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处理四对关系,用好高中政治新教材.doc
5页1正确处理三对关系,用好高中政治新教材课堂教学主要由三大要素构成,教师、学生和教材,因此,如何用好新教材,实现新课程理念要求的目标就成了广大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现行的高中政治新教材给了教师更多的自主权,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大胆地处理教材这种自主权,给教师展示个人独特的教学智慧与风采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一是一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依然维护教材的“圣经”地位;二是走上另一极端,脱离新教材,另起炉灶这些不和谐的现象影响了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实现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一、正确处理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中的教科书编写建议指出,教科书的编写要“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表达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 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而不能脱离《课程标准》 ,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教师认为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调适一些教师把新教材已经删除的或已经降低难度要求的旧教材的内容又重新放入新教材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要做到不唯教材,但要重视教材的利用,从而调适一些教师脱离新教材,有形式没内容的虚假繁荣课堂教学行为。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到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用好新教材呢?1.研读新课标,全面了解其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从而有利于在宏观上把握新教材2.在具体模块教学中,首先要了解本模块的内容结构体系,理出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必修 1 模块《经济生活》 ,共四个单元,其内在逻辑体系是“为何生产(消费)——是谁生产(生产)——为谁生产(分配)——怎样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发展观) ” 其次,寻找出各单元内课文之间的关系如必修 1 模块《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共三篇课文,其内在逻辑关系是“生活消费离不开货币(神奇的货币)——消费品的价格时高、时低(多变的价格)——消费行为各不相同(多彩的消费) ” 最后,寻找出课文内框题之间、2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有利于在中观上把握新教材3.在具体的各课时课堂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以此来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用好新教材,确保课堂教学不迷失方向由于《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的表述较为粗糙,广东省教育厅依据《课程标准》制定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 ,对《课程标准》中的内容目标进行了细化,因此,我省教师可参考此书制定三维目标。
从而有利于在微观上把握新教材二、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当三维目标确定后,就要解决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实现三维目标的问题了,也就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就必然要解决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关系问题,因为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大要素构成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构建主体教材从主要表达知识的“仓库”变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工具和指南,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成为教与学互动的平台在这些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形成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作用被淡化甚至被取消,对学生的学习缺乏应有的引导;学生热衷于探究自己选择的课题,不愿意学习和接受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喜欢观点的标新立异结果学生该掌握的没掌握,三维目标无法实现笔者认为:1.作为教师要科学全面辩证地理解新课程关于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的理念,承担起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责任比如,现行教材的可读性较强,因此,可以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特别是教材中现成的探究题要引导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
因为编者设计探究题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再如,在学生的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应当注意倾听学生的观点,正确的观点应当给予肯定、鼓励,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观点应当给予矫正,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应当引导学生重视和掌握2.作为学生要辩证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3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片面强调接受性学习,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辩证统一原理就告诉我们,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因此,作为学生,一方面要秉承接受性学习的优点,接受教材中的信息和教师传递的信息课前认真预习,研读教材,带着问题听课;课堂认真听讲,接受老师传递的信息;课后复习强化,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在研读教材过程中又可以用到探究性学习方式,因为现行教材提供了许多探究题供学生去探究,同时,学生在研读教材过程中又可以发现新的问题,从而促使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就有效地把两种学习方式辩证地统一起来了三、正确处理好遵循教材与改编教材的关系从上述分析中,我们知道教师要重视教材的利用,但是如果呆板地用教材,就依然回到老路上去了,是“教教材” ,而不是“用教材教” 。
这就要解决如何用活教材的问题,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好遵循教材与改编教材的关系那么,教材中有哪些是需要我们遵循的,如何遵循?有哪些我们可以改编,如何改编呢?总的原则是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际,要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具体操作要点是:1.教材中需要遵循的的地方主要有:教材中依据《课程标准》阐述的学科基本原理;教材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教材注重过程性、生成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理念;教材构建了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知识体系,符合高中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2.改编教材的基本技巧有:(1)改编教材中的情景,创设新的情景现行教材每一框题都设计了若干真实情景来呈现问题,提供学生探究的平台和路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但是,由于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教材中设置的一些情景难免会有滞后性,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对这些情景可以而且应该进行改编如:必修 2 模块《政治生活》第三课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教材以 2003 年政府应对“非典”疫情采取的措施作为情景引入这一情景内容距今已整整五年了,与学生生活实际已较远,因此,笔者今年在讲授这一框题时,要求学生课前分组搜集政府应对年初冰雪灾害采取的措施,课堂由学生展示所搜集的资料,以此导入新课。
这样产生的情景不仅时代气息浓厚,而且因为是4学生自己的参与得到的情景,从而学习兴趣大大增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重组教材内容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重组如:必修 1 模块《经济生活》中的“消费心理面面观”这一框题,针对三种典型的消费心理教材设置了三个探究活动题,笔者根据三种消费心理在知识点上属于并列关系的实际,把三个题合并成一个,探究方向设计为“①这三种消费现象各属什么消费心理?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②你如何看待这些消费心理?” 实践表明,这样的整合,学生对这三种消费心理不但能懂得它们各自的特点,还能清楚地区别它们,并在情感上正确地认识它们,从而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3)拓展教材内容拓展教材内容不是简单添加新教材已经删除了的“难、繁、偏、旧”知识点,而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对教材知识的自然延伸,让学生在已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新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能力,升华情感,实现学生书本世界、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有机统一如: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新一轮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状态,这对我国产品的出口不利。
而我校学生所在地的许多企业以生产出口产品为主,一些学生的父母就在这些企业工作,甚至是企业主,因此,我校学生对这一现象比较关心,有兴趣据此,我在讲授完了“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这一知识点后,引导学生课后探究人民币升值是不是意味着它的币值不稳定?人民币升值有什么影响?为什么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主更加关心这一现象?(4)质疑教材内容尽管编者力求教材内容表述规范,但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教材后来版本对前面版本部分内容的修改也说明了这一点尽管新版本编者作了修改,但现行教材依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因此,教师在这些地方可以向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勤于思考的精神如:必修 2《政治生活》 “政府权威的树立”中写到:“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德行操守,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促使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趋向和谐,促进政府权威的形成 ”笔者认为教材的这一表述不规范,因为德行操守有高尚低劣之分,影响力也就相应有好坏之分只有高尚的德行操守产生的影响力,才会促进政府权威的形成因此,我讲解这一内容时把它修改为“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德5行操守,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他们高尚的德行操守促使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趋向和谐,促进政府权威的形成。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使用新教材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既要重视教材的使用,又要不局限于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改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要做到脑中有课标、手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汕头市澄海苏北中学 曾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