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加坡留学从小处着手感受新加坡礼仪.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郭**
  • 文档编号:110565026
  • 上传时间:2019-10-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5.4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加坡留学从小处着手感受新加坡礼仪      礼仪的根源就是历史和文化,新加坡的历史造就了新加坡的文化,这里,中西文化水乳交融,有着别样的风味但是,由于文化的多样性,也造就了复杂甚至矛盾的礼仪观念,再加上礼仪仪本身就是个很抽象的概念,所以笔者实在无力去为您勾画出大概的轮廓,就让我从小处着手,带您感受一下新加坡的礼仪吧      首先的,在传统的春节时,新加坡同样会注重很多喜庆呀,祈福之类的礼仪,这些基本上都是相当中国化的礼仪不过新加坡人过年最喜欢说的和最爱听到的不是恭贺新禧,也不是过年好,而是四个字,”恭喜发财”,甚至就是英文电视台也会打出”gongxifacai”的广告来同贺新春还有就是这里传统的礼品–肉干,非常好吃,只是价格比较高新春去别人家登门拜访时,最传统的礼节就是要用个红色的篮子(纸盒),装了桔子作为礼物,多少无所谓,但要是双数,主要是讨个好彩头      刚从国内过来,最最不习惯的除了气候,应该就是人说话的声音了新加坡人说话声音都不大他们认为大声说话不礼貌,对别人不尊重,也很容易打扰到别人这个可能和国内不太一样国内讲的是字正腔圆,说话以听清楚为第一要义所以,很多人都习惯了大声说话。

      来到这边,就要入乡随俗,不要在说话时,别让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你      如果说评选新加坡最常看见的景象,那排的长长的队伍绝对是前几名新加坡人把这个叫做新加坡精神–”怕输”所以,无论什么,他们总是早早就排好队等着,自动站成一排,很少一拥而上所以,你也不用担心会有人插队,当然了,你自己也不能插队呀      新加坡一年四季都是夏天,气温很高,但是在大街上一定不要把上衣脱掉,一来触犯法律,二来极为不雅观除了跑步的人,大街上几乎没有光着上身到处晃的人      和别人交谈,最忌讳的问题是什么?是“请问你的薪水是多少?”,对女性当然是“请问你多大了”新加坡人认为这些是个非常私人的问题      不同的场合要注意衣着如果你在家,穿什么都没人管,不过出门了就不一样了非正式场合可以适当放松,正式场合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国内过来的有些同学对衣着不太重视,我就看到过一个人穿个跨栏背心,一条极短极随便的短裤加一双拖鞋就去上课了其实这个不太好,虽然上课不需要穿的多正式,但是也不能穿的跟来洗澡堂似的吧本身穿着整洁得体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己精神面貌的体现,不要整天邋邋蹋蹋,相信我,绝对没人欣赏这种个性      正式场合有着装要求,如果没有合适的衣服,可能要考虑不参加这种类型的场合或者租借服装。

      这些场合,一般来讲还是属于西式礼仪,比如男生要求衬衫,领带,西裤,皮鞋女生的正式装要区别晚宴装(长裙)和正装(西装)有时候若有民俗节等特殊日子,若有一套旗袍是再好不过住过南洋女中的同学有过这样的尴尬:当马来族的朋友身着传统的长裙(BajuKebaya)盛装出场的时候,中国来的女孩子们却没有几个人有旗袍的剩下的就是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说领带应该露出衬衫的衣领一点,长度大概到腰带位置,如果有西装上衣的话要扣第2颗纽扣等等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举建议查询一下关于西方礼仪的一些介绍,有个基本的印象      这里有很多信奉伊斯兰教的马来女生都会带头巾,把头发完全遮住一定要控制自己的好奇心,不要去动别人的头巾动头巾对于她们来说是很严重的冒犯      注意身上的味道,可能女生还要好一点,有的男生本来就好动,出汗多,如果再不太注意个人卫生,难免身上有味道还有就是早上起来不刷牙洗脸就跑出去,这是非常失礼的建议早起一点点,搞好个人卫生,衣服最好一天一换,否则容易有汗味还有吃了大蒜等味道重的食物要注意口腔的清洁      关于学校老师的称呼也要注意,尤其是大学里面的新加坡把学位呀,资历什么的看的很重比如说一个教授(professor)如果你叫他教师(teacher)是非常不礼貌的。

      一般都是以职称为后缀的比如某某教授等等如果资历不够的话可以以学位称呼,比如某某博士就要比某某教授助理好听的多学位也不太好叫的就叫先生,女士什么的当然,如果你不了解这个老师的话,就叫先生女士这种比较通俗的称谓,这样显得比较得体      坐公共汽车或是地铁时,切忌大声喧哗而且在坐公共汽车时,如果要下车就一定要提前按铃通知司机,如果你不知道在哪站下车的话,可以先行向别人或是司机询问清楚      比较有新加坡特色的风俗礼仪基本上也就是这些了,希望你能有所收获,改变一些自己的习惯,适应这里的风俗礼仪,给人个知书达理的好形象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