见的,并一直沿用到东汉、南北朝凡是汉代精细器物上都有刻线细如毫发的“游丝毛雕”。

      兔西周3.2×2.3 厘米半透明浅青玉质此兔双耳竖立,身体伸展造型流畅自然,四肢雕工细致前肢有钻孔壁虎西周晚期13.2×2.6 厘米此壁虎作匍匐状器身边沿呈锯齿形,面部饰以抽象线条,身上还刻有模仿尺度的线条嘴部带扁平穿孔龙形玉佩战国早期龙是玉佩中最基本的样式,战国时楚国与中原都流行这种“S”形玉佩玉辟邪西汉4.5×5.8 厘米青白色玉料圆雕而成辟邪昂首挺胸,双眼前视,张口露齿,头两侧有耳,顶有独角,颌下长须垂于胸前,长尾蜷曲垂于地,前足生有肉翅,作半卧半起状圆润流畅的线条,白色的玉料和原有的紫红色玉皮,增加了玉辟邪的光彩 玉熊汉4.8×8 厘米玉熊紧闭双唇,双耳贴于脑后,圆而有神的双目直视前方,匹足交错呈漫步行走状腮边,腿侧仅雕刻数刀鬃毛,却产生了鬃毛满身的效果玉熊还突出了体态和头部特征的刻画:作者用简练的刀法,雕刻出熊肥胖举摇的体态,憨厚而可爱的神情此为一件难得的玉雕作品 玉双虎镇西汉长 5.5 厘米估 价:RMB 50000—80000圆雕兼浅浮雕双虎,姿态雄浑,线条挺劲。

      白玉卧马汉长 8.3 厘米估 价:RMB 300000-400000玉质洁白莹润马呈跪卧歇息状,姿态悠闲,温顺可爱 玉奔马汉4.8×8 厘米此奔马用透明柔润的白玉雕成奔马昂首嘶呜,张口露齿,鼻部隆起,双眼前视,双耳竖起马肋阴刻线雕双翅,马尾高扬,一前足悬空抬起,处于欲停欲奔的状态骑手头束巾,身穿短衣,细腰喇叭形衣摆,上身直立,双手紧挽缰绳长方形底座上雕刻云纹支撑奔马的足和尾,衬托出奔马凌云遨游太空的神姿魏晋至唐肖生玉雕魏晋南北朝时期玉雕出现一些新品种和新风格,与佛教题材有关的玉雕开始出现传世品中还偶然可见玉雕狮子,与同期石刻佛座下狮子很相似,明显受到佛教雕刻的影响此时期圆雕艺术品也偶然见到,例如天津博物馆所藏的一件青玉卧兽的造型特点是:体大而头较小,两只耳朵雕琢在玉兽的颚顶部,两腮部突出微微外翘,夸张性很强,给人以凶猛有力的感觉,整个躯体与马相类似其玉兽在雕琢技法上继承厂汉代风格,采用勾撤刀法,刀法简练,所刻线条刚劲有力,整个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