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太效应内容及解析.docx
7页经济学十大定律——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即两极分化现象来自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1968 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目录1 马太福音中的寓言2 马太效应的社会现象3 股市马太效应4 品牌资本的马太效应5 马太效应扩展6 老子提出的马太效应7 参与文献[编辑]马太福音中的寓言新约全书中马太福音第 25 章的寓言: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
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夺过他这一千来,交给那两千和五千的他们有生产的就会更多, 那没生产的话就会拿走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馀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另一版本:《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 10 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 10 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 5 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 5 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贫者越贫,富者越富一步领先,步步领先;马太效应的社会现象“马太效应”在社会中广泛存在,以〖经济领域〗为例,国际上关于地区之间发展趋势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趋同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资本的报酬递减规律,当发达地区出现资本报酬递减时,资本就会流向还未出现报酬递减的欠发达地区,其结果是发达地区的增长速度减慢,而欠发达地区的增速加快,最终导致两类地区发达程度的趋同另一种观点是,当同时考虑到制度、人力资源等因素时,往往会出现另外一种结果,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呈现“发展趋异”的“马太效应”又如,人才危机将是一个世界现象,人才占有上的“马太效应”将更加显现:占有人才越多的地方,对人才越有吸引力;反过来,被认可的人才越稀缺。
此外,在〖科学、学术〗研究中也存在“马太效应”,研究成果越多的人往往越有名,越有名的人成果越多,最后就产生了学术权威股市马太效应 股票价格水平的升降与股市的增量资金数额(新入市或出市资金)和存量资金的周转速度成正相关关系,与股市的增量股票数额(新上市或离市股票)和存量股票的周转速度成负相关关系市场资金的增加和周转速度的加快表现为需求的扩张,市场股票的增加和周转速度的加快表现为供给的扩张同普通商品市场一样,在同一价格变动的调节下,股票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呈逆向或不对称性变动同普通商品市场相反,股票市场的价格机制对需求和供给都具有一种正反馈性的激励功能这种价格正反馈机制总是强化着供给与需求的逆向变动趋势,从而拉大或维持着供求不平衡关系因此,在股票市场上,价格的上升会推动价格的上升;相反,价格的下跌则会导致价格的进一步下跌换言之,股票市场的内在机制以一种特殊的马太效应方式表现出来,它直接导致了股票价格背离基本价值而大升深跌、暴升暴跌由于马太效应及股价的超常涨跌是股票市场内在运作规则的结果,因而它也就成为股票市场的必然的、常规性的运作形式股票市场必然有投机、必然超常动荡,因而股票市场永远是一个可以博取差价的场所。
股市在经历了一轮或强或弱的马太式不平衡循环后,可能会进入另一个反向马太循环过程,也可能进入暂时平衡状态使一轮马太循环中止的原因,如果是价格升涨的中止,通常是因为后续资金量枯竭、高价位所形成的高市场风险、突发利空消息刺激和累积获利筹码过多等等;如果是价格下跌的中止,则多是因为价位进入投资价值区域、突发利多消息刺激、累积套牢筹码过多过深等等品牌资本的马太效应1.何谓品牌资本的马太效应品牌资本的马太效应是指,某个行业或产业的产品或服务,品牌知名度越大,品牌的价值越高,其忠实的消费者就越多,势必其占有的市场份额就越大反之,某个行业或产业的产品或服务,品牌知名度越小,品牌的价值越低,其忠实的消费者就越少,势必其占有的市场份额就越小,将导致利润减少,被市场淘汰,其让位的市场将会被品牌知名度高的产品或服务代替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在品牌资本领域内就是普遍存在的市场现象: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或者说,赢家通吃2.品牌资本马太效实践成功的案例品牌资本的核心价值是标准和技术,衍生的价值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和品牌营销系统的构建最高形态的资本是企业品牌价值;无形形态的资本是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固化形态的资本是企业的机器设备和不动产。
对于企业来讲,一流企业出标准,二流企业出技术,三流企业出产品,四流企业出效益 企业惟有借助航空母舰般的“品牌资本”在行业中利用制订标准和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尤其在软件技术、电子技术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直至目前,一些科技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仍凭借对很多领域技术标准的控制,左右着产业格局的变化因此,企业只有极力创新、参与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占据品牌资本,才可能在自身领域占领技术制高点,获得市场竞争优势高通、微软、日本 6C 联盟都是凭借标准制胜中国市场的典型CDMA 相关技术在高通的运作下成为其所掌握的专利和国际标准,所有生产 CDMA 相关通讯产品的企业都必须向高通交纳 CDMA 的入门费和使用费,高通由此一跃成为坐拥标准、日进斗金的跨国企业星巴克公司品牌资本的马太效应创造了成功的奇迹,在华尔街,星巴克早已成为投资者心目中的安全港,过去十年间,它的股价在经历了四次分拆之后攀升了 22 倍,收益之高超过了通用电气、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微软以及 IBM等大公司是什么创造了星巴克奇迹?将星巴克一手带大的舒尔茨回答:“我们的最大优势就是与合作者们相互信任,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高速发展中,保持企业价值观和指导原则的一致性。
