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华中师大汉硕院校信息简介.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9810550
  • 上传时间:2017-11-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6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华中师大汉硕院校信息简介华中师大汉硕参考书:《现代汉语》 (第二版)邢福义、汪国胜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古汉 只占 10 分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刘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中国文化要略》 ,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年版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胡文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年版15 年华中师大汉硕复试分数线:365、44、6615 文学院招生人数及报考条件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 28 5报考条件: 1.全日制本科毕业; 2.毕业专业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文字学专业或外语专业; 3.英语过六级00 不区分研究方向(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354 汉语基础(4)445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15 语言所招生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 2500 不区分研究方向(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 203 日语(3)354 汉语基础(4)445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文学院简介文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自 20 世纪上半叶开始,就有黄季刚、钱基博、韦卓民、徐嘉瑞、 林之棠、包鹭宾、 游国恩、李何林、蔡尚思、胡守仁、胡雪、方步瀛、高庆赐、杨潜斋、傅懋勣、石声淮、孙昌熙、阴法鲁等知名学者先后在这里执教,对文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经过数代学人的不断努力,学院形成了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教风,并逐步具备了语言与文学比翼双飞、教学与科研并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色,从而确立了文学院在学界和全国高校中的重要地位 文学院以其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居于全国高校中文院系前列自 1953 年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 2 万多名专门人才(含博士、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生,成人函授、夜大本专科生)现有各类在册学生 2300 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1500 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 800 余人;现有在岗教职工 103 人,其中教授 38 人,副教授 32 人,博士生导师 24 人,硕士生导师(含校内兼职)70 人教师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国家教学名师 1 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委 2 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3 人,楚天学者 1 人,湖北省教学名师 2 人文学院现下设两个系:中文系、语言学系;五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免费师范)专业、汉语言文学基地班、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汉语言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另有三个研究所: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所和 1 个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建有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1 个(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1 个(“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学科 1 个(汉语言文字学),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 1 个(文艺学)。

      文学院现有五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两门省级精品课程、两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五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为:《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艺学系列课程》、《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网络)两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为:“文艺学教学团队”和“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文学院于 2000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 11 个博士点(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民间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外语言比较、中文信息处理、文化传播学)和 11 个硕士点(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文献学、中国民间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戏剧影视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001 年,经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文学院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和培养博士后文学院下设有院资料室,拥有 10 多万册文学类专业书刊;文学院主编的多种学术杂志面向海内外发行:《外国文学研究》、《汉语学报》、《语文教学与研究》(其中教师版、学生版和综合版各 1 种)和《新文学评论》、《华中学术》。

      其中《外国文学研究》为大陆首家进入国际 AHCI 系统检索刊物文学院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近五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120 余项,总经费 1100 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 1200 多篇,其中 CSSCI 期刊收录 550 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语文》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 80 余篇,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 文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先后有百余人次赴上述国家和地区访学、进修、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合作研究;同时,邀请数十位国(境)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语言所简介语言研究所,原名语言学研究所,成立于 1988 年成立之初,下设三个研究室:汉语句法逻辑研究室、汉语方言研究室、训诂学研究室现主要包含两个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由原现代汉语学科和汉语史学科合并而成,原现代汉语学科于 1986 年建立硕士点,1991 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5 年建立博士点,原汉语史学科于 1981 年建立硕士点,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原名语言学,原语言学学科于 1986 年建立硕士点。

      另外,还与本校计算机科学系和外国语学院合作建立了两个博士点:中文信息处理、中外语言比较 语言研究所原来是系所合一机构,现由语言学系与“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的教师组建而成现共有教研人员 25 人,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10 人,讲师 5 人;博士 14 人,硕士 8 人(其中 7 人在读博士) ;博士生导师 8 人,硕士生导师 8 人;所长为邢福义教授,副所长为汪国胜教授 在语言学研究所的基础上,于 1997 年建立的“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学与汉语教育”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和教育部“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设有汉语语法、汉语习得、汉语应用、汉语与中国文化等 4 个研究方向;于 2000 年建立的“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有母语与母语教育、双语与双语教育、语言教育现代化 3 个研究室2002 年 1 月本学科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该所在科学研究上,以现代汉语语法为研究重点,以汉语方言语法、汉语习得、中文信息处理等为研究次重点,并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力图把研究成果有效地应用于语言教育的三大实践:母语教育、双语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语言远程教育 语言所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

