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极点与极线背景下的高考试题.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5696882
  • 上传时间:2018-03-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58.4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极点与极线背景下的高考试题王文彬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 344000) 极点与极线是高等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当然不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 也不属于高考考查的范围,但由于极点与极线是圆锥曲线的一种基本特征,因此在高考试题 中必然会有所反映,自然也会成为高考试题的命题背景.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当了解极点与极线的概念,掌握有关极点与极线的基本性质, 只有这样,才能“识破”试题中蕴含的有关极点与极线的知识背景,进而把握命题规律. 1. 从几何角度看极点与极线定义 1 如图 1,设P是不在圆锥曲线上的一点,过P点引 两条割线依次交圆锥曲线于四点,,,E F G H,连接,EH FG交于N,连接,EG FH交于M,则直线MN为点P对应的极线 . 若P为圆锥曲线上的点,则过P点的切线即为极线. 由图 1 同理可知,PM为点N对应的极线,PN为点M所 对应的极线 .因而将MNP称为自极三点形.设直线MN交圆锥曲线于点,A B两点,则,PA PB恰为圆锥曲线的两条切线. 定理 1(1)当P在圆锥曲线上时,则点P的极线是曲线在P点处的切线;(2)当P在外时, 过点P作的两条切线, 设其切点分别为,A B,则点P的极线是直线AB(即切点弦所在的直线);(3) 当P在内时,过点P任作一割线交于,A B,设在,A B处的切线交于点Q,则点P的极线是动点Q的轨迹 . 定理 2如图 2,设点P关于圆锥曲线的极线为l,过点P任作一割线交于,A B,交l于Q,则PAPBAQBQ①;反之,若有①成立,则称点,P Q调和分割线段AB,或称点P与Q关于调和共轭,或称点P(或点Q)关于圆锥曲线的调和共轭点为点Q(或点P).点P关于圆锥曲线的调和共轭点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点P的极线 . 推论 1如图 2,设点P关于圆锥曲线的调和共轭点为点Q,则有211PQPAPB②;反之,若有②成立,则点P与Q关于调和共轭 . 可以证明①与②是等价的. 事实上,由①有11AQBQPQPAPBPQPQPQPAPBPAPBPAPB11()2PQPAPB 211PQPAPB.特别地,我们还有 推论 2如图3,设点P关于有心圆锥曲线(设其中心为O)的调和共轭点为点Q,PQ连线经过圆锥曲线的中心,则有2OROP OQ,反之若有此式成立,则点P与Q关于调和共轭 . P E F G H M A N B 图 1 P Q A 图 2 B l 2 证明:设直线PQ与的另一交点为R,则PRPROPOROPORRQR QOROQOROQ,化简即可得2OROP OQ. 反之由此式可推出PRPRRQR Q,即点P与Q关于调和共轭 . 推论 3如图 4,,A B圆锥曲线的一条对称轴l上的两点 (不在上),若,A B关于调和共轭,过B任作的一条割线,交于,P Q两点,则PABQAB. 证明:因关于直线l对称,故在上存在 ,P Q的对称点,P Q.若P与Q重合,则Q与P也重合,此时,P Q关于l对称,有PABQAB;若P与Q不重合,则Q与P也不重合,由于,A B关于调和共轭,故,A B为上完全四点形PQ QP的对边交点,即Q在PA上,故,AP AQ关于直线l对称,也有PABQAB. 定理 3(配极原则 )点P关于圆锥曲线的极线p经过点Q点Q关于的极线q经过点P;直线p关于的极点P在直线q上直线q关于的极点Q在直线p上. 由此可知,共线点的极线必共点;共点线的极点必共线. 以上未加证明的定理,可参阅有关高等几何教材,如【1】 ,其中定理1 的初等证法可参阅文【 2】. 2. 从代数角度看极点与极线定义 2 已知圆锥曲线22:220AxCyDxEyF,则称点00(,)P xy和直线0000:()()0lAx xCy yD xxE yyF是圆锥曲线的一对极点和极线. 事实上,在圆锥曲线方程中,以0x x替换2x,以0 2xx替换x,以0y y替换2y,以0 2yy替换y即可得到点00(,)P xy的极线方程 . 特别地:(1)对于椭圆22221xyab,与点00(,)P xy对应的极线方程为00 221x xy yab;(2)对于双曲线22221xyab,与点00(,)P xy对应的极线方程为00 221x xy yab;(3)对于抛物线22ypx,与点00(,)P xy对应的极线方程为00()y yp xx. (4)如果圆锥曲线是椭圆22221xyab,当00(,)P xy为其焦点( ,0)F c时,极线恰为椭圆的准线;如果圆锥曲线是双曲线22221xyab,当00(,)P xy为其焦点( ,0)F c时,极线恰为双曲线的准线;如果圆锥曲线是抛物线22ypx,当00(,)P xy为其焦点(,0)2pF时,极线P Q R 图 3 R RO P l A 图 4 P RB Q Q R3 恰为抛物线的准线. 