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xx****3
  • 文档编号:319704642
  • 上传时间:2022-06-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1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词牌简介 篇一 渔家傲,词牌名之一,北宋流行,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渔家傲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中吕宫,又有二: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有只用半阕者,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作品行律 篇二 上片: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下片: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作品原文 篇三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作品注释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闻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作品译文 篇四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四周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创作背景 篇五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斗争对峙时期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担当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作者简介 篇六 范仲淹(101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他生于武宁军(治所徐州)(一说河北真定府)北宋闻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年(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伊川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全集》传世,通行有清康熙岁寒堂刻版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作品鉴赏 篇七 范仲淹是当时的闻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他了解民间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见革除积弊,但因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的反对,没能实现 他也是闻名的文学家这首《渔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亲身经验的边塞生活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这首词所说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陕北一带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当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气,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冲突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准备归去的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思归不是因为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怀念家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胜利,仅10个字便勾画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阕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

      因为思归又不能归以致心情重浊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冲突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厚忧国爱国的困难感情 这首《渔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而更酷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正是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只此两句便抵得上那首出名的《敕勒歌》,虽然彼此取材不同宏大的诗人杜甫曾写过“孤城早闭门”的佳句,但气概的雄浑似不及范词那是人烟稀有的边塞,光秃的山峰重重叠叠,上空飘浮着一缕缕的青烟,悲壮的号角和着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太阳还没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晖,远远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门关闭这就像一幅中世纪边塞景象的艺术摄影 一幅野性十足的边塞图画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样的“边塞心情”,往往当人物置身特定场景之后,自然流露出来;此时才明白,长烟落日的边塞,对于生命个体而言,并不仅仅是“戍边苦”,还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满意。

      词是范仲淹守边愿望和困难心态的真实袒露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词人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困难冲突的心情在有着浓郁思乡心情的将士们的眼中,塞外之景色失去了宽广的气魄、欢愉的气氛,画面上覆盖着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气氛在边塞熬白黑发,滴尽思乡泪,却又不能抛开国事不顾,将士们的心理是冲突困难的范仲淹虽然守边颇见成效,然而,当时在北宋与西夏的军事力气对比上,北宋处于下风,只能保持守势范仲淹守边的全部功绩都体现在“能够维持住守势”这样一个局面上,时而还有疲于奔命之感这对有远大政治志向的范仲淹来说确定是不能满意的,但又是非常无奈的所以,体现在词中的格调就不会是昂扬慷慨的 此前,很少有人用词来写边塞生活唐代韦应物的《调笑》虽有“边草无穷日暮”之句,但没有绽开,且缺少真实的生活基础所以,这首词事实上是边塞词的首创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芜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详细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

      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芜景象描绘得绘声绘色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详细的发挥 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尴尬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落泪“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优秀7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