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
6页2022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2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 ............,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 ②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③至于夏水襄陵, (郦道元《三峡》) ④,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⑤,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借酒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森林是地球之肺,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森林fù盖率却比较.低,这难道不 令人担忧吗?11011年,我国立法规定适龄 ..公民必须lǚ行植树义务政府通过广泛宣传,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人均绿地面积有所增加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行动起未,自觉爱绿、植绿、护绿,让绿水清山遍布祖国大地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fù()盖比较.()lǚ()行 (2)最后一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适龄公民”中“适”的意思是() A.切合、相合 B.刚才、方才 C.往、到 D.舒服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用苦痛换来欢乐”是他写给埃尔多迪伯爵夫人信中的话,也是他的人生写照他是( ) A.罗曼·罗兰 B.贝多芬 C.米开朗琪罗 D.托尔斯泰 (2)“却说那久坐林间,盼望行者不到,将行李搭在马上,一只手执着降妖宝杖,一只手牵着绩绳,出松林向南观看。
上面文字中指的是《西游记》中的,他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终成正果,受封为 4.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12分)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2022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 ............,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 ②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③至于夏水襄陵, (郦道元《三峡》) ④,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⑤,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借酒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森林是地球之肺,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森林fù盖率却比较.低,这难道不 令人担忧吗?11011年,我国立法规定适龄 ..公民必须lǚ行植树义务政府通过广泛宣传,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人均绿地面积有所增加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行动起未,自觉爱绿、植绿、护绿,让绿水清山遍布祖国大地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fù()盖比较.()lǚ()行 (2)最后一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适龄公民”中“适”的意思是() A.切合、相合 B.刚才、方才 C.往、到 D.舒服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 (1)“用苦痛换来欢乐”是他写给埃尔多迪伯爵夫人信中的话,也是他的人生写照他是( ) A.罗曼·罗兰 B.贝多芬 C.米开朗琪罗 D.托尔斯泰 (2)“却说那久坐林间,盼望行者不到,将行李搭在马上,一只手执着降妖宝杖,一只手牵着绩绳,出松林向南观看 上面文字中指的是《西游记》中的,他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终成正果,受封为 4.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12分)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