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全册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docx
10页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全册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新人教版高中选修2精品教案[整套] 第一章海洋概述 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与洋的概念、区分 2、了解四大洋概况 3、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能够辨析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分别列表进行海和洋、四大洋、海/海峡/海湾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海与洋 教学重点难点: 1、四大洋概况 2、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分辨海的不同类型、海和海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方法: 图表比较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海洋的时代” (投影)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结合教材P2内容,了解海和洋的区别(填表) 1 (学生自学结合世界地形图,了解四大洋概况)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承转)认识了四大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离我们更近的海、海峡、海湾 (学生自学,认识概念)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投影)世界不同海区,辨析不同类型的海(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 C (2)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课堂练习:练习册相应内容 [教学后记] 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认识过程 2、了解郑和下西洋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搜集材料等方式,了解人类探索海洋的历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是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教学重点: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认识过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谈话法、自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中国古代对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认识——天圆地方 学生自读课文,并讲述人类认识海洋的过程以及对海洋的科学探索历程教师给予总结点评: 课堂练习:练习册相应内容 [教学后记] 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一节海岸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岸带的定义。
2、了解海岸带进退的影响因素 3、了解海岸主要类型和特点 4、了解生物海岸的类型和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主要类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海岸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海岸主要类型和特点 2、生物海岸的类型和分布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生活在海边,海岸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词,那么我们真的能指出海岸线的位置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讲解小结: 1.海岸线 (1)定义: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转承)那么影响海岸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呢?(阅读,讨论,回答) (2)影响海岸发育因素:除潮汐因素外,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啸、全球变暖等因素 (转承)我们知道,海岸的类型有多种多样,主要有哪些呢? 2.海岸的类型 (1)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
(2)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 这些不同类型海岸主要有哪些开发方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课后练习:练习册相应内容 [教学后记] 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都知道,陆地上高低起伏,有山脉、盆地、高原等地形,那海底地形是怎么样的情况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有哪些类型?(学生回答) 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 (读图2.14,归纳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大陆架和大陆坡:见教材P16 岛屿和海沟:见教材P16 洋盆和洋中脊:见教材P17 大陆隆:也称大陆基。
是大陆坡麓向大洋盆地缓侵倾斜的海底沉积带深度约为1500—5000m 之间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接近大洋盆地的部分较缓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 海隆:深海底宽广而下坡平缓的高地呈长条状或近似圆形,高出海底数百米,宽约数百千米 海山:高出海底1000m的死火山和活火山,坡度在5°-15°之间深洋底的火山为点状散布,呈椭圆形或狭长形 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 [教学后记] 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底扩张说的内容 2、了解洋壳的形成 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4、了解海沟、岛弧等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海底扩张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假说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各种海底地形的成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海底地形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提问)这些海底地形类型如何形成呢? (学生阅读P19内容,结合上图,解释海底扩张说与洋壳的形成 教师点评小结: 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中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