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阅卷数据分析--个人理解(周伟萍).doc
6页网上阅卷数据分析——个人理解第一、二次联考的网上阅卷数据已经导出,教师面对着如此宏大的数据库,如何分析?如何有效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如何促进课堂教学,找到创新点?我就以上三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思考注:以下数据分析均以初三数学第二次联考成绩作说明)一.如何分析网上评卷系统详细而准确地对每科、每个指标进行数据汇总与分析正因为详细,从而使数据库变得很宏大老师们不仅看到了与自己有关的数据,也得到与自己关系不大的数据这时,要使数据有效应用于教育教学并促进课堂教学,找到创新点,教师对数据的视角定位非常关键,对数据进行人工筛选我把各项数据指标分为两类,一是对试卷质量的评价指标,二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指标(即教师的教学效果)1.对试卷质量的评价指标有: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在传统的评卷中,教师们凭借经验,会评价一份试卷的难易程度,能否考出真正的优生,试卷的题目与考试说明的要求一致性的高低,试卷题目对教学内容的覆盖率的高低经验或多或少存在偏差,现在有一整套的数数据据帮您说话难度——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般用试卷(题)的得分率或答对率(P)表示,所以难度事实上是容易度P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试卷(题)越容易。
佛山中考数学难度系数在0.6—0.63,联考数学难度系数在0.63—0.68是比较合适的,第二次联考初三数学的难度系数为P=0.6178,这份试卷对我校考生较为合适试卷中各题的难度系数也不同,如第1小题,P=0.96,第25题第3小题,P=0.023区分度——指试题对不同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如果一个题目的测试结果是水平高的考生答对(得高分),而水平低的考生答错(得低分),它的区分能力就很强题目的区分度反映了试题这种区分能力的高低一般认为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第二次联考初三数学的区分度系数D=0.5405,为一份好试题信度——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即用一个或一组测验对同一被试群体施测多次,所得结果的一致辞性的程度,以及测验分数所反映被试真实水平(即真分数)的可靠性程度,系数的0.9以上比较合适第二次联考初三数学的信度系数rtt =0.9295,本次考试的成绩与学生的平时水平是一致的,是稳定的、可靠的。
效度——测验有效性或准确性我们要求反映的是测试题目在所要测量的内容范围和教学目标内取样是否充分和确切的的问题,因此,我们评卷选择的是内容效度本测试内容均在原界定范围内,效度比较高数据分析结论:试卷的难易程度合理,能考出真正的优生,有效区分出优生、中等生,中下生,试卷的题目与考试说明的要求一致性的高,试卷题目对教学内容的覆盖率的高第二次联考初三数学从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四个指标考核都非常适合我校考生同时,在往后的试卷规划中,建议以以上四个指标为导向,用好试卷来考核学生2.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指标(即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有:平均分、标准差、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满分率、0分率、超分率、最高分、最低分老师们对以上多个指标都比较了解,我在此谈一谈本人对标准差这一指标的思考标准差——分数的分散程度或离散程度反映全体考生分数之间的离散程度和差异情况,决定了某次考试分数的分布情况s值越大,表示部分考生离平均分的“差距越大”,也就是分数分布越广,s值越小,则分数分布较窄或说“集中在平均分附近”标准差结合考生成绩分段统计表和平均分统计表一起分析标准差小,平均高,是最理想状态;标准差小,平均分不高,可将课堂教学难度稍提高;标准差偏大,平均分高,请教师多关注中下学生;标准差大,平均分偏低,请老师们将课堂教学难度调低。
当然,还要视本班的实际情况,数据只是给我们参考二. 如何将数据有效应用于教育教学中1.分数段单科分分段统计,前包含,大于等于小的,小于大的,以10分为组距,如100>X≥90,不包含100,包含90分析:由上图看出,90分以上的同学两个班是一样多,但17班优生的成绩更为优秀,15班的优秀临界生较多;90~70之间的同学两班人数也一样,但15班的及格生比17班的更稳定,并且70~60的同学人数,15班的也稍稍优于17班低分层的学生,两班情况不是太严重,30分以下能控制在2到4个教学导向:15班,多重视考法指导,课堂难度可适当提高,17班可将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及格临界生处,再利用课外练习提高优生2.各小题得分比较初三数学试卷中,1~15小题为选择题与填空题,分值均为3分,将每小题的得分以图表的方式呈现,可直观地看到“到达率”,如大部份的题目得分均在2.5分以上,将近83﹪的同学是做对题,即一个班40人,有33个同学是做对,也许存在2个同学是粗心,真正不会的是5个同学,这5位同学可由班内组织小老师帮教,无需全班评讲.需要评讲的是第9、10、15题.16~24为解答题,可与满分进行对比,找出差距。
差距不大的可在课堂上“一帮一”的形式展开学习,因为在这些题目的解答中,你有很多小老师在帮你如16、18、19、20、22、23差距大的就要看题目的实际情况决定如何评讲,如17、21、24、25题3.正确归因网上评卷系统给出本班学生选择题各选项所占的比例,老师可根据数据分析出学生做题思维如表1,A、B、C选项各占0.3333,表明会做这道题的学生不多,即使做对的同学也是碰巧的.如表2,正确选项是B,但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A,表明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存在偏差,就即纠正对得分高的与得分低的题进行正确归因,如教师平常的教学内容取向,题目的难度,题目的阅读量、题目所处卷面的位置与考试时间分配的关系(难度不太,但处在卷面较后的位置,学生做到这一题时已经较为疲劳,或考试所剩时间不多)等三. 如何促进课堂教学,找到创新点1.学法指导17题与21题均为“一元二次方程”,是本学期第四周学习的内容,得分不理想,是后阶段复习的重点23题的分析要结合题目小题分的分布情况,第1小题为6分,本题分值5.7分,以接近满分,扣分是在第2小题因此,第2小题应在课堂上进行全班评讲,个别有创意的学生可发表自己的想法,寻找更新更有创意的想法。
2.考法指导24、25题是全卷的压轴题,考生不能不做,也不能全做选择放弃,就是“0”分与“21”分的差距,选择全做,没有时间保障,果断地选择做每大题的第(1)(2)小问,是性价比最高的,拿“10~15”分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放弃一些分数,赢得了时间,把时间花在有能力拿分的题目上,争取价值最大化,同样的时间,考出最好的成绩其实,对于很多策略老师是知道的,但学生的经验不足,我们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看得的事实,教会我们的学生更会考试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教师更了解本班学生情况,更明确教学方向,找到课堂教学的创新点;学生更了解学法,增加经验与考试策略,更懂得如何调控自己的学习与检测。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