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车灭火救援规程.pptx
27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新能源汽车灭火救援规程,锂电池生产仓储使用场所火灾扑救安全要点,新能源汽车灭火救援规程和锂电池,生产仓储使用场所火灾扑救安全要点,新能源汽车简介,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目前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多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火灾扑救规程,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处置规程,锂电池生产仓储使用场所火灾事故处置安全要点,新能源汽车火灾扑救规程,新能源汽车火灾是指纯电动汽车、油(气)电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它新能源汽车,由于发生交通事故、自身设备故障或引燃等原因,导致车辆起火,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事故特点,(一)事故突发性强,火势蔓延迅速,持续时间长二)事故潜在危险性大,伴随有毒气体释放和爆炸危险三)火灾扑救技术要求高,存在复燃风险,易引发次生灾害接警调度,(一)接警,1119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接警询情并立即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2询问知情人事故车辆品牌型号,并调阅新能源汽车资料库、汽车服务手册及随车救援指南等资料二)力量调集,参照火警和应急救援分级规定(试行)进行力量调派,按灾害事故等级调派水罐消防车、泡沫消防车、抢险救援车等车辆,携带电绝缘装具、绝缘剪断钳、漏电探测仪、测温仪、可燃气体探测仪以及固定、支撑、破拆、起重、牵引、警戒、救生等装备器材,并调集联动力量到场协助处置风险评估,现场管控,安全防护,处置措施,注意事项,现场移交,风险评估,查明起火车辆基本情况和被困人员数量及伤势等情况查明起火车辆对周围车辆、建筑和人员威胁情况查明起火车辆类型、型号,动力电池种类、容量,车辆最高电压、高压线路走向等情况,必要时应联系生产者或当地经销商以获得详细车辆信息查明车辆主开关或应急开关的位置及状态判断事故车辆动力电池和高压电系统的受损情况,评估动力电池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危险因素及后果。
车辆为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时,查明油箱或气罐部位及受损情况现场管控,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划分警戒范围,疏散围观群众,协调交警部门疏导附近交通,并将事故区域划分为火灾扑救区、伤员转运及人员待命区使用测温仪实时监测事故车辆动力电池部位温度,适时调整警戒范围对事故警戒范围进行严格封控,安排专人对进入人员的安全防护情况进行检查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对现场进行不间断侦测,适时调整警戒范围救援人员应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做好安全防护,穿着全套消防员灭火防护服装靠近起火车辆时,所有人员应佩戴空气呼吸器,并根据车辆电压特性穿戴好绝缘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安全防护,处置措施,对有人员被困的起火车辆,应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原则,同步开展破拆、灭火、救人行动对火势处于初起阶段,现场满足断电条件的车辆,立即实施断电操作,并将车辆钥匙装入信号屏蔽袋或放置到距离车辆10米外的区域对无法实施断电操作车辆,且火势对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造成威胁时,应视情使用喷雾水或干粉灭火器对火势进行压制根据现场环境和火势发展情况,判断是否对起火车辆实施稳固操作视情使用消防过滤式综合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对被困人员实施呼吸保护火势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可视情采用灭火毯等器材对被困人员实施保护,最大程度避免其受到伤害,并迅速利用破拆、起重等救生器材展开救人行动。
