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步步高考前3个月物理(通用版)三轮冲刺教材素材再回扣选修3-4含答案.doc
5页选修3—41. (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4第10页“问题与练习”第4题)如图1所示为同一地点的两单摆甲、乙的振动图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乙两单摆的摆长相等B. 甲摆的振幅比乙摆大C. 甲摆的机械能比乙摆大D. 在t=0.5 s时有正向最大加速度的是乙摆E. 由图象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答案ABD解析 由图看岀,两单摆的周期相同,同一地点g相同,由单摆的周期公式得知, 甲、乙两单摆的摆长/相等.故A正确.甲摆的振幅为10 cm,乙摆的振幅为7 cm,则甲摆的振 幅比乙摆大.故B正确.尽管甲摆的振幅比乙摆大,两摆的摆长也相等,但由于两摆的质量未知, 无法比较机械能的大小.故C错误.在7=0.5 s时,甲摆经过平衡位置,振动的加速度为零,而 乙摆的位移为负的最大,则乙摆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故D正确.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r寸| 得g=卡,由于单摆的摆长不知道,所以不能求得重力加速度.故E错误.2. (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4第13页“演示实验”)甲、乙两位同学分别使用图2a所示的同一套 装置观察单摆做简谐运动时的振动图象,己知二人实验时所用的单摆的摆长相同,落在木板上的细砂分别形成的曲线如图b所示,下面关于两图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FVM ■甲 ■f\AAAz_ 乙A. 甲图表示砂摆摆动的幅度较大,乙图摆动的幅度较小B. 甲图表示砂摆摆动的周期较大,乙图摆动的周期较小C. 二人拉木板的速度不同,甲、乙木板的速度关系o甲=2。
乙D. 二人拉木板的速度不同,甲、乙木板的速度关系甲答案AC解析由图可知,甲的振动幅度较大,乙的幅度较小;故A正确;两摆由于摆长相同,则由单摆的性质可知,两摆的周期相同;故B错误;由图可知,甲的时间为2T,乙的时间为4门Y则由可知,二人拉木板的速度不同,甲、乙木板的速度关系为D甲=2o乙;故C正确,D错误.3. (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4第12页“问题与练习”第2题)下列四幅图H咲于机械振动和机械 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 粗糙斜面上的金属球M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该运动是简谐运动B. 单摆的摆长为/,摆球的质量为加、位移为x,此时回复力为F=—晋xC. 质点/、C之间的距离就是简谐波的一个波长D. 实线为某时刻的波形图,此时质点M向下运动,经极短时间后波形图如虚线所示答案BD解析 机械波形成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机械振动,二是传播振动的介质;有机械振动才有可 能有机械波,波的传播速度与质点振动速度没有直接关系.横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 身的性质决定.用简谐运动的条件和机械波的特点分析即可.A选项中,在粗糙斜面上金属球运 动过程中,要不断克服摩擦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减小,金属球最终静止,所以该运动不是 简谐运动,故A错误.B选项中,单摆模型中摆球的回复力等于重力沿运动方向上的分力,即 F=mgsm <9,因为&较小,sin 0=予,考虑到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x的方向相反,所以F=_晋 x,故B正确.C选项中,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而选项中质点兄、C的平 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只是简谐波的半个波长,故C错误.D选项中,据质点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 的关系——上下坡法,根据质点M向下运动可知,波正向兀轴正方向传播,经很短时间,波 形图如虚线所示,故D正确.4. (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4第19页“演示实验”)如图3所示,在一条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摆, 其中力、3的摆长相等.当/摆振动的时候,通过张紧的绳子给3、C、D摆施加驱动力,使其D图3A.C摆的频率最小C.3摆的摆角最大答案cB. D摆的周期最大D.B、C、D的摆角相同解析 由/摆摆动从而带动其它3个单摆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故其它各摆振动周期跟/摆相同,频率也相等.故A、B错误;受迫振动中,当固有频率等于 驱动力频率时,出现共振现象,振幅达到最犬,由于B摆的固有频率与/摆的相同,故B摆 发生共振,振幅最大,故C正确,D错误.5. (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4第19页“共振”)一个单摆做受迫振动,其共振曲线(振幅力与驱动 力的频率/的关系)如图4所示,则(g取9.8 m/s2)()A. 此单摆的固有周期为0.5 sB. 此单摆的摆长约为1 mC. 若摆长增大,单摆的固有频率增大D. 若摆长增大,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右移动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此单摆的固有频率为0.5 Hz,固有周期T=2 s,故选项A错误;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tv\/£,得摆长/=lm,选项B正确;若摆长增大,固有周期将增大,固有频率将减小,选项C错误;因为固有频率将减小,所以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左移动,故选项D错误.6. (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4第10页“问题与练习”第1题)如图5所示,实线为一列简谐横波 在某一时刻的波形曲线,经0.5 s后,其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设该波的周期厂大于0.5 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y/cmA. 如果波是向左传播的,波速是0.12 m/sB. 波的周期可能是4 sC. 如果波是向右传播的,波速是0.72 m/s2D. 波的周期可能是彳s答案AD解析 由图知波长x = 0.24 m:据题知该波的周期T大于0.5 s,说明波在0.5 s内传播的距离Y A 1 O小于一个波长.若波向右传播,传播距离为xi = 18 cm=0.18 m,故波速为:丁=〒了 m/s = o.36m/s;由弓T=/,得:T=¥=4彳。
's=j s;若波向左传播,传播距离为x2 = 6 cm=0.06 m, 故波速为:v2=^=~^~ m/s = 0.12 m/s;由才=『,得:T=4f=2s.故 A、D 正确,C 错误.7. (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4第36页“问题与练习”第2题)如图6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 验装置,/C和是两块扌半板,力3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 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 描述正确的是()A. 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B. 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C. 如果将孔曲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 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地观察到衍射现象E. 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不等答案ABC解析由图可知,孔的尺寸跟水波的波长相差不多,故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选 项A正确:波通过孔后,波速、频率、波长不变,则挡板前后波纹间的距离相等.故B正确, E错误;如果将孔MB扩大,孔的尺寸大于波的波长,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正 确;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因为波速不变,由2=7知,波长减小,可能观察 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错误.8. (改编自人教版选修3—4第36页“问题与练习”第5题)如图7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 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且图示的范围内振 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 m/s和0.5 m.C点是庞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E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B. 图示时刻力、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0 cmC. 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运动D. 从图示的时刻起经0.25 s, B点通过的路程为10 cm答案C解析 频率相同的两列水波的叠加:当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吋振动是加强的;当波 峰与波谷相遇时振动是减弱的,据此分析即可.如图所示为频率相同的两列水波相叠加的现象. 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E是波峰与波峰相遇,3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C点是 平衡位置相遇处,它们均属于振动加强区;由于振幅是5 cm,力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则力 点相对平衡位置高10cm.而B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则3点相对平衡位置低10cm,所以/、 〃相差20 cm.故A、B错误.由图可知,下一波峰将从E位置传播到C位置,则图示时刻C点 n c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运动,故C正确;波的周期T=¥=〒 S = O.5 s,从图示时刻起经0.25 s, 〃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故D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