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情艺术之音乐(2)艺术欣赏第七章ppt课件.ppt
16页音乐赏析:1.民乐《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华彦钧(小名阿炳)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这首乐曲原为道教的唢呐曲,具有浓郁的宗教音乐风格20世纪30年代末,华彦钧在街头流浪卖艺中,经过反复演奏、加工、创作,引入了苏南一带的山歌、小调、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滩簧腔甚至广东音乐《三潭印月》的音调它从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完整结构,经历了久远的年代才得以形成,华彦钧称之为“依心曲”或“自来腔”1950年夏,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等人在民间音乐的“抢救”性采风中,为其录制了钢丝录音,并与华彦钧先生商榷,定名为《二泉映月》作品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作者运用二胡上5 个把位的宽广音域演奏,配合苍劲的运弓处理,流露出如泣如诉、如悲似怒的情调及对光明和理想境界的憧憬,表现了一个经历旧中国生活坎坷和磨难的流浪艺人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音乐赏析:2.民乐《江河水》,,,,,《江河水》中国民间乐曲,源于东北辽南鼓吹乐笙曲的同名曲牌初为双管独奏,后被移植改编成二胡独奏,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名曲乐曲演绎了一个凄凉悲切的故事:某地有一对恩爱夫妻,丈夫服劳役离乡而去,忽遭不测死于外城妻子闻讯,如雷轰顶,在当时与丈夫依依惜别的江边,面对着滔滔河水嚎啕痛哭、悲愤欲绝,诉之泣之,遥相祭奠……乐曲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开始部分速度缓慢,旋律起伏,凄凉悲切。
逐渐节奏顿挫,变化重复,表现出悲愤的情绪中段音调平稳,好似在苦苦思索遭受苦难的原因经改编后全曲更加激越悲愤,缠绵悱恻,如泣如诉,感染力极强此曲音乐形象深刻动人,扣人心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闵慧芬的二胡演奏被小泽征尔评价为:“即使在休止符时,也有情感!”,音乐赏析:3.民乐《十面埋伏》,《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原为琵琶名曲,记为隋代秦汉子作,历史上实无其人明末清初王猷定 说:“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非,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这些描写与《十面埋伏》的音乐意境极为近似,可能即为《十面》之前身琵琶曲分为两个大类,即文曲与武曲主要是按照精神气质上的区别来划分的,类似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之分《十面》属于武曲代表性作品曲子戏剧性和写实性兼而有之,表现了刘邦和项羽大战前的准备、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战争的结局乐曲极尽琵琶揉、挑、推、扫等技巧,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战争场面它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最广的音乐作品之一音乐赏析:4.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俞丽拿为第一小提琴的上海女子重奏组演奏的《梁祝》,在德国柏林荣获舒曼国际弦乐比赛金奖。
1960年),音乐赏析: 6.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这首交响曲是18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命运》名字的由来是一个趣谈——这首曲子以四个强有力音符“镪镪镪镪”开头,“就象是命运在敲门一般”,这就是后来之所以如此命名的原因乐曲严肃深刻的主题、缜密细腻的展开形式与“欢乐自苦恼而来”的具有戏剧化色彩的感情表现形式完美结合,形成了贝多芬最负盛名的交响曲这是部可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外音乐史的经典作品.本曲声望之高,演出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贝多芬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和震撼,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整部作品精练,简洁,完整,统一,气势恢弘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音乐赏析:7.吉奥阿基诺.罗西尼《 序曲》,,《威廉·退尔》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席勒的最后一部重要剧作,这部作品以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奥地利暴政的故事为题材,歌颂了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
意大利音乐家罗西尼根据这部作品写成,成为其代表作,体现了其艺术的最高峰剧序曲比歌剧本身更有名,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 这首序曲共分四个乐章,连续演奏,是罕见的分乐章歌剧序曲第一乐章富有诗意,出色地描绘了深居的宁静和大自然的美景;第二乐章是暴风雨场面的描写,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体现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第三乐章描写暴风雨过后,一片清新的田园景色,阿尔卑斯山在暴风雨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恬静,英国管奏出的是一个美妙非凡的牧歌风旋律第四乐章,号角的合奏响起,是一首充满光和热的进行曲,为听众普遍钟爱乐章开始时的军号声是进军的号召,随后的主题是瑞士军队的写照;音乐充满了罕有的热情和英勇刚毅的精神罗西尼把意大利喜歌剧和正歌剧的体裁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峰他采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借助民族音乐的因素,创作出洋溢着生活欢乐、智慧的乐曲音乐赏析:8.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如歌的行板》,是俄罗斯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而《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正因有这个杰出的乐章,受到世人特别的钟爱《如歌的行板》的主题,是186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处听来的,是一首小亚细亚的民谣。
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第一主题就是前述的那首优雅的民谣曲调,虽由二拍与三拍混合作成,但毫无雕琢的痕迹在幽静的切分音过门后,引出第二主题,这一曲调的感情较为激昂,钢琴伴奏以固执的同一音型连续,却并不给人以单调的感觉此后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题,又反复第二主题,但存在变化 乐曲的结尾是第一主题的片断,有如痛苦的啜泣本曲曾使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柴科夫斯基一直对此深感自豪有人甚至认为本曲就是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音乐赏析:9.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其父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他被称为小约翰·施特劳斯老约翰·斯特劳斯也是位作曲家(最著名作品为《拉德斯基进行曲》),曾写过150余首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父” 小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圆舞曲,因而被誉为“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作品是《蓝色多瑙河》奥地利境内的多瑙河景色像一幅幅迷人的油画每当春暖花开时,阿尔卑斯山山头积雪未消,山下是一片苍翠的丛林乐曲序奏好似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在这背景的衬托下,展开了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互呼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了多瑙河。
之后,经过作者对旋律起伏的层层推进,情绪愈加爽朗活泼,朝气蓬勃,最后结束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施特劳斯完成了奥地利民间艺术形式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使圆舞曲成为比较成熟的音乐形式,其作品还有《春之声》等《蓝色多瑙河》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音乐赏析:10.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德沃夏克,捷克著名音乐家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德沃夏克创作最繁荣的时期捷克的民族解放运动教育了他,使他认识到:“一个艺术家也有他自己的祖国,他应该坚定地忠于祖国,热爱祖国!”1892年秋至1895年春,德沃夏克应邀到美国纽约音乐学院教学,但他始终怀念着自己的祖国在他创作的作品中,特别是在《e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交响曲》) 等作品中,深刻地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思念《新世界》交响曲,作品的构思所涉及的是作者的祖国和个人的生活体验——对祖国的思念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以及作者对病故的父亲和初恋女友的哀悼,所有这些复杂的感情在这里交织在一起德沃夏克非常珍爱他的这部作品,他说:“每当演奏这部作品时,我总是十分激动,对她的价值我从不怀疑 第一乐章颇为宏大,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可称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
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第二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是他身处他乡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第三乐章谐谑曲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第四乐章奏鸣曲式,气势宏大而雄伟,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形成辉煌的结尾既威武而雄壮,又柔美而抒情的旋律,使《自新大陆交响曲》被认为是世界性的作品,德沃夏克被视为世界的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