对无人员被困的起火车辆,消防员应在距离起火车辆10至15米之外出水灭火高压供电源的电池组四周通常存在保护性构件,难以直接喷射到着火点时,应采用大量的水充分冷却高压供电源电池组外部,以防止火势蔓延至相邻电池单元灾害事故处置结束后,应全面、细致地检查清理现场,并向车主和有关部门移交撤离现场时应当清点人员,整理器材装备归队后,迅速检查保养器材、补充易消耗品,恢复战备状 态,并向指挥中心报告提醒车主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受损电池,合理采取转运方式,防止事故车辆在转运及后期静置过程中起火现场移交,第二部分,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处置规程,事故特点,(一)受车辆超载、超员、爆胎、刹车失灵、驾驶人员道路不熟悉,违章超车、饮酒驾车等违章行为影响,致灾因素多,突发性强,不可控性大二)车辆类型多样,电池动力系统差异大,受事故车辆数量、发生地点、燃料、携行货物等因素影响,事故处置难度大三)事故潜在危险性大,燃油、电解液泄露易引发火灾,现场警戒不严,易出现新的车辆事故处置程序和措施 一、风险评估,1查明事故车辆、现场及周边区域,被困人员数量及伤势等情况2查明起火车辆类型、型号,动力电池种类、容量,车辆最高电压、高压线路走向等情况,必要时应联系生产厂家或当地经销商以获得详细车辆信息。
3查明电池系统、高压线路、动力电机等重要部件受损情况,对于混合动力汽车,还应查明燃料箱部位及受损情况4评估事故车辆是否存在漏电、燃烧、电解液喷溅或爆炸燃烧的可能性,查明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情况,做好灭火准备5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划分警戒范围6若车辆涉水,查明车辆牵引部位,牵引途径,明确车辆停放的安全区域二、现场管控,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合理划定警戒范围,原则上:,在事故车辆周边5米范围设置作业区只允许直接负责治疗或解救被困人员的救援人员进入,并保持此区域干净,便于救援行动展开在事故车辆周边10米范围设置工作区参与救援工作的人员可进入,包括准备液压工具动力装置、提供应急照明以及持水枪戒备的人员,并明确器材摆放、垃圾堆放区域三、稳固及断电,1.根据事故车辆状态、位置等情况,合理采取短足、长足等稳固技术,运用支撑杆等器材装备,对车体实施有效稳固,创建安全作业条件,有效防止车辆移动同时,做好灭火救援准备,防止燃料,汽油和其他液体外漏,触碰到热排气系统部件或电气元件等热源2.电路系统处理,(1)关闭车辆启动开关,将车辆钥匙装入信号屏蔽袋或拿到距离事故车辆10米开外,切断并取走12V电瓶连接线2)关闭车辆启动开关,将车辆钥匙装入信号屏蔽袋或放置10米外,拔出高压电系统控制器保险丝。
3)处置客车交通事故,救援人员应佩戴全套电绝缘装具,灵活采用远程控制开关断电、手动应急断路器断电或断开串联电池箱体的正极或负极、切断并取走连接线等方式断开高压供电源7,6,4,根据被困人员受困状态、受伤部位等情况,会同医疗急救人员采取相应救治措施,维护生命体征,并及时消除触电、漏电等风险生命支持,7,1灾害事故处置结束后,应全面、细致地检查清理现场,并向车主和有关部门移交现场撤离现场时应当清点人员,整理器材装备归队后,迅速检查保养器材、补充易消耗品,恢复战备状态,并向指挥中心报告2提醒车主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受损电池,合理采取转运方式,防止事故车辆在转运及后期静置过程中起火现场移交,5,按照清除车辆玻璃、清除挡风玻璃、处理安全气囊、创造内部空间、明确解救路线、创造破拆点、拆除车门、拆除侧边、推离仪表板、破拆车顶的顺序,创建救援通道创建通道,5,4,6,1根据伤员伤情位置,选用不同工具和搬运方法2如伤员头、背部损伤或出现大小腿、手臂、骨盆骨折的伤员,不得采用坐姿搬运转运伤员,注意事项,1使用灭火毯从电池箱外部实施覆盖,保证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免受电池电解液喷溅伤害2视情使用消防过滤式综合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对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实施呼吸保护;若现场通风条件差,可采取人工鼓风、利用排烟机送风等方式驱散现场有毒气体。
