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联解体过程和原因解读.ppt

51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92113323
  • 上传时间:2019-07-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85MB
  • / 5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苏联解体,,,“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 ——恩格斯,一、苏联发展到解体过程,1.列宁时期——创业时代,,1917年11月7日 ,列宁与托洛茨基领导布尔什维克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史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全面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革命形势迅速趋于成熟191 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但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4月,列宁从国外回国,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提前于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举行武装起义从11月6日夜到7日晨,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水兵,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桥梁、火车站、邮电局、国家银行和政府机关等战略要地; 11月7-16日,苏维埃政权在莫斯科、确立1917年11月-19 18年2-3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

      国庆日为每年的11月7日十月革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英USSR,俄СССР),简称苏联,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6日解体曾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22,402,200 平方公里) 苏联形成过程:苏联形成过程.doc 苏联组织结构: 斯大林在担任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期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都有过杰出的贡献,立下不朽的功勋但是,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和他个人威望的提高,他忘记了列宁对他的批评,过高地估计自己,欣赏个人崇拜,因此也曾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1927年-1928年,由于苏联国家规定的粮食价格太低,农民并不急于卖粮,使粮食收购出现短缺斯大林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是富农阶层的蓄意破坏,他不顾布哈林等人的反对,一方面采用特殊手段打击富农,强迫他们按指定价格卖出余粮;另一方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1927年12月,斯大林又提出了“消灭富农”的口号,命令没收富农的财产并将他们放逐,不准他们加入集体公社最后被剥夺的农户却达到农户总数的6%-8% 1929年11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决议开始全盘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政策引起了很多农民的不满,他们在入社前屠杀和出售牲畜,到了1933年,苏联的牲畜总量将近损失了50%。

      部分农民在绝望中毁坏工具、焚烧谷物, 苏联1928年-1934年间农业集体化过程中,谷物的总产量下降了7.8%,而同期的国家收购量却增加了150%,这直接导致了波及乌克兰、北高加索、伏尔加地区、等地的严重的饥荒在此次饥荒中死亡的人数大约在600万-1000万之间农业集体化运动,,1934年12月,苏联列宁格勒州委书记谢尔盖·基洛夫被暗杀斯大林对此案高度重视,他亲自前往列宁格勒参与调查和审讯,并且宣称此次暗杀是由托洛茨基及其反对派所策划,开始了针对老布尔什维克的清洗最终变成了对党、政、军、中央、地方干部的全面清洗和镇压,受害者的人数至少在70万人以上 有人作过统计,苏共一大至十七大历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总数共二百八十四人除去大清洗 (1936~1939年)之前自然死亡的四十五人外,剩下二百三十九人中,被枪决或死于狱中的有一百八十八人,自杀的八人,被开除出中央委员会的二十二人, 1990年1月30日,前苏联国家安全部副主席皮罗日夫在部务会议上称,根据现存档案材料统计:“从1930年到1953年,苏联全国有三百七十七万八千二百三十四人受到政治迫害,有七十八万六千零九十八人被处以极刑(遭枪杀)。

      大清洗运动,苏共灭亡根源: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党长期执政以后,随着权力过分集中,缺乏监督制约,在苏共内部还逐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官僚特权阶层,使得腐败之风在党内逐步蔓延滋长 党内官僚特权阶层的人数,据《20世纪俄国史》这部书披露,总数达到50万至70万人,加上家属,约为300万人官僚特权阶层享有的特殊权利,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特殊工资即除正式工资之外还同工资一起发给另外一个所谓的“钱袋”,其数额不等,使权贵们的收入高达社会平均水平的四倍 (二)特殊供给各级党政机关均设有内部供销点,政府根据官职大小、地位高低发给一定数量的有价证券,持有者能够买到稀缺商品 (三)特殊住房许多风景名胜避暑胜地,都有大小官员的别墅 (四)特殊服务享有特殊的医疗服务,病房护理周全,伙食好,医疗水平高配备有小汽车等良好的交通工具,以及大批的服务人员和警卫人员政府还提供大量的补贴,免费到疗养胜地度假、出国旅游等 (五)特殊教育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保送进入最好的学校享受优秀教育的制度官僚特权,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赫鲁晓夫时期3.赫鲁晓夫时期——改革时代,,艰辛改革,鲁晓夫的改革分两个阶段。

      其最初的改革是从1953年9月开始,到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为一段落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包括在经济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特别是农业管理体制,在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揭露社会阴暗面等,在外交上积极缓和国际局势等这一系列改革调整为苏共二十大作了重要准备 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成为赫鲁晓夫将改革引向新阶段的宣言和保证在这次大会上,赫鲁晓夫公开提出了“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并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点名批评了斯大林大搞个人崇拜的错误及其严重后果,并提出了肃清个人崇拜的三项措施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苏共20大关于赫鲁晓夫同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报告的决议》,责成党中央继续采取措施保证完全克服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格格不入的个人崇拜,恢复党的生活准则和集体领导原则,,苏共二十大后,苏联开始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释放无辜和批判个人崇拜,社会政治生活出现了巨大的转折,政治空气空前活跃起来,出现了所谓的“解冻”思潮 新阶段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在二十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以此为指导,在农业方面的改革与调整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垦荒和玉米的种植面积,一方面又采取了诸如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而该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在加速发展国营农场扩大集体农庄规模和个人副业经济的基础上推行农业小组承包制等农业体制方面的改革措施。