      除了承担文学院本科生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基础课和多门选修课的教学外,还担负研究生及其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截至 2005 年 7 月,共培养硕士研究生 171 名,博士研究生 64 名,开办了 2 期助教进修班和多期硕士学位班,接受了 10 多位访问学者语言所由于一向重视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而且成效显著,因此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现代汉语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门课程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校优质课程;现代汉语学科在 1993 年华中三省进行的硕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评估检查中,荣居一级学科榜首,1996 年和 1997 年又分别被湖北省教委和学校评为优秀学位点有一位教师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两位教师获首届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三等奖,多位教师获湖北省和学校优秀教学奖,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和湖北省的劳动模范、优秀教师或“教书育人 ”先进个人 科学研究上,现代汉语特别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突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方言语法和汉语习得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汉语与文化互动共变关系的研究也富有特色,拓展了汉语研究的领域,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汉语信息处理方面近几年通过与国家语委、桑夏中文信息处理研究院、中科院声学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的合作,通过与本校计算机科学系共同组建中文信息处理博士点,正在努力实现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联姻” ,并已与本校计算机系等单位共同建立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

      研究实践中提出了 “小句中枢和句管控 ”、 “动词核心和名词赋格 ”、 “句法结构的兼容性和趋简性” 、 “复句格式对语义关系的反制约”等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观点,形成了“两个三角 ”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汉语方言特别是方言语法研究上,由“点”及“面”,在单点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多点方言的比较研究,并纵观历史,揭示有关现象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从“七五” 到“十五”,语言所从未中断过承担国家级课题,包括国家级重点课题1996 年以来已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 24 项,经费 67.5 万元;在研项目共 20 项,经费共计 185.8 万元在研项目中,包括:国家社科项目 2 项(其中重点项目 1 项) ,教育部社科项目7 项(其中重大项目 5 项) 建所以来,语言所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仅 1996 年以来,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出版著作 30 余部;在《中国语文》 、 《方言》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言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400 余篇如《汉语复句研究》 (商务印书馆) 、 《汉语语法三百问》 (商务印书馆) 、 《词类辨难》 (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 《邢福义选集》 (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选集之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 (中华书局) 、 《“ 最 ”义级层的多个体涵量》 ( 《中国语文》 ) 、 《说“V 一 V”》(《中国语文》 ) 、 《“ 由于 ”句的语义偏向辨》 (《中国语文 》 ) 、 《说“生、死”与“前”的组合》 (《中国语文 》 ) 、 《疑问标记的复用及标记功能的衰变 》 (《中国语文》 ) 、 《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 (《中国语文》 ) 、 《拷贝型量词及其在汉藏语系量词发展中的地位》 (《中国语文》 ) 、 《大冶话的情意变调》 (《中国语文》 ) 、《“满+N”与“全+N” 》 (《中国语文》 ) 、 《现代汉语的命名性处所词》 (《中国语文》 ) 、 《动词的空间适应性情况考察》 (《中国语文》 ) 、 《“连用” 手段下的多项NP》 (《中国语文》 ) 、 《“名+数量”语序与注意焦点》 (《中国语文》 ) 、 《异类词联合短语研究》 (《中国语文》 ) 、 《王弼〈老子〉解释方法论》 (《中国社会科学》) 。

      这些论著在语言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不少著作多次获奖1996 年以来共获得高级别奖项 20 多个如,1998 年,继《语法问题发掘集》于 1995 年获全国高校首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之后, 《汉语语法学》又获全国高校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 年, 《汉语语法学》又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2001年, 《文化语言学》 (增订本)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1 年, 《小句中枢说》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王弼〈老子〉解释方法论》和《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分别获二等奖, 《大冶方言语法研究》获三等奖;2003 年, 《湖北方言的“在”和“在里”》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翻译变体研究》获三等奖语言所有着良好的学术风气一方面,讲求“务实创新” ,主张“研究植根于汉语泥土,理论生发于语言事实”语言所有句所训:“ 抬头是山,路在脚下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学术活动除了举办大型学术会议外,语言所还经常组织地区性的学术研讨会和学术沙龙会,聘请著名学者来所讲学,参加各种重要的学术会议通过这些活动,促进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和学术事业的发展 语言所有良好的学术条件建立了内容丰富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古代汉语语料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