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工艺作业指导书[优秀].docx
13页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作业指导书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等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生产过程提出的各项工艺技术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GB/T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 热轧光圆钢筋》GB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GB/T11836-2009《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11837-2009《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GB/T 14685-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GB/T50107-2010《混凝土管用强度检验评定标准》JGJ63-2006《混凝土拌合用水》3 原材料3.1 水泥3.1.1制管用水泥的混凝土迁都等级不得低于C30,宜采用标号不低于425号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标号不低于425号快硬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硅酸盐水泥、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水泥性能应分别符合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的规定。
3.1.2 进厂水泥应有水泥厂提供的标注有生产许可证标注的产品质量合格证袋装水泥包装袋上应有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名、出厂日期和生产许可证标注水泥厂应提供水泥检验报告,根据需要应提供碱含量指标3.1.3袋装水泥应按生产厂名,品种、强度等级分别码放,不得混跺,并由防雨、防潮措施;散装水泥也应按上述要求分仓储存,不得混仓储存中的水泥不应有风化、结块现象3.1.4 对水泥质量有疑问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时,应复验其强度等级、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体积安定性,并按试验结果应用3.2砂子(细骨料)3.2.1砂子应符合GB/T 14684《建筑用砂》的规定宜采用硬质中砂,细度模数Mx为2.3~3.0砂子含泥量不得大于3%,当采用海砂制作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时,其氯盐含量(以NaCl计)不得大于0.1%3.2.2进厂的砂与其它物资应分开堆放在坚硬的地坪上,其中不得混有杂草、树叶等冬季结冰地区搅拌混凝土用砂不得混有冻块进厂的砂材根据需要应有碱活性试验报告单3.3石子3.3.1石子应符合GB/T 14685《建筑用卵石、碎石》的规定3.3.2针片状颗粒含量<15%,含泥量<1%,泥块含量<0.5%3.3.3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管壁厚的1/3,并不得大于环向钢筋净距的3/4。
采用悬辊工艺宜选用稍小的石子3.3.4进厂的石子与其它物资应分开堆放在坚硬的地坪上,其中不得混有杂草、树叶等进厂的石子、石材料根据需要应有碱活性试验报告单3.4 水水影符合JGJ63《混凝土拌合用水》的规定3.5 混凝土外加剂及粉煤灰3.5.1 根据需要可选用减水剂、早强剂、促凝剂、缓凝剂、膨胀剂等其性能应符合GB8076《混凝土外加剂》的规定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中不得掺有对钢筋有腐蚀作用的混凝土外加剂采用蒸汽养护的不得掺引气型混凝土外加剂3.5.2对所用的混凝土外加剂需先经过混凝土试验,取得预期效果后,再掺用,并根据试验结果适当调整制管工艺参数3.5.3混凝土外加剂宜采用水剂,应准确计量,在混凝土搅拌时加入当直接采用粉状混凝土外加剂时,应延长搅拌时间1min3.5.4外掺粉煤灰的质量应符合GB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的规定3.6进厂的水泥、砂、石、钢筋、外加剂、粉煤灰等原材料,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3.7钢筋3.7.1根据设计要求选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直径不得小于3.0mm,其性能应符合GB/T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 热轧光圆钢筋》的规定3.7.2进厂钢筋应有质量合格证,并按规格、按批量抽检;同规格热轧圆盘条每批不大于60t,其检验项伟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180°冷弯次数及伸长率。
3.7.3钢筋应按规格存放,保持标牌完整,并有防雨、防潮设施钢筋表面不应有伤痕、锈蚀(凹坑、麻面或氧化皮)用于滚焊成型骨架的钢筋应保持表面光洁3.7.4钢筋拔丝3.7.4.1去锈工艺a) 领取经检验合格的盘条b) 不能同时使用不同的厂家的盘头,换料时,应做好标识c) 将盘条条圈整理好,找出条头检验线头质量,不合格部分应剪去,应修整合格后使用去锈时盘条不能有背扣,发现背扣应及时停车修理好d) 将线条牵引到去锈机,使之穿过所有的弯曲轮将线头弯钩鼓上e) 启动去锈机进行去锈f) 将去锈的盘条从去锈机上取下,用铁丝捆好,不得粘上泥土及其它杂物3.7.4.2拉丝工艺a) 检验线鼓粉盒,拣出杂质和硬粉粒,加入适量灰粉b) 检查拉丝模是否损坏、超差,超差的应更换新模c) 拉丝过程中必须检查直径规格是否符合公差要求,应物拉道贺椭圆现象拉丝后钢筋直径公差为±0.3mm,不圆度≤0.5(按GB14981A级精度)d) 在拉丝过程中,如遇难拉(硬线)和易断等不正常现象时,应将盘条及时甩出,并与检验人员进行联系,另行处理f) 在拉丝过程中,不能用油作润滑剂g) 在拉丝过程中,如遇有“跑号”及“道子线”等不符合公差质量要求的钢丝,应及时予以甩出,重拉或改号拉制其它规格。