3.品牌资本马太效应对营销创新的启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WTO 之后,国内企业品牌资本的构建日益迫切,企业积聚绝对优势的品牌资本,创造持续的价值,推动整合的市场资源,形成有形和无形的巨大财富效应,对于企业来说将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积聚品牌资本是顺应企业占领市场最高点的现实需求品牌资本是目前全球市场消费革命的源动力,不仅涉及到生活领域,而且也涉及经济金融领域人们在追求生活品牌的同时,对金融也必然有品牌的要求国内的企业如果不培育自己的品牌,将来就难以满足这些日益高新化的需求积聚品牌资本是持续创造价值的核心要求没有价值的品牌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品牌只有具有无形资产价值所具有的特性如制订标准和拥有核心的技术,品牌只有具备向有形资产可转化的价值,品牌只有与资本进行有机的对接,形成绝对的品牌资本优势才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源泉积聚品牌资本是整合营销,创造财富的必由之路品牌是需要营销的,营销可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品牌的形成和确立是一个从认识到认知再到认可的过程,最后达到认同的目的整合市场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营销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品牌资本外在的表现形式为可量化的价值,品牌资本的内在表现形式为消费者心中的接受程度和评判标准。
马太效应扩展 1968 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结果,研究成果越多的人往往越又名,越有名的人成果越多,最后就产生了学术权威 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现象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即社会中尤其是经济领域内广泛存在的一个现象: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或者说,赢家通吃1968 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首次用“马太效应”来描述这种社会心理现象默顿,最早用这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效应——“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这便是“马太效应”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马太效应” 是个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其消极作用是:名人与未出名者干出同样的成绩,前者往往上级表扬,记者采访,求教者和访问者接踵而至,各种桂冠也一顶接一顶地飘来,结果往往使其中一些人因没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没有理智态度而居功自傲,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跟头;而后者则无人问津,甚至还会遭受非难和妒忌。
其积极作用是:其一,可以防止社会过早地承认那些还不成熟的成果或过早地接受貌似正确的成果;其二,“马太效应”所产生的“荣誉追加”和“荣誉终身”等现象,对无名者有巨大的吸引力,促使无名者去奋斗,而这种奋斗又必须有明显超越名人过去的成果才能获得向往的荣誉马太效应”在社会中广泛存在以经济领域为例,国际上关于地区之间发展趋势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趋同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资本的报酬递减规律,当发达地区出现资本报酬递减时,资本就会流向还未出现报酬递减的欠发达地区,其结果是发达地区的增长速度减慢,而欠发达地区的增速加快,最终导致两类地区发达程度的趋同另一种观点是,当同时考虑到制度、人力资源等因素时,往往会出现另外一种结果,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常常会呈现“发展趋异”的“马太效应”落后地区的人才会流向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资源会廉价流向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制度又通常不如发达地区合理,于是循环往复,地区差异会越来越大而社会贫富差距,也会产生“马太效应”在股市楼市狂潮中,最赚的总是庄家,最赔的总是散户于是,不加以调节,普通大众的金钱,就会通过这种形态聚集到少数人群手中,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
另外,由于富者通常会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而穷者则会由于经济原因,比富者更乏发展机遇,这也会导致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对政府而言,如何在经济发展中避免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马太效应,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