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升本政治辨析题.doc

34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27077875
  • 上传时间:2021-12-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9.50K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辨析题1>哲学就是世界观错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统一1)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但是,人们在生 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是哲学,哲学是对世 界观问题所作的系统回答,并给以理论上的论证2) 就哲学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来说,它就 是世界观;而就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 般方法来说,它又是方法论所以,仅仅说哲学是世 界观是错误的2、 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错误:(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又可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主观精神所派生的;客观唯心主义认 为某种客观的精神和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物 质世界是这种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2)命题中认为绝对精 神产生万物的观点应该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这种观点 认为是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错误:(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系统化的理论 化是哲学的基本特征。

      哲学史上的哲学派别众多,既有唯物 主义与唯心主义,也有辩证法的形而上学等各种不同的观点, 不能笼统地说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实践的基础上,正确地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科学的规 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第二章物质和意识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因此有了人脑便会产生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 生意识1)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一一人脑的机能,是指一切 意识活动都要依赖于人脑这种物质器官,没有 人脑不可能产生意识2)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光有人脑还不能产生意 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人脑 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只有当外在的客观事物作 用于感觉器官,反映到人脑以后,才形成意识 没有客观存在的事物,就不能有客观事物的映 像2、 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具有能动作用1)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所特有的特性,它表 现为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一切意识都 具有能动性2)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不同的性质 先进的、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能导 致事物成功;错误的、落后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 碍作用,会导致事物失败。

      3、静止就是绝对的不运动错误・(1)这种观点把静止绝对化,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⑵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指 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暂时平衡和稳定•主要表现为事 物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置移动和性质的变化•静止是暂 时的、而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和绝对的事物的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想 到依赖又相互渗透表现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不 可分割的关系第三章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1>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是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的1)质是指事物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各种事 物都具有自特定的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区别就在于 它们的质的不同因此,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 的2)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 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在一 定范围内,量的变化并不影响事物的存在因此,量 和事物的存在并不是直接同一的2、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1)矛盾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的关系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个基本属性2)矛 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朴互联系、密不可分一方面, 同一性是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 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 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3)矛盾是既对立双统一的,因 此在认识和实践中,要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结合 起来,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反对 只见同一性或只见对立的形而上学观点1>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此它的发展道路就是 一帆风顺的1)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就新事物的 发展趋势而言的,具体到瓣生事物的发展道路,则不 能说它的发展道路是一帆风顺的2)任何事物,总 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 善的过程新事物在最初出现的时候问题十分弱小的, 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而旧事物在一段时间内则比 较强大所以,从一个具体的发展过程看,新生事物 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总要和旧事物进行反复的 较量,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最后才能战胜旧事物2、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唯一原因割裂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1)唯物辩证 法认为:内因一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诸要素之间的对立 统一,外因是指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2)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 一位的原因,它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外因是事 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任何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 要条件,离开外因必要的条件,事物的变化发展就不 可能;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任何割裂内因和 外因辩证关系的做法都是错误的3、 个别包含一般,一般并不完全包含个别1)个别包含一般,表达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 性相互依存、朴素渗透的辩证关系没有离开共性的 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共性只存在于特殊性 之中,个性一定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2) —般不完 全包含个别,表达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关 系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只概括了个性、特殊性中的 共同的东西,不可能是所有的东西,因而是抽象的、 深刻的;矛盾特殊性由于是具体的事物,因此比普遍 性要丰富、具体第四章实践和认识1.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真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 曲反映真理与谬误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真理和谬误 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真理就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 就无所谓真理;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相互转化,真理可以转化成谬误,谬误也可以成真 理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是绝对对、无 条件的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 又是相对的,不能只说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不否认实 践标准的相对性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确定性, 是指实践对认识的检验的客观的和不可动摇的,认识 是不是真理,只有最终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

      在 任何情况下,只胡实践才能鉴别真理与谬误的客观标 准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是 不断发展的,任何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局限性, 都会受到选定的社会历史的限制和影响,一定历史阶 段的实践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所 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即是绝对的和确定的, 又是相对的和不确定的3、 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1) 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反映论,他们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都认为认识 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是旧唯物主义的反映 论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他们否认实践和辩 证法在认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的认 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和辩 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消极反映论的 缺陷,科学地揭示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使认识论 成为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4、 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就是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 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而说的,它们同一客观真 理的两个不同方面或者两种不同的属性任何真理都 既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 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反映,都包含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 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 理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 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命题割裂了真 理的辩证属性,因此是错误的第五章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划分 历史唯物主义的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答:错误⑴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 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 标准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主张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 的,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2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都承认社会意识在 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不过历史唯心主义片面夸 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从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性 存在的错误观点2、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 用答:错误夸大了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 的作用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 物质前提,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们 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不能决定一个社会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无限夸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作用的观点 是错误的。

      2)在人类社会的物质因素中,物质资料 的生产力式则是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它们决定社会的结构、 性质和面貌,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第六章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1、 是否承认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历 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的重大分歧之一答:错误1)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历 史唯物主义和有历史唯心主义的重大分歧之一2) 历史唯物主义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同时, 也承认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3)历史 唯心主义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却片面夸大 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英雄创造历 史2、 上层建筑只要适合经济基础,就会对社会发展起 促进作用答:错误1)上层建筑只要适合经济基础,对社会 发展不一定起促进作用2)判断上层建筑对社会发 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 性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促 进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上 层建筑为落后腐朽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阻碍生产 力的发展,进而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答:错误1)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 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生产力的要素中,除 上述实体性要素外,还包括教育、管理、科学技术等 一些非实体性要素,也称“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因 此,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中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2) 作为知识形态的力量,科学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的独 立的实体性要素,但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中, 就会引起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发生重大的变 化,从而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 产力,推动社会生产迅速发展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个人在社会发 展中不起什么作用答:错误1)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的前提下,也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并 且科学地说明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历史唯物 主义认为,个人中的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 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第一,他们是历史实 践的当事人和策划者第二,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 发起人和组织者但是,任何历史人物都不可能最终 决定和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5、“英雄和奴隶共同创造历史”答:错误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在历史发展中起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