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生产理论.doc
30页rm第四早生产决策分析生产理论的出发点,通常假定企业追求利润极大化,以赚取利润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的 经济组织面临两个基本的生产决策:1、 如何组织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最有效地把既定的产量生产出來;2、 产品产量怎样组合才能达到最优重点W论:投入要素组合、产品产fi组合等⑻题生产与生产函数一、生产与生产要素生产:指企业把其可以支配的资源转变为物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不单纯指生产资源物质形态的改变,也包含了与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一切活动如企业雇用劳动力,培训职工,筹措营运资金购置设备、原材料,举行会议进行生产决策,产品加工和质量监督等活动都是生产过程的构成部分产出:可以是服裝、iM包等敁终产品;也可以是再用于生产的中间产品,如布料、則 粉等企业的产品还可以是各种无形的服务,例如银行提供借贷款服务,美发厅为顾客美界 美发服务等企业进行牛产,需要有一定数量可供支配的资源作为投入,如土地、厂房、设备和原 材料、管理者和技术工人等企业投入生产过程,用以生产物质产品或劳务的资源称为生产要素或投入要素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劳动已经生产出来再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企业家才能二、生产函数企业的生产,总表现为投入一定量的各种生产要素,然后得到一定量的产出,投入要 素与产出之W的这种数量关系可以用生产函数来描述。
生产函数的定义:指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一定投入量的组合与所生产 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般形式为:物,%,1„ ) =,…X J式中qP q2,表示企业生产的m种产品的产出数S,xP x2,…xn衣示n种生产 要素的投入鲎为分析的方便,我们假定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如使用劳动和资木两种生产要素,如 果分别用L和K表示,则方程可以简化为:Q=f (L、K)代表着一个用两种投入要素生产一种产品的简单生产体系在这个体系的生产过程中, 产品Q的产出数量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数量产品Q可以足一种有形的物质产品,如计算机、轮船、汽车等,也可能足一种无形的 服务,如广播、教育、民疗保健等劳动指企业雇用的工人、技师、经理等人员的数fi或他们提供广劳动小时数资本则指牛产中所使川的各种设施的数景为了方便,我们假定劳动(或资本)的各个单位都是同质的可等效的当然,实呩情况可能并不如此例如,一般來说,一名经理的素质要高于一名工人的素质,前者对牛.产的贡献要人于 者但由于我们W论的是要素投入fi与产fi的关系,所以把这种要素质fi的差异抽象掉是一种合理的简化,并不影响结论的正确性讨论的生产体素非常简单(只奋w种投入和-•种产出),然而我们得出的结论却具有普 遍意义,它们同样适用于冇两种以上生产要素且产品多于一种的场合。
两种投入要素一种产品的生产函数876543212121201815116239园3533280136625854494233回1273726962544228168284807262496619909590806854362197104988672563635908678685744281612345678)产出景Q资木投入帚Kz(\劳动投入景(L)为加深对生产函数菽木性质的理解,我们在表格中给出了一个假设的生产函数表中 毎个产量数据皆是劳动和资本各一定景的组合所能牛产的最人产暈,例如,2单位K与3 单位L相结合可以生产出21单位Q; 7单位K与2单位L结合起來能够生产出38单位的Q, 等等技术有效和经济有效的内涵技术有效是在给定投入要素组合情况下,生产量最大化的情况下实现的实际上,生产函数的定义隐含了技术宥效现侖的技术条件下,不存在其他的牛.产方 法能够川同样的投入得到更人的产出,或者川更少的投入牛.产出同等数景的产出技术上有 效的生产方法并不一定就其有经济效率经济有效:是当企龍在产出一定,成本最低的惰况下达到的即牛.产一记数景的产品耗费的成本最小)从表中可以看到,2K与3L结合和3K与2L结合都能生产出21单位Q,这两种生产方 法均为技术有效。
假设:K和L的单位价格分別是10元和20元,生产同样21单位Q,前一种生产方法 的生产方式不具有经济效率因为,成本不同2 女+ 3/ = 20 + 90 = 110 2 女+ 3/ = 30 + 40 = 70技术水平生产函数还取决于企业当吋的技术水平,它只适用于一定的吋期如果一•段时间之后 企业技水进步了,就会产生新的生产函数,表现为与前期相比,同样的投入能够生产出更多 的产品三、短期和长期企业在短期和长期的行为大小不相同,对伞产函数的分析也分为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短期,指的是期间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时期,这种固定不吋变动 的牛.产要素称为固定要素或固定投入(fixed inputs )在短期,因为岡定要素(厂房、设备等)无法变动或变动成木无限人,企业以能通过 增加可变要素(工人、原料等)的投入来扩人产:段长期,则指期间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可以变动的时期,这些可以变动的生产要素 称为可变要素或可变投入(variable inputs)在长期,由于所有要素都能变动,企业就可以扩建厂房、增添设备、扩人生产能力以 更经济有效地增加产第一节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只有一种嬰素可以变动,Ifij其它耍素固定不变情况下的投入和产!II之间的关系。