4 混凝土4.1混凝土参考配合比:水泥:砂:石子:水=1:1.54:2.88:0.43混凝土容量为2400kg/m³; 水泥用量为410kg/m³;砂:632kg/m³;石子:1181kg/m³;水:175kg/m³;砂率:35%;需要通过试验室试拌验证后采用,混凝土坍落度为:10~30mm注:水灰比要控制准确,坍落度过大会造成混凝土振动离析形成灰浆上浮,管子开裂;坍落度过小会使振动难度加大,形成空洞,管子局部不密实4.2管体混凝土设计强度不低于30MPa,出厂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80%4.3混凝土原材料必须经过称重计量,计量允许偏差:水泥、水、外加剂、粉煤灰等为±2%;砂子、石子为±3%宜采取电子称重装置计量,不得使用磅秤,拉杆称计量4.4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自全部材料装入至混凝土卸出止)按表1规定: 表1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混凝土塌落度搅拌机类型搅拌机容积(L)400~10001000≤3自落式120S150S强制式90S120S>3自落式90S120S强制式60S90S4.5搅拌后的混凝土拌合物按生产班次抽样测定坍落度或稠度悬辊工艺挤压工艺和芯模振动加压工艺维脖稠度宜采用20S~60S。
4.6在混凝土的浇注地点随机取样制作试块,三个试块为一组每天拌制的同配比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每次制作3组试块其中一组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d,检验设计强度;另外两组与产品同条件养护,检验脱模强度和出厂强度4.7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机评定方法按GB11837《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及GBJ107《混凝土管用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执行4.8混凝土混合物卸出搅拌机至喂料结束的间隔时间:环境温度高于25℃时,不超过60min;环境温度低于25℃时,不超过90min4.9 北方地区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应对砂石料预热(不超过60℃),并使用热水(不超过80℃)进行搅拌,并延长搅拌时间1min.4.10 第一次搅拌混凝土时,搅拌机应先充分湿润,并按配合比增加水泥用量10%5 钢筋骨架5.1用于悬辊工艺的钢筋骨架采用滚焊成型的骨架5.2公称内径≤1000mm的管子,宜采用单层配筋(有特殊要求的除外),配筋位置至管内壁的距离为壁厚的2/5;公称内径>1000mm的管子,采用双层配筋5.3钢筋恭敬地环向钢筋间距<150mm,并不得大于壁厚的3倍;纵向钢筋根数不得少于6根,焊接骨架的纵向钢筋间距不得大于400mm。
5.4环向钢筋搭接处理从符合GB 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两端部环向钢筋应密缠1-2环5.5钢筋骨架一般应加保护层定位卡,并宜采用塑料定位卡双层钢筋骨架的层间要架立筋连接牢固5.6钢筋骨架应有足够的刚度,接点牢固,不松散、不塌倾斜,无明显的扭曲变形和大小头现象5.7钢筋骨架各部尺寸允许偏差:直径±5mm;长度 +0-10mm;环数+10环;螺距±5mm(连续10环平均值)5.8所有交叉点均应焊接牢固,邻近接点不应有两个以上的交叉点漏焊或脱焊整改钢筋骨架漏、脱焊点数量不大于总交叉点的3%,且全部采用手工绑扎补齐5.9手工绑扎钢筋骨架 5.9.1绑扎应在专用成型机架上进行纵向钢筋应预先调直,定长切断;环向钢筋不应有扭曲,并应配制一定环数的斜向钢筋 5.9.2采用20号~22号镀锌铁丝或火烧丝绑扎,所有环向钢筋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绑扎固定,漏绑率不应大于2%,沿纵向钢筋长度排列的绑扣应呈正反向交叉形式 5.9.3φ1000mm以上规格或Ⅱ级以上管子,手工绑扎钢筋骨架的端部环向钢筋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宜采用手工电弧焊加固 6 模具组装6.1组装后的骨架尺寸误差应小于GB/T11836《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规定的该规格管子各部尺寸允许偏差要求。
两端口及合缝应无明显间隙,各部分之间连接的紧固件应牢固可靠6.2管模内壁应清理干净,剔除残存的水泥浆渣管模内壁及挡圈、底板均应涂上隔离剂6.3隔离剂可选用油脂、乳化油脂、松香皂类等其基本要求为不粘接和污染管壁,成膜性好,易涂刷,与钢模附着力强等6.4蜡脱模6.4.1管模内壁的蜡层应以离心方式成型,要求蜡层层度均匀,表面光滑蜡层内径符合管外尺寸要求6.4.2根据地区、季节气温不同选用不同熔点的 石蜡,一般用熔点54℃以上的纯净石蜡蜡液温度不低于90℃,夏季高温应对石蜡层冷却降温以保证其有一定的硬度,冬季低温时应先预热管模以防止蜡层脆裂6.5钢筋骨架装入管模前应保证其规格尺寸正确,保护层间隙均匀准确,在组装后的管模内钢筋骨架一般应不松动采用蜡脱模时,钢筋骨架装入管模时,应有防止划蜡的保护措施6.6同一套管模各部件宜编号,定位组装7悬辊成型7.1悬辊成型机7.1.1悬辊成型机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在制管过程中不得有明显的颤动在门架关闭状态下,辊轴每延长米高差小于1mm辊轴应满足在0~300r/min之间无级调速7.1.2辊轴外壳与管内径之比为1:3~1:57.2喂料机在管模净空允许的情况下应用喂料机喂料。
要求喂料机行走平稳,皮带速度均匀,输料量应保证在2~3次往返后将料喂足7.3成型过程分喂料及净辊两阶段7.3.1喂料管模转速确定按下面规定,K值取2.0为宜喂料最应控制在压实后混凝土比挡圈超厚3mm~5mm为宜慢速(n慢)用下面公式计算:n慢=K·300/R其中:n慢——喂料速度,r/min; R——管径半径,cm; K——系数,1.5~2.07.3.2净辊压管模转速参考表2数值选用:表2管径(mm)管模转速(r/min)<500140~230600~900100~2001000~135080~120>150080~110 注:净辊时间一般为1mm~4mm8蒸汽养护制度8.1养护前,应对成型后的管壁、端口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发现缺陷应立即修整,并在管内壁注明生产日期、班次、编号等8.2蒸汽养护宜采用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