3破拆过程中严禁接触损坏的电池系统,切勿使用工具切割高压供电线路或穿透高压供电系统组件,防止可能存在的电击危险4.对切断电源的车辆,应利用无齿锯、扩张器、牵引器、气动切割器、双轮异动切割器、液压剪切器、液压顶杆等工具,破拆牵引变形的车厢外壳,救出被困人员5对相撞或倾翻的客车,可视情从外侧手动开启车门一侧的手动应急开关打开逃生通道车门无法打开时,应迅速破拆车门窗,救出被困人员6对电池受损车辆,安全员应对受损电池进行全程观察,并利用热成像仪、测温仪等器材对电池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内部温度急剧升高,立即向指挥员报告,防止突发事故威胁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安全第三部分,锂电池生产仓储使用场所火灾事故处置安全要点,第一条 车辆停靠,车辆到达现场时,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一)严禁在松软或者路基薄弱的地带停靠二)必须与起火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车头朝向撤离方向三)举高消防车必须停靠在空中无障碍物、地面平坦坚实的地段第二条 个人防护,(一)火灾扑救中,消防员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穿着全棉防静电内衣、灭火防护服,佩戴消防头盔、手套、靴子、头套、空气呼吸器等基本防护装备二)进入高温、热辐射强或有爆炸危险区域时,必须穿着消防隔热服、消防避火服或者防爆服。
三)进入带电区域作战时,必须穿戴电绝缘服、绝缘靴、绝缘手套等防护装备,携带漏电探测仪、绝缘胶垫、接地线(棒)等器材火情侦察,侦察组不得少于,3,人,并由指挥员带领,严禁单独行动,情况复杂现场必须有单位知情人引导一)进入起火建筑物内部侦察前,应当对建筑结构强度进行评估,确定无坍塌风险时才能进入二)进入起火建筑物内侦察时,由安全员检查个人防护装备情况,在进出口处登记姓名、进出时间、空(氧)气呼吸器压力等情况,携带测温仪、可燃气体探测仪等器材,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靠近承重结构掩体行动,防止坠落物伤人三)应对事故区域的温度和可燃气体浓度进行不间断检测,出现下列爆炸征兆时,必须立即组织撤退:,1,、事故建筑物未见明火,且有烟雾从门、窗冒出;,2,、事故区域锂电池温度急剧升高,有大量烟雾冒出;,3,、可燃气体探测仪报警阵地设置,水枪阵地应当按照便于观察、便于进攻、便于转移或者撤离的原则设置一)利用地形、地物和承重构件等条件设置水枪阵地二)利用拉梯在窗口、阳台设置阵地时,拉梯上端必须高出窗口、阳台2个以上梯蹬,并尽量采取固定措施三)充分发挥好安全员和警戒哨的作用,在建筑物火场内设置阵地时,做到互联互通,遇到突发状况及时发出撤离信号。
四)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考虑整个作战部署的协调统一,防止因局部力量调整影响整个作战行动,每次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立即检查清点人员,并做好防护工作灭火进攻,(一)灭火进攻前,应当切断着火建筑电源,并做好防触电准备工作二)在锂电池注液前工序发生火灾的,可按照,A,类火灾扑救方法,使用干粉、二氧化碳、泡沫、水等灭火剂三)在锂电池注液工序发生火灾的,可按照,B,类火灾扑救方法,使用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等灭火剂四)在锂电池化成工序和仓储、使用场所发生火灾的,可按照,C,类火灾扑救方法,使用大量水进行冷却降温,严防爆炸事故发生五)内攻灭火时,应选择正确的进攻路线及方式,在水枪掩护下,倚靠承重墙进入火场内部六)设置水枪阵地时,应与着火点保持,10,米以上射水距离,并倚靠承重墙、牢固构件作为掩护体,严禁在砖砌墙、货架等非承重墙体周边及吊顶、安装有重物的楼板等下方设置水枪阵地,防止发生倒塌、掉落等突发伤害七)锂离子电池具备持续放电特性,明火熄灭后,应继续利用水枪对火场进行持续冷却,1,小时以上,并使用测温仪进行实时监测破拆和转移物资,(一)扑救火灾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实施局部破拆,实施现场通风,防止有毒浓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