首先 要分析要素投入量与总产量、平均产M的lAl在联系,并引出边际产M的概念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TP)测定生产体系中使用一 •定数鲎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來的产品总足Q = f (L、K)中的卩景假定资本固定不变(K为常数、万表示)劳动L投入可以变化,则企业的短期生产函数Q = f (L> K) =f (L> K ) =f (L)表示:在资木的投入fi固定不变的条件下,总产fiQ是可变要素劳动投入fi的函数, 即总产fi取决于可变要素L的投入3平均产量(AP)每单位要素平均所生产的产品数fi,它等于总产fi除以该要素的投入总fiTPAP =——L边际产量(MP)是指迕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该投入要素一定S变化所导致的总产呈的变 化量MPl\TP~~\LM出总产:M:、边际产W:和平均产:ft的关系阁pl22 图总产量曲线,始于原点,开始递增幅度上升,到A点(拐点),量取得极大值,它是•条先凸后問的曲线(对原点和横轴)平均产量曲线,从原点作一条射线与总产fi相交,讨得AP曲线连线的斜率为AP 边际产量曲线,当总产M取得极大值吋,斜率=0, MP=0, A为拐点,拐点是二阶导数为零dMPt^- = 0, MP,—最大值。
dLB->B,的射线与切线相等,MP与AP相交于AP的最人值在B点左,MP〉APB点右 边 MP
1、 随卷劳动投入量的增加,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均产量的变化表现一个共同的特点, 开始都趋于上升,达到最大值,之后,乂均趋于不降2、 总产a和边际产a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当边际产a上升,总产a増加的速 度越來越快,当边际产量越过最高点就开始递减,当边际产量降到o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当边际产量最终减为负值之后,总产量趋于递减3、 边际产量先于平均产量开始递减,但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a,平均产量就不断 递增,直到最大值点,而一似边际产量小于t•均产量,t•均产量就开始递减〒均产量必然在等于边际产量时达到最大值二、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收益或产量递减律:如果技术不变,增加尔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要 素的投入呈不变,增加的投入鲎起初会使该要素的边际产m增加,增加到一定鲎之后,再增 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的趋势理解这个规律时,要注意两点:---(1)收益递减规俾是以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固定不变,只变动一种生产要素的投人 为前提的收益递减的原因就在于增加的牛产要素只能与越米越少的固定牛产要素相结合-(2)这一规律是以技木水平不变为前提的如果技术条件发生了变化,就不再适用揭示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客观联系,并不是任何投入都能带来最大的收益,更不是投入 越多,收益一定越大。
Q=f (K L),两种要素K L假定K要素固定不变,K为资本、L为劳动随着14 ,开始时,劳动与大量丰富的固定生产要素相结合,边际产量丁随L的继续上升,能与新增劳动力结合的固定生产要素的结合就越来越少,这时,边 际产量就会递减边际产量从拐点开始下降,并在c点之后减为负数,与此相对应,总产量在拐点之后 虽仍在了,但增加的速度在递减,并在最大值C点后转而下降边际收益递减发生在拐点A之后,之前,总产量是递增的之所以,递增沿再递减一开始可变要素劳动L相对于闹定要素资本來说数M人少,同定要素的效率不能充分 发挥随着劳动t,劳动与资木的比例趋向蛣优,资木的效率得到冇效的利用,生产率不断 提高,劳动的边际报酬t,而当要素的利用达到最优(A),继续增加可变要素劳动投入, 使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之间相比数景太多,生产率K降,边际收益少三、生产三阶段与企业的理性选择在前而我们曾提岀在管理决策中应把总值、平均值、边际值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利川边际值与总值、〒均值的相互关系,从管理定位角度,可以把企业屯产过程划分为 三个阶段:管“量”区、管“理”区、管“条件”区(“三值一体”——工作阶段划分的新 标准)第一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小于OL:可变要素的边际产M开始递增,然而递减。
总产足和APt山于总产量上升趋势, 所以,单位产品中的固定牛.产要素成本(固定成本)呈下降趋势;乂由于平均产景呈上升趋势, 所以,单位产品中的可变投入要素的成本(变动成本)也呈下降趋势W者都呈下降趋势,说 明在这一阶段,增加可变投入要素的数M•能进一步降低成木所以,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倥 留在这一阶段在经济上足不合现的从管理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