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赤潮的发生情况与危害.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51890141
  • 上传时间:2022-1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57.7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赤潮的发生情况与危害 姓名:何钦 学号:200902010024 联系:15285124045赤潮(red tide)是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赤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巨大,认识赤潮也变的非常重要科学的认识赤潮有助于预防和治理赤潮,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更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 关于赤潮人类早就有关于赤潮的记载《旧约•出埃及记》中就有关于赤潮的描述:“河里的水,都变作血,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这里的水了”1803年法国人马克 • 莱斯卡波特记载了美洲罗亚尔湾地区的印第安人根据月黑之夜观察海水发光现象来判别贻贝是否可以食用1831—1836年,达尔文在《贝格尔航海记录》中记载了在巴西和智利近海面发生的束毛藻引发的赤潮事件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赤潮现象如清代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形象地记载了与赤潮有关的发光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

      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形成赤潮的生物主要是微型或小型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已知有40多属、120多种例如:甲藻类的原甲藻、卵甲藻、裸甲藻、膝沟藻、多甲藻、角藻、硅藻类中的骨条藻、根管藻、角刺藻、菱形藻、金藻类中的小等刺硅鞭藻和蓝藻类的束毛藻等属的一些种类不同海区、不同季节形成赤潮的生物种类有差异,其中以夜光藻、骨条藻、膝沟藻、 短裸甲藻、红海束毛藻和原生动物的中缢虫等较为常见二、 赤潮产生的原因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关于赤潮发生的机理虽然至今尚无定论,但是赤潮发生的首要条件是赤潮生物增殖要达到一定的密度,大多数学者认为,赤潮发生与下列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1、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此时,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赤潮检测的结果表明,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已遭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

      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大大超标据研究表明,工业废水中含有某些金属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其次一些有机物质也会促使赤潮生物急剧增殖如用无机营养盐培养简裸甲藻,生长不明显,但加入酵母提取液时,则生长显著,加入土壤浸出液和维生素B12时,光亮裸甲藻生长特别好2、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是赤潮发生的先兆海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化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盐度在26—37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15—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温、盐跃层的存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由于径流、涌升流、水团或海流的交汇作用,使海底层营养盐上升到水上层,造成沿海水域高度富营养化营养盐类含量急剧上升,引起硅藻的大量繁殖这些硅藻过盛,特别是骨条硅藻的密集常常引起赤潮这些硅藻类又为夜光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促使夜光藻急剧增殖,从而又形成粉红色的夜光藻赤潮3、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随着全国沿海养殖业的大发展,尤其是对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也产生了严重的自身污染问题在对虾养殖中,人工投喂大量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由于养殖技术陈旧和不完善,往往造成投饵量偏大,池内残存饵料增多,严重污染了养殖水质另一方面,由于虾池每天需要排换水,所以每天都有大量污水排入海中,这些带有大量残饵、粪便的水中含有氨氮、尿素、尿酸及其它形式的含氮化合物,加快了海水的富营养化,这样为赤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物环境,使其增殖加快,特别是在高温、闷热、无风的条件下最易发生赤潮由此可见,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也使赤潮发生的频率增加三、我国赤潮现状中国沿海的很多海域都是赤潮高发区,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赤潮发生比较频繁的国家之一,每年都有多起赤潮事件的记载在中国的海域中,发生赤潮比较集中的海区有:渤海(主要是渤海湾、黄河口和大连湾等地)、长江口(主要包括浙江舟山外海域和象山港等地)、福建沿海、珠江口海域(大亚湾、大鹏湾及香港部分海区等地)1、1972—1998年中国沿海发生赤潮次数2、我国赤潮的地域差异四、赤潮的危害1、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 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2、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3、·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当赤潮发生时这种平衡遭到干扰和破坏 ,赤潮打破了生态系统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平衡,改变了系统平衡的能量流动,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等超出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五、赤潮的治理方法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提出多种赤潮治理方法,但真正能付诸应用的寥寥无几主要是因为要使一种方法得到认可,必须符合“高效、无毒、价廉、易得”的要求,而目前很难找出一种方法完全符合上述要求但在水产养殖区内发生赤潮的紧急情况下,仍然有一些应急措施可以采用 可采用拖曳法来对付赤潮也就是将养殖网箱从赤潮水体转移至安全水域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前提条件必须是赤潮仅在局部区域发生,而且在周围容易找到安全的“避难区”。

      隔离法是另一种比较可行的应急措施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一种不渗透的材料将养殖网箱与周围的赤潮水隔离以降低赤潮的危害同时应注意给网箱充气,防止鱼类缺氧对于大面积的赤潮治理,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方法是撒播粘土法粘土是一种天然矿物,来源丰富、成本低、无污染日本和韩国已经尝试使用了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当年因赤潮所引起的渔业经济损失为进一步提高粘土的治理效果,现在又研制出了改性粘土改性粘土是通过改变粘土颗粒的表面性质而制备的,其治理效果比粘土高几倍甚至几十倍,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赤潮治理方法另外,还有人提出用生物方法治理赤潮,即通过滤食性贝类、浮游动物、藻类、细菌或病毒等捕食或杀死赤潮藻,但目前这种方法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进一步的应用还有待于研究此外还有凝聚剂沉定法、回收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化学药品法(硫酸铜、过氧化轻、高锰酸钾、氯气、过碳酸钠、甲醛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