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四.doc
5页第 1 页 共 5 页地域文化平时作业(地域文化平时作业(4 4))(第七讲)(第七讲)一、一、填空(填空(2×10=202×10=20 分)分)1、 解放前青海由于长期受 马歩芳 政权的统治,政治黑暗,经济萧条,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国民经济濒于 全面崩溃 2、 1951 年到 1954 年,青海全省各族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全部建立了乡以上的 各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 ,各少数民族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和 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的要求3、“一五”期间,青海的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中小学的数量和在校学生数有大幅度的增加,还建立了 7 所 民族师范学校4、 1964 年,中央决定对国家进行大三线 战略后方 建设,青海是 国家确定的三线建设地区之一 5 、1979 年 9 月,青藏铁路铺轨到戈壁新城 格尔木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从此、蜿蜒伸展的铁路线就牵起了人们对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梦想,再也没有松开6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全省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15.54 亿元跃升到 2009 年的 1081.27 亿;人均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 428 元跃升到2009 年的 19454 元。
7、2001 年 7 月 1 日,青海第一条高速公路— 西宁曹家堡机场 至 韵家口 全线通车8、2008 年,青海省公路交通实现了跨越发展,“ 两横三纵三条路 ”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基本形成,省会、州府、县城之间全面通公路,实现了乡乡通公路,行政村基本通公路得 分教师签名得 分评卷人第 2 页 共 5 页9、每年的夏季,青海都举办一项盛况空前的国际体育赛事—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2005 年它被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为亚洲顶级赛事10、青海发展的总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 富裕文明和谐 的新青海二、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4×6=244×6=24 分)分)1 1、三线建设、三线建设1964 年,中央决定对国家进行三大线(战略后方)建设,青海是国家确定的三线建设地区之一由此,青海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建立了西宁钢厂、黎明化工厂等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改变了青海工业体系的结构和布局,增强了青海工业生产的能力见教材 P239 页)2 2、、““青洽会青洽会””即从 2002 年开始青海每年举办的“中国﹒青海结构调整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目的是通过扩大对外宣传,招商引资,进一步拓展青海与全国其他城市,乃至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动青海经济社会的发展。
自“青洽会”举办以来,有力地推动了青海经济结构的调整,并成为国内外有关人士认识青海、走近青海和了解青海的窗口3 3、、生态立省战略生态立省战略生态立省战略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把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努力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互促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4 4、、三大重心三大重心科学发展、保护生态和改善民生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重心,也是得 分评卷人第 3 页 共 5 页青海人所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三、判断题(三、判断题(8×1=88×1=8 分)分)1.从 1951 年到 1954 年,青海全省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全部建立了乡以上的各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 )2.正式投产运营的涩宁兰输气管线工程,西起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部的涩北油气田,全长达 929.3 公里,为目前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输气管线 )3.进入 21 世纪,青海工业经济整体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4.黄南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被列为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 ( ) 5.柳湾彩陶遗址和民和喇家遗址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6.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重心,其中改善民生是第一要务。
)7.青海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 )8.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省份,在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中,青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四、简答题(四、简答题(4×8=324×8=32 分)分)1 1、简述青海发展的七大战略简述青海发展的七大战略答:青海发展的七大战略:生态立省战略、科教兴青战略、人才强省战略、资源转换战略、开放融入战略、民众创业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2.2.简述青海资源转换战略的具体内容简述青海资源转换战略的具体内容得 分评卷人得 分评卷人第 4 页 共 5 页答:资源转换战略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升资源能源利用率和加工增值水平,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利用高原农牧业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按照优质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要求,促进生产要素向特色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重点加快马铃薯、油菜、蔬菜、中藏药材、业基础,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力、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等支柱产业,积极把煤及太阳能等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民族纺织业及手工业,做大做强藏毯产业花卉、牛羊肉、绒毛等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业。
要立足于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及产3.3.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与和谐?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与和谐?答: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的重要前提条件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省份,在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中,青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青海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要贯彻好、执行好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三是要做好民族宗教工作4 4、、简述青海发展的新思路简述青海发展的新思路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关于青海科学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成熟和完善这个思路概括起来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积极践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生态三大历史任务,着力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努力探索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奋力闯出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不断夺取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新胜利实践证明,这个思路符合中央精神和青海实际,得到全省干部群众的广泛拥护,有力指导和推动了建设新青海的伟大实践。
第 5 页 共 5 页五、论述题(五、论述题(1616 分)分)1、.试述青海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在当代我国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这以成为了十分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能够的提高针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国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得 分评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