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地区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4讲记叙文阅读复习习题.doc
18页第14讲 记叙文阅读专题例析一一、(2017·河池)阅读下文,完成题目我们跟着月亮走吧朱成玉①我12岁那年,家里很不顺,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先是祖父去世;然后父亲在工作中受伤,中指被车床绞断;随后是哥哥闯了祸,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偷铁被派出所抓去,被拘留还要遭罚款;紧接着是姐姐被一个男人欺骗了感情,整天里精神恍惚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地用她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②父亲在医院里并不知晓家里发生的其他变故,母亲刻意提醒我们,因为祖父的去世,父亲心情一直没有缓过来,所以家里的事情必须对他隐瞒,让他安心养伤③母亲把亲戚朋友甚至邻居家趟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让他自己思过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噘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给弟弟妹妹买点儿好吃的吗?”④“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儿好好反省反省吧⑤那晚的月亮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⑥姐姐遭遇情感变故后,把自己困在屋子里,拉紧窗帘,整天不出来母亲担心姐姐闷坏了身子,变着法子想让姐姐走出忧郁的囚笼⑦母亲为姐姐做了很多好吃的,我去喊姐姐吃饭,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母亲实在逼急了,闯进姐姐的屋子,一把扯开窗帘,月光被抖落一地⑧“你还这么小,难免会遇到不好的人这有啥?以后的路长着呢,难不成你就把自己困在这黑屋子里,一辈子不出去了吗?”母亲轻语安慰,“丫头,你看,那月亮还有缺有圆呢,何况是人以后你就知道了,你这点儿小事儿啊,咋说呢,喏,看见窗外炉子上那大锅菜了吧,它就像那大锅菜里的一头大瓣儿蒜,菜都算不上,就是借点儿味⑨许是母亲的比喻生动,姐姐竟挤出一个笑窝窝出来,继而号啕,母亲把她拥在怀里,“哭吧,哭出来就好了咱不能闷着,你看月亮多好看,你怎么舍得不去瞅上两眼呢!”⑩姐姐心里的缺口,慢慢地就被那月亮的银辉注得满满的了B11几天后的一个夜晚,我们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B12歇脚的当口,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在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她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母亲毕竟是女人,太多的事让她有些难以承受,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B13乌云一层层压过来,让人有些窒息,母亲也一直沉默着,让人不免担心一个闪电会不会将我们引爆我想牵个话头出来,可是张开的嘴却被一阵风塞住B14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地一下窜出来!一绺一绺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月亮出现,一切就有了转机和希望于是催促我说,“快,咱一直跟着月亮走B15跟着月亮走吧B16这些年,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母亲总是喜欢在月亮地里对我们进行说教,母亲的“月光疗法”对我们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殊不知,母亲才是最温暖,最贴心的那缕月光,我们一生都栖息在她的光华里B17母亲用强大的母爱叮嘱我,一切烦忧都不必介怀,跟着月亮走吧,自会走到柳暗花明处,自会走到鸟语花香间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与“月亮”有关的三个情节考点一】①母亲让闯了祸的哥哥在月亮地儿反省;②母亲用月亮的圆缺来开导遇到情感变故的姐姐;③母亲在去给父亲送吃的的路上看到从乌云缝隙中窜出的月亮,又变得坚强乐观2.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①从处理哥哥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她对子女要求严格,自尊心强;②从处理姐姐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她疼爱孩子,善于教育子女,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心,是个自强的人;③从她照顾丈夫并承担家庭重担,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关心丈夫,坚强自立的人。
3.文章多处运用环境描写的手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示例一:第⑤段“那晚的月亮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母亲的目光,来烘托出母亲对哥哥的爱之深、恨之切,使哥哥认识到错误,悔过自新月光柔和,和母亲的爱很相似示例二:第⑦段“一把扯开窗帘,月光被抖落一地”这句话运用双关手法,一方面交代时间,另一方面也写出母亲的爱女心切、想让女儿走出忧郁囚笼的迫切心情示例三:第B13段“乌云一层层压过来,让人有些窒息”,这一句用环境描写,既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又暗示了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难和母亲承受的压力示例四:第B14段中“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黑色袍子”这一句环境描写,衬托了母亲经过努力终于战胜了生活中的厄运,迎来了生活的希望后的快乐心情答出一例即可)4.结合语境,品析下面的语句考点五】(1)第B12段“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一句中加点的“轻”字用得好在哪里?“轻”是个程度副词,母亲叹息声音的轻柔,表现出母亲作为一名女性,心理情感细腻的一面;同时家中事情不断,母亲身上扛着那么多重担,但只是“轻叹”,表现出母亲的坚强乐观2)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姐姐心里的缺口,慢慢地就被那月亮的银辉注得满满的了”的表达效果。
姐姐感情受挫在心里留下创伤,月光的抚慰实际是母亲的安慰与开导让姐姐重新振作,慢慢地变好了该句独立成段,突出强调了姐姐的转变,从侧面表现了“跟着月亮走”的内涵,表现了母亲的乐观与坚强对姐姐的正面影响5.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跟着月亮走吧”的理解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鼓舞你、抚慰你的人或事物,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考点七】示例:面对困难,要勇于面对,坚信光明总会到来小时候的我胆小怕高,哥哥带我去爬山,我不敢上去,哥哥告诉我把山路想象成上楼的台阶,把山顶想象成阳台,我们现在只是准备去阳台上看星星在哥哥的鼓励下我慢慢克服了恐惧,爬上了山顶,才知道山顶上的景色有多壮观二、(2018·恩施)阅读下文,完成题目奶奶的玉簪子王秋珍①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②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③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④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 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
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⑤父亲回家了⑥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⑦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⑧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⑨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⑩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水灵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着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
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B11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B12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B13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B14他看到了什么?B15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B16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只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着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B17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B18他看到了什么?B19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B20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
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B21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B22奶奶总是笑而不语B23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7期)1.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考点一】不见簪子→爷爷寻找→父亲寻找→(田垄上找→菜池里找→老屋里找)→找到簪子2.第②段运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考点二】插叙;交代了玉簪的来历和对奶奶的重要性,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也为下文爷爷、爸爸为奶奶找簪子做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文中画线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奶奶怎样的内心世界?奶奶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慈爱,十分珍惜相见的时光,生怕儿子很快离开4.【A+层级】“玉簪子”这一物品在小说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考点四】贯穿全文,把奶奶和父亲找簪子、忆往事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文章脉络清晰5.阅读全文,概括小说的主题考点六】小说叙述了奶奶“骗”父亲回家找玉簪子的故事,表现老人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的主题三、(2018·长沙)阅读下文,完成题目一个人的麦田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
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讶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要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