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试题语文.pdf
8页第 1 页 共 8 页2021 年 12 月绵阳南山中学 2019 级高三上十二月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罗怡轩 寿洪艳 任志芳审题人:赵中举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 (一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杜甫的诗一向被称为诗史, 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时代面貌把杜诗称为诗史,最早见于晚唐盂棨的本事诗 其在叙述李白的一段中,附带着提到杜甫,说“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从这句话看来,诗史这个名称好像是在杜甫时代已经存在了纵使不在杜甫时代,也应该在孟棨以前普遍地用诗史标志杜诗的特点,始于宋代五代时写成的旧唐书杜甫本传没有提到诗史,北宋写成的新唐书则说杜诗“世号诗史” 宋代诗文以及诗话中,凡是有关杜甫的,诗史二字常常可以遇到像“推见至隐,殆无遗事” 、像“读之可以知其世” 、像“纪当时事,皆有据依” ,的确是杜诗的特点,也是杜甫成为我国一个伟大诗人的重要原因之一杜甫在这方面给中国的诗歌拓宽了一个领域,明代的唐诗研究者胡震亨说, “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 。
他认为以时事入诗,杜甫发挥了极大的独创性,道前人所未道,这是杜甫对于中国诗歌的丰功伟绩但回顾诗歌的历史,追溯诗经的传统,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但把目光局限在从晋宋到唐初的三百年内,这时期的诗歌除却陶潜、鲍照、庾信以及后来的陈子昂等人的优秀作品外,自然代替社会,形式胜过内容,已成为普遍的现象,而杜甫以其满腔热诚,大量地歌咏时事,从这方面看来,说是自他开始,也未为不可杜甫生在唐代封建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他既有热情的关怀,也能作冷静的观察,洞悉时代的症结和问题的核心所在他观察的范围广、认识深,并能以高度的艺术手法把他观察、认识的所得在诗歌里卓越地表达出来,大大超过了在他以前的任何一个诗人所以我们说,杜甫是中国诗歌优良传统伟大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也就是这个缘故,杜诗才获得了千百年来被人公认的诗史的称号诗史不同于历史, 不能理解为用诗体写成的历史 一部好的历史同样需要作者能够认识时代的症结和重大问题的核心, 同样可以写得很生动 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则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 还通过多种多样的风格和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方法处处体现出作者本人的形象, 很少只是客观的描述浦起龙说得好, “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 。
诚然,杜诗不仅反映了时代,同时也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人感到诗人的性情活跃在诗的字里行间这正是杜甫的诗史与一般历史不同的地方,正如胡宗愈所说的,里边包涵着诗人的“出处去就,动息劳佚,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恶恶” 抒情和时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是我国诗歌从开始以来一直到建安时代的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个特点的发扬光大,杜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摘编自冯至论杜诗和它的遭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据孟棨本事诗记载,杜甫遭逢“安史之乱” ,作品充分反映社会现实,所以当时就称之为“诗史”B与自然代替社会,形式胜过内容的诗歌相比,陶潜、鲍照等人的作品同杜诗一样, 都在大量地歌咏时事C. 乱世中的杜甫对社会生活有广泛的观察和深刻的认识,并凭高超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第 2 页 共 8 页D. 作为“诗史”的杜诗不同于一般的历史,字里行间包涵着“悲欢忧乐” “好贤恶恶” ,活跃着诗人的性情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开篇提出论题,接着论述杜诗被称“诗史”的历史、原因及“诗史”与历史的区别B文章引用胡震亨的论述,阐明杜甫以时事入诗给中国的诗歌拓宽了一个领域的观点。
C.第四段在论述杜诗的特点时,将浦起龙与胡宗愈的说法进行对比,支撑了自己的观点D文章在赞扬杜甫对我国诗歌贡献的同时,也对言过其实的说法有所辩驳,具有思辨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与同时代大多数诗人不同,杜甫以满腔热诚、大量歌咏时事著称,所以我们说“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 ,也未为不可B. “诗史”不同于历史,不能理解为用诗体写成的历史,故而“诗史”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而主要是反映作者的主观情感C. 杜甫的“史诗”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凸显作者本人的形象,其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就体现这样的特色D. 在认识清楚时代的症结和问题的核心所在的同时,把抒情和时事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就能够书写出一部优秀的历史 (二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材料一: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到 2035 年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会降低 0.5 个百分点,而到 2050 年也仅降低 1 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21 世纪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 40%,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 35%从世界经验看, 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 应对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材料二: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 的结果显示, 截至 201 6 年, 我国失能 (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半失能老年人达到 