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人教版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四单元测试题高中语文试卷分析.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56318134
  • 上传时间:2022-0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8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人教版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四单元测试题高中语文试卷分析 单元测评一(其次~四单元)(时间:120分钟 总分值:120分)阅读题(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导学号5495005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争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盼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头的探讨,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疑心,年头确不行移的,唯恐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供应了很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头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头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那么从根本上变更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相识。

      郭沫假设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独创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明显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很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头,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说明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明显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需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许多,但冲突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特地探讨《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指责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的确可信的摘编自李学勤《的年头》)1.以下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从司马迁《史记》起先,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B.钱穆说过:假如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开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头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供应了很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解析“《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错原文第1段“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中的“其”字应当是指“先秦诸子”,而非“《老子》和道家” 答案B 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头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年头的推定没什么用处。

      B.《黄帝书》和《老子》有很多一样相像的语句,但很多名词的说明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当早于《黄帝书》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当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指责解析原文中先引用孔子师生关于怎样“报怨、报德”的一段对白,然后引朱熹的话(语气不确定),以证明《老子》一书也有这样的话因此,D项的表述有两个错误:一是无中生有,二是强加因果 答案D 3.依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头问题,本文采纳了两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开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加了论证的力气B.道家以“独创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一样相像,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看法,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也许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解析“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错原文第4段中,作者引入申不害、慎到、韩非等学者的事例,讲他们曾引用阐发《黄帝书》,主要是为了证明《老子》的年头比他们更早,而不是说因他们的引用阐发,《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 答案C 二、文言文阅读(31分)(一)导学号5495005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15分)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①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那么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②③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两段文字分别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一、五章)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那么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注①比:为,替②耨:nòu,锄草③梃:棍棒4.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B.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C.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D.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答案B 5.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叟,在本文中是对老人的尊称。

      古代也用来称呼老年人,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B.家,本文中的意思是家庭古代人的家庭观念较重,如《论语》中有“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担心”的名句C.大夫,官名夏商周三代,官职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为上中下三等 D.庶人,古代称小官吏为庶人,也称老百姓为庶人,本文中指前者 解析家:古代执政大夫都有必须的封邑,称为家 答案B 6.以下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孟子反对追求“利”,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抛弃父母,弑杀君王,正是因为相互争夺利益,而“仁义”那么是解决这些弊端的根本B.孟子指责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苦痛之中,也干脆地指责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缘由C.孟子的思想主见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接受,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D.孟子对孔子的学说不但有所继承,而且在此根底上开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选文第一、二段所表达的即是这种思想主见 解析B项,并未干脆地指责 答案B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3分)(2)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3分) 参考答案(1)从没有讲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2)在家便侍奉父兄,在外便侍奉长辈、君王,这样,就算让他们造木棒也可以抗击秦国和楚国的坚实盔甲和锋锐兵器了参考译文孟子见梁惠王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将对我国有利吧?”孟子答复说:“王!何必讲利?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王说:‘怎样对我国有利?’大夫说:‘怎样对我的封地有利?’士人和老百姓说:‘怎样对我自己有利?’上下交相求利,那国家就危急了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它的君王的,必须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它的君王的,必须是拥有一百零一辆兵车的大夫在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一千辆兵车,在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一百零一辆兵车,不算不富有了但假如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不争夺是不会满意的从没有讲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讲利?”梁惠王说:“晋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大的国家了,这是老先生所知道的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败于齐国,大儿子牺牲了;西边割地七百里给秦国;南边又受辱于楚国。

      我感到耻辱,盼望为死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行?”孟子答复说:“有纵横百里的土地就可以行仁政而使天下归服王假如向老百姓实行仁政,减轻刑罚,削减赋税,深耕细作,及早除草;年轻人在闲暇时修养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诚守信的道德,在家便侍奉父兄,在外便侍奉长辈、君王,这样,就算让他们造木棒也可以抗击秦国和楚国的坚实盔甲和锋锐兵器了别的国家阻碍老百姓适时生产,使他们不能靠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啼饥号寒,兄弟妻儿离散它们使老百姓陷于深渊之中,王去讨伐它们,谁能反抗您?所以说:‘仁德的人是无敌的’王请不要疑心!”孟轲,是邹国人向子思的弟子求过学事理已经通达后,就出游侍奉齐宣王,宣王没能任用他到大梁去后,梁惠王没有实行他的主见,认为他的话迂曲遥远并且空旷不切实际在这时候,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富兵强;楚国、魏国任用吴起,打了胜仗减弱了敌人;齐威王、宣王任用孙膑、田忌这些人,因而诸侯都东来朝见齐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