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课件 14 景观生态学.ppt
29页2022/4/27第十四章 景观生态学第一节第一节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第二节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与理论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与理论第一节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一、景观(landscape) “景观”的三种理解:视觉美学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来源于圣经中,用来描述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画与“风景”同意地理学 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类似于生物群落 景观生态学 空间上相邻、功能上相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生态系统的聚合不同学科对景观的理解和主要关注点学科含义侧重点美学美学风景如由草地、树木、村庄河流组成的风景画美学价值地理地理地形是地貌土壤气候生物等的综合体,类似生物群落形态形成生态生态空间上的若干生态系统聚合而构成的异质性区域生态关系桂林山水景观山区地貌景观一、景观的概念 A.C.Troll德国地理学家1939年: 景观是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 Zonneveld荷兰学者1979年提出: 景观是地球表面空间的一部分,由岩石,水,空气,动植物以及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系统的复合体并通过其外貌构成一个可识别的实体 Vink荷兰学者 景观是具有特有的地形、土壤、植被的陆地表面的一个区域; 是相互有关的几片土地的天然配置。
Forman & Godron1986所著的景观生态学中提出: 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自然等级系统的层次与尺度的关系自然等级系统的层次与尺度的关系 空间尺度增加空间尺度增加动态动态功能功能结构结构尺度域尺度域个体个体种群种群群落群落生统生统景观景观区域区域国家国家全球全球生物生物为主为主的生的生态系态系统统生态和生物为生态和生物为主的生态系统主的生态系统以经济社会生态为以经济社会生态为综合体的生态系统综合体的生态系统景观的范围:狭义:为几至几百公里;处于生态系统之上 广义:从微观至宏观任意;随研究对象和目的而变景观可分为:1.自然景观:如高山、荒漠、草原、森林、极地等包括原始景观、半自然景观即受轻度人类干扰2.经营景观:如农田、果园、人工林、牧场3.人工景观:完全由人类所创建二、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内容及基本理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内容及基本理论三、景观生态学发展历史概述 1、景观生态学的初建(20世纪初) 欧洲为发源地德国地理学家Troll于1939年首次提出景观生态学一词欧洲景观生态学是从地理学中发展起来的地理学分支2、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美国后来居上1980年后景观生态学受到美国生态学家的重视美国的景观生态学是从生态学中发展起来的生态学分支3、我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已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刚起步;人才待培养;相关书籍少;处于理论引进阶段邬建国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美国迈阿密大学硕士和博士康奈尔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Landscape Ecology主编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中的一般概念和理论一、尺度二、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三、岛屿生物学理论四、集合种群理论一、尺度尺度:是指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变化间隔。
空间尺度:指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大小或面积大小时间尺度:指研究对象动态变化的时间间隔长度不同等级系统的时空尺度不同等级系统的时空尺度万年万年千年千年世纪世纪10年年年年月月日日秒秒时时间间尺尺度度微米微米 毫米毫米 米米 公里公里 千公里千公里 万公里万公里空间尺度空间尺度叶片生理叶片生理树木生理树木生理斑块动态斑块动态林窗动态林窗动态树木生长树木生长森林演替森林演替景观动态景观动态区域动态区域动态二、斑块廊道基底模式景观要素:是指组成景观的基本空间单元(各生态系统)景观要素分为3种类型:斑块、廊道和基底斑块、廊道和基底斑块:指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块状地域单元如农田围绕的村庄;森林中的采伐迹地;湖中的小岛廊道:指在外貌上与两侧环境明显不同的线性地域单元 廊道是呈带状的特殊斑块 如河流、道路、铁路、峡谷、防护林带等基底:指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均质背景地域 如围绕村庄的农田;广阔的草原、森林、水域等一个生态系统可视为组成景观的一个斑块、廊道或基底斑块廊道基底三、岛屿生物学理论物种-面积曲线:S=CAZ种的丰富度面积S=CAZ S-多样性 A-面积 C-比例常数 Z-一般为0.180.35三、岛屿生物学理论Robert H. MacArthur(1930-1972)Edward O. Wilson(b. 1929)四、集合种群理论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Levins ,1969 ) :一个种群中,存在于隔离的生境斑块、通过个体扩散相互联系着的不同个体群的集合。
集合种群条件1:适宜的生境以离散斑块形式存在条件2:即使是最大的局域种群也有灭绝风险条件3:生境斑块不可过于隔离而阻碍局域种群的重新建立条件4:各个局域种群的动态不能完全同步例:翅果油树著名的Levins 模型p 表示有种群占据的生境缀块的比率(简称缀块占有率) , c 和e 分别表示与所研究物种有关的定居系数和绝灭系数岛屿和集合种群理论体系的重要区别:岛屿:假定存在一个永远都不会灭绝的“大陆种群” ,所有迁移个体都来自于“大陆种群”;集合种群:迁移个体可以来自于现存的任何局部种群,任何一个局部种群都有可能灭绝侧重:岛屿:岛屿的物种丰富度,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更有意义;集合种群:种群内不同个体的交流,从种群水平研究物种的消亡规律,侧重于遗传多样性,对有濒危植物的保护是有效的方法论指导本章小结景观及景观生态学尺度;斑块廊道基底模式;岛屿生物学理论;集合种群理论思考题简述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底模型哪些种群适合采用集中种群理论分析?简述岛屿生物学理论和集合种群理论二者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