4063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18.3%,而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达 4 万多家,但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 20%2015 年 11 月,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文,给出了“医养结合”的时间表到 2020 年,所有医疗机构都要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按照顶层规划,所谓“医养结合” ,指的是通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有效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 “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第 3 页 共 8 页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养”则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等。
摘自 中国新闻周刊 2018 年 II 月 1 3 日)材料三:实际上,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壮会,目前公办养老机构较少,早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措施, 鼓励社会资本兴建民办养老机构, 养老机构的建设迅猛发展养老服务业正在转为“朝阳”产业养老市场前景繁荣, 但也必须看到, 在曙光到来的前夕, 社会养老行业需要熬过一段 “寒冬” 因为很多人愿意重金养孩子,却不愿意重金养老;同时社会兴建养老机构融资难,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大 所以, 政府观念也需要转变 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决策者需要制订更好的规则,规范市场秩序,让市场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选自樊霞社会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未来我们该在哪儿养老 ,有删改)材料四: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20 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 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 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 摘自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尽管用提高生育率改变老龄化趋势很困难,但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目前我国遏制老龄化快速发展所采取的举措B. 全面两孩政策下,近年来生育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但生育率的短暂上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有限C.“医养结合”旨在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为老年人提供医疗、生活等方面的优质服务D. 受居家形态、家庭观念以及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东西方国家在养老策略上会有不同的做法,但双方可以互相借鉴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全面两孩政策能使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是老年人口数量不会下降,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B.“医养结合”是一种理想的养老模式,政府高度重视,对老人从生理到心理、养老到临终多方面进行关注,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C. 虽然我国养老市场前景繁荣,但也面临诸多困难:人们不舍得重金养老,民营企业贷款不容易,不愿兴建养老机构等D.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越发展,技术越进步,人民越富足,人口老龄化问题就越严重6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该如何应对呢?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6 分)第 4 页 共 8 页( (三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给美君的第一封信(1)很多年以来,当被问到 “你的人生有没有一件后悔的事” ,我多半自以为豪情万丈地回说: “没有决定就是承担,不言悔 ”(2)但是现在,如果你问我是否后悔过什么,有的,美君,其中一件后悔的事,和你有关3)我真的可以看见好多个你4) 我看见一个扎着两条粗辫子的女孩,跟着大人到山上去收租,一路上蹦蹦跳跳,时不时停下来采田边野花,又滔滔不绝地跟大人说话,清脆的童音和满山嘹亮的鸟鸣交错 我看见一个穿阴丹士林旗袍的民国姑娘,在绸缎铺里手脚利落地剪布卖布,仪态大方地把客人送走,然后叉腰跟几个蛮横耍赖的士兵当街大声理论,寸步不让我看见一个神情焦虑的妇人手里紧紧抱着婴儿,在人潮汹涌的码头上盯着每一个下船的男人,寻找她失散的丈夫;天黑时,她蹲在一条水沟边,拎起铁锤钉钉子,搭建一个为孩子遮雨的棚屋。
我看见一个在寒冬的清晨蹑手蹑脚进厨房做四盒热便当的女人我看见一个姿态委屈、语调谦卑、为了孩子的学费向邻居朋友开口借钱的女人我看见一个赤脚坐在水泥地上编织渔网的女人,一个穿长筒雨靴涉进溪水割草喂猪的女人我看见一个对丈夫坚定宣布“我的女儿一样要上大学”的女人我看见一个身若飘絮、发如白芒的女人,在丈夫的告别式上不胜负荷地把头垂下(5)我清清楚楚看见现在的你6)你坐在轮椅中,外籍看护正在一口一口喂你流质的食物我坐在你面前,握着你满布黑斑的瘦弱的手,我的体温一定透过这一握传进你的心里,但同时我知道你不认得我7)我后悔,为什么在你认得我的那么长的岁月里,没有知觉到:我可以,我应该,把你当一个女朋友看待?(8)女朋友们彼此之间做些什么?(9)我们常常约会去看一场特别的电影,去听一次远方的乐团演奏,去欣赏一个难得看到的展览,去吃饭,去散步,去喝咖啡,去医院看一个共同的老友 我曾经和两个同龄女友清晨五点摸黑到寒冷的擎天岗去看日出怎样点亮满山芒草 我曾经和几个年轻的女友在台东海边看满天星斗到凌晨三点 我曾经和四个不同时代的女友在沙漠里看柠檬黄的月亮从天边华丽升起我曾经和一个长我二十岁的女友在德国菜茵河畔骑脚踏车,在纽约哈得孙河畔看大河结冰。
10)而你,美君,从来就不在我的“女朋友”名单里11)你啊,只是我的母亲而已一旦是母亲,你就被拋进“母亲”这个格子里,定格为我人生的后盾后盾在我的“后面”,是保护我安全、推动我往前的力量,但是因为我的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