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国历史资料新编.docx
11页中国历史资料 ?中国历史?七上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北京人:〔识记〕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会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识记〕 河姆渡遗址:距今约七千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半坡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黄河流域,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能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 第3课 华夏之祖 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识记〕 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和炎帝是黄河流域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自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舜、禹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王位世袭制替代禅让制:〔识记〕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朝、商朝、西周三代的更替:〔识记〕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盘庚时迁都到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西周的分封制:〔识记〕 目的:为了稳固统治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开发了遥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司母戊鼎:〔识记〕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争霸:〔识记〕 特点:先后争霸 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文公、楚庄王等 重要战争:城濮大战 影响:给社会带来灾难;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战国七雄:〔识记〕 特点:同时称雄 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并立的局面,史称战国七雄〔识图〕 重要战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都江堰:〔识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商鞅变法:〔识记、理解、应用〕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 内容:国家成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开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开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根底 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既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开展封建经济和确立封建统治的需要,又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开展和封建统治确实立。
对战国时期的社会转折起到促进〔催化〕作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到达高度统一所有符合历史开展趋势的改革或者变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社会开展的重要动力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甲骨文、金文:〔识记〕 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根本形式,是一种比拟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称“铭文〞、“钟鼎文〞,比甲骨文标准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孔子:〔识记〕 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政治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思想〔成就〕: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学习方法: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温故而知新〞 ?论语?是由其弟子整理,记载孔子言论编成一书; 孔子是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识记〕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荀子;〔战国时期〕 墨家学派代表人物:墨子;〔创始人〕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战国时期〕 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创始人〕 兵家学派代表人物:孙武〔春秋,创始人〕、孙膑〔战国〕。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秦的统一:〔识记、理解〕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朝稳固统治的措施:〔识记〕 政治上: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皇帝制度的根本特征:皇位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经济上: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思想上: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以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军事上:北筑长城——为了抵御匈奴,派大将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开发南疆——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历史作用:这些措施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格局,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稳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秦长城:〔识记〕 为了抵御匈奴,派大将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秦始皇的历史作用:〔识记、理解、应用〕 积极作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顺应历史潮流,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历史开展的潮流,符合广阔人民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稳固统一积极措施:政治上——他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格局,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等,稳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化上——统一文字,对我国以后文化开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军事上——北筑长城;开发南疆——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稳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后世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消极作用: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滥用民力,繁重的徭役负担;秦朝赋税负担沉重;制定严刑峻法;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秦始皇没有能处理好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实行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从长远的历史开展来看,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开展作出过巨大奉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陈胜、吴广起义:〔识记〕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汉武帝的大一统:〔识记、理解〕 政治上:接受主父偃建议,削藩,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汉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削去半数的侯国〔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 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西汉王朝实现了政治和思想上的大一统政治和思想上的大一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开展 汉武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识记〕 措施: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作用: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识记、理解〕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使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局部匈奴人西迁 作用:解除了北方边疆的边患,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 昭君出塞:〔识记〕 公元前1世纪,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匈奴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使边境安定,为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奉献和平友好是历史开展的主流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识记〕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派张骞出使西域作用: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根底〕 丝绸之路:〔识记、理解〕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作用: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贸易、友谊、和平、文明之路 评价汉武帝:〔识记、理解、应用〕 政治上: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汉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削去半数的侯国解决王国问题,削除了地方诸侯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局部匈奴人西迁解决了解除了北方边疆的边患,使国家的统一、安定得到了稳固,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 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民族关系上: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中原和西域的经济文化的联系 对外关系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东西方交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总体评价:汉武帝的大一统使我国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统一、稳定和稳固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第16课 兴盛的秦汉文化〔一〕 造纸术的创造和蔡伦改良造纸术:〔识记、理解〕 西汉早期用麻做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 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良了造纸术〔蔡侯纸〕 造纸术的创造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奉献 ?九章算术?:〔识记〕 成书于东汉时期,是一部数学名著,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识记〕 东汉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那么,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