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民版历史(必修3).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3162705
  • 上传时间:2017-10-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2.5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国标人民版历史(必修 3)知识点汇编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内容和要求】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①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②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二、汉代儒学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三、宋明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基本主张四、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知识点汇编】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P4—6 页)儒家: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道家:春秋时期的老子、战国时期的庄子墨家: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翟法家:李悝(魏文侯时任相) 、商鞅(秦孝公时任相) 、吴起、申不害、韩非等人其中,战国末期的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2、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P4—5 页)(1)孔子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孔子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孔子死后,其言论被编纂成《论语》一书 )(2)孟子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他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而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

      3)荀子①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②继承并深入讨论了儒家“礼”的思想他说,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P9 页)汉武帝时期,著名儒学大师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当政策应当“更化”的时候就必须“更化” (改革) 董仲舒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确定儒学独尊的地位他提出,应当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他认为文化的“一统”和政治的“一统”是一致的,而文化的“一统”又可以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 这一观点得到汉武帝的认可汉武帝时代,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汉武帝时期的文化专制体制改革,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但是,儒学地位的上升(逐步确立儒学思想为正统思想),汉王朝也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这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基本主张1、 “北宋五子”和理学的创立(P13 页)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 颐,并称 “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 “北宋五子”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将儒家的忠、孝、节、 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其中: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 ,建构了包括万物、人类和道德等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提供了依据邵雍重新排列《周易》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周敦颐和邵雍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 义的杰出代表 在理论上,张载严2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二程”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 “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仁者不但能化物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就是“孔颜之乐” 2、朱熹的学说和理学的成熟(P13—14 页)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二程”表彰《大学 》 《中庸》 ,将其与《论语》 《孟子》并列朱熹进一步将它们集为《四书》 ,并为之注解自此(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集为《四书》时) ,《四书》的地位高于《五经》 ,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影响朱熹的主要主张有:在理气关系方面——①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②气有 变化的能 动性,理不能离开气③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 这就是“太极”④“存天理,灭人欲” 理学的修养论——①强调 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朱熹区分了教育的“小学”和 “大学”两个阶段) ② “仁” 是人的 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③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④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 时, 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理学的政治理论——①道德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但知道其表面的意思还不是“真知” ,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学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②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所以才导致政治的 长期黑暗③道掌握在儒家手里, (所以)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④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 设法“正君心”3、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P14—15 页)陆王心学,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陆王心学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 行。

      因此,心学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心学的出现,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他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他的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他批评 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 “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他认为 “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明代思想家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人是天地的心, “灵明”是人的心,因此,宇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 “充塞天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这个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没有‘灵明,天地万物和社会人生都将成为毫无意义的虚无由此,他推出了一连串结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由于人人都有良知 ,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所以只要识得此理,则“满街都是圣人”;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为了遏止伪善流行,他特别强调 “知行合一”四、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1、李贽(P16—17 页)(1)主要著作《藏书》 《续藏书》 《焚书》 《续焚书》等。

      2)基本主张①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针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②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 经典也不是 “万世之至论”③提出 绝假纯 真的“童心说”以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④在诗文风格方面,主张“真心” ,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之风2、黄宗羲的基本主张(P17 页)3(1)主要著作《明夷待访录》等2)基本主张——【黄宗羲思想最精彩之处,是他敢于批判君主专制】①“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②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 “天下之法”③君臣平等(他认为,君与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他们应该平等) ④限制君权,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他认为,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 3、顾炎武的基本主张(P18 页)(1)主要著作《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等2)基本主张①反对君主专制顾炎武结合评说历代制度和政治得失,对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进行了深刻揭露,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②主张“众治”:“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应“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

      梁启超把顾炎武的上述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 ”顾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③“经世致用”,注重实学顾炎武和黄宗羲、王夫之一样,最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在他们三人中,顾最注重实学 】4、王夫之的基本主张(P18 页)(1)主要著作《船山遗书》等2)基本主张①“循天下之大公”(这是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在这种主旨下,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王夫之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第一,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第二,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第三,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②【在发挥古代“气一元论”唯物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反对在“势之必然”的历史运动之外谈“天命”“神道” 、 “道统”对历史的主宰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测试内容和要求】一、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①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②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二、汉字与中国书画①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②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三、中国的戏剧艺术了解元杂剧和京剧的产生【知识点汇编】一、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一)古代中国四大发明1、造纸术的出现及外传(P24 页)(1)发明:汉代遗址和墓葬(甘肃天水马王滩西汉墓出土了纸质地图)中发现的纸残片表明,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同时可以证明,西汉时期的书 写材料有:帛、竹、木、纸2)改进:汉和帝元兴元年(105 年) ,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加工造成新的书写材料——纸,人称“蔡侯纸”这不是最早的纸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有造纸工序示意图3)外传:公元 8 世纪时,纸传到中亚,后来传到欧非4(4)地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 发明影响最为深远, 对人类文明 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P25 页)(1)出现指南针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最初的指南仪器称做“司南” 《韩非子》中提到过这种“司南” 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的技术2)外传12 世纪末至 13 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3)应用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北宋《萍洲可谈》和南宋的《梦梁录》中都有有关航海的记载P25)(4)影响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大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P25—26 页)(1)发明: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 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据说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2)应用:①唐末 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武器 ——火药箭武器发明家 唐福把他制作的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献给宋朝廷;石普也用他制作的火球、火箭为宋真宗进行了表演②明代 的火器制作工匠还 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4、印刷术(P26 页)(1)发明①868 年印刷的《金刚经》经卷,是迄今世界上 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 印刷品该经卷于 1900 年在敦煌发现②宋代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用胶泥作活字)③元代王桢成功创造出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④明代中期,铜活字出现2)应用①元代王 桢成功创造出 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他用这种方法印制了《旌德县志》 ②铜活字出现后,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③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是清代 编订的《古今图书集成 》3)外传中国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1450 年前后,德国出现了金属活字。

      4)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 纪以及文艺复 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P2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