      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与调整改变了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的改善,但苏联农业落后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工业方面的改革主要是针对1957年工业改组引起地方主义泛滥和国民经济混乱等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工业成效不大改革评价,赫鲁晓夫的文化水平和理论修养都不高,他的决策和行事往往凭的是他的直觉,有很大的随意性,经常是朝令夕改,使改革缺乏科学性和全局性赫鲁晓夫尽管对僵化的斯大林体制发起第一次猛烈的冲击,但这位改革家最终还是扮演了“掘墓人”和“守墓人”的双重角色而且,以反个人崇拜和个人迷信赢得干部和群众拥护的赫鲁晓夫,在他执政的后期,其本人也逐渐地欣赏起别人对他的吹捧和歌颂了长此以往,赫鲁晓夫专横的工作作风和改革的一些严重失误,使党内和社会上对他的不满之声越来越大终于,于1964年6月13日被苏共中央要求“自动退休”,解除了其第一书记职务,从而退出了苏联政治舞台4.勃列日涅夫时期——鼎盛时代,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成为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的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其主要的消费品却长期短缺;苏联拥有当时世界最多的耕地,但粮食却连年歉收,不得不花大笔外汇进口粮食;苏联的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和火星,汽车却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许多苏联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很多人经常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思想、文化和生活却开始深入苏联普通公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心灵深处迪斯科、爵士乐等西方文化成为年轻人的时尚,一度根绝的吸毒现象开始风靡一时,社会治安状况大大恶化特权和庸俗腐朽之风也以勃列日涅夫时期为盛勃列日涅夫本人对此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1976年勃列日涅夫70寿诞时他收受各地煞费苦心送来的各种独具特色的礼品当时,军工企业送的是刻有他名字的手枪,高加索地区送的是带压花的宝剑雅库特送了一只巧伦杯,是用象牙磨制的喝马奶的器皿,银质边框里衬托着用钻石磨出的12朵玫瑰花此外,勃列日涅夫嗜好狩猎和开高速汽车,收集各种豪华猎枪100多把,国产和国外送的各种汽车30余辆 勃列日涅夫本人生活非常奢侈,在莫斯科郊外至少还有六栋别墅阿塞拜疆共和国第一书记阿利耶夫曾赠送给勃列日涅夫一枚硕大的钻石戒指,勃列日涅夫爱不释手,常常在几百万电视观众面前堂而皇之地摆弄这枚心爱的戒指以一位中央某工业部部长及其家庭在生活上所享受的特殊待遇为例这位部长月薪是27000卢布,据沙图诺夫斯卡娅说,这大约比教授的薪水高6—7倍,比工程师、医生、熟练工人的工资高20—25倍 在苏联剧变前,苏联科学院搞了一次调查,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认为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占85%。

      事实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苏共执政74年在民生建设上的忽视与失败,标明其注定走向亡党之路军备竞赛,据统计,1965年至1981年苏联军费增长了3.75倍,已占到苏联财政支出的1/3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里,苏联疯狂地扩军备战,其军费开支竟然在1968年就超过了美国并一直延续到苏联解体,使苏联经济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每年的军费开支竟占到GDP总量的15%)在60年代中期,苏联的战略武器系统还远远落后于美国而到70年代末,苏联在核武器总量、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战略导弹核潜艇、攻击型核潜艇的数量上都超过了美国,1974-1984年间,苏联石油收人多达2700亿-3200亿美元,勃列日涅夫几乎全部用于扩军 武装部队总人数从1970年的三百三十万零五千人增加到1978年的四百四十二万五千人;洲际弹道导弹从1968年的858枚增加到1978年的1400枚;坦克从1968年的32400辆增加到1978年的50000辆;战术飞机从1968年的4000架增加到1978年的8000架;水面作战舰艇从1968年的230艘增加到1978年的286艘;,苏联经济,长期以来,苏联虽然不断强调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 文化生活的需要,但是由于战略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在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苏联往往 只重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而忽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只重视工业,尤其是重工业 的发展,而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农轻重比例已严重失调,三者之比大致为2:2:6。

      轻工业过轻,重工业过 重,两者之比大致是2.5 : 7.5致使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未 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商品严重短缺,在食品方面表现在:肉类、奶类、蔬菜和水果严重短缺据全苏国民日 用消费品和商业行情科研所对211种食品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只有23种食品可以随便买到, 其余188种食品则要凭票,或者通过关系,或者要多花钱才能买到 1988年以来,服装鞋帽、日常生活用品和各种文化娱乐用 品都不能充分满足需要牙膏、牙粉、雪花膏、花露水、电池、肥皂、洗衣粉严重 缺货苏联民族问题,苏联是在沙俄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因而,苏联民族问题由来已久从1547年莫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