3. 从极点与极线角度看圆锥曲线试题【例 1】(2010 江苏卷文理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 已知椭圆1 5922yx的左右顶点为,A B,右焦点为F.设过点( ,)T t m的直线,TA TB与此椭圆分别交于点1122(,),(,)M x yN xy,其中0m,1200yy,.(1)设动点 P 满足422PBPF,求点P的轨迹;(2)设12123xx,,求点T的坐标;(3)设9t,求证: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其坐标与m无关) . 分析与解:前面两问比较简单,这里从略. 对于 (3),当9t时,T点坐标为(9,)m,连MN,设直线AB与MN的交点为K,根据 极点与极线的定义可知,点T对应的极线经过K,又点T对应的极线方程为9195xm y,即15m yx,此直线恒过x轴上的定点K (1,0),从而直线MN也恒过定点K (1,0). 【例 2】 (2008 安徽卷理 22)设椭圆2222:1(0)xyCabab过点( 2,1)M,且左焦点为1(2,0)F. (1)求椭圆C的方程;(2)当过点(4,1)P的动直线l与椭圆C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 B时,段AB上取点Q,满足APQBAQPB,证明点Q总在某定直线上. 分析与解: (1)易求得答案22 142xy. (2)由条件可有PAPBAQBQ,说明点,P Q关于圆锥曲线C调和共轭 .根据定理2,点Q的轨迹就是点P对应的极线,即41142xy,化简得220xy. 故点Q总在定直线220xy上 . 【例 3】( 1995 全国卷理26)已知椭圆22 :12416xyC,直线:1128xyl,P是l上一点,射线OP交椭圆于点R,又点Q在OP上且满足2OQOPOR,当点P在l上移动时,求点Q的轨迹方程 ., 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分析与解: 由条件知2OROPOQ可知点,P Q关于圆锥曲线C调和共轭, 而点Q可看作是点P的极线与直线OP的交点 . 设(12 ,88 )Ptt,则与P对应的极线方程为yx O B A 图 5 K ( ,)T t mM N B QxyO P A . 图 6 4 12(88 )12416t xty,化简得(1)2t xty③又直线OP的方程为8812tyxt,化简得223tyxt④解由③④联立方程组得226542 44542txtt txtt,消去t得222346xyxy,可化为22(1)(1)15523xy(, x y不同时为0),故点Q的轨迹是以(1,1)为中心, 长短轴分别为102和153,且长轴平行于x轴的椭圆,但需去掉坐标原点. 【例 4】(2006 年全国卷II 理 21)已知抛物线24xy的焦点为F,,A B是抛物线上的两动点,且AFFB(0),过,A B两点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并设其交点为P. (1)证明FP AB为定值; (2)设ABP的面积为S,写出( )Sf的表达式,并求S的最小值 . 分析与解: (1)显然,点P的极线为AB,故可设点0(, 1)P x, 再 设1122(,),(,)A xyB xy,,,F A B三 点 对 应 的 极 线 方 程 分 别 为1y,112()x xyy,222()x xyy, 由 于,,A B F三 点 共 线 , 故 相 应 的 三 极 线 共 点 于0(, 1)P x, 将1y代 入 后 面 两 个 极 线 方 程 得1012022(1)2(1)x xyx xy, 两 式 相 减 得12012()2()xxxyy. 又02121(, 2),(,)FPxABxxyy,故02121()2()0FP ABxxxyy. (2)设AB的方程为1ykx,与抛物线的极线方程002()x xyy对比可知直线AB对应的极点为(2 , 1)Pk,把1ykx代入24xy并由弦长公式得24(1)ABk,所以2212(1)4(1)2ABPSAB FPkk. 显然,当0k时,S取最小值4. 【例 5】(2005 江西卷理22)设抛物线2:C yx的焦点为F,动点P在直线:20lxy上运动,过P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PA PB,且与抛物线分别相切于,A B两点 . (1)求APB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 (2)证明PFAPFB. 分析与解: (1)设点001122(,),(,),(,)P xyA x yB xy,A B P O x y 图 8 F A B P O x y 图 9 F l R Q xyO P . 图 7 5 与0 02yyx x对比可知直线:20lxy对应的极点为1(,2)2,P为直线l上的动点,则点P对应的极线AB必恒过点1(,2)2. 设1:2()2AByk x, 可 化 为22 22kykx, 故 直 线AB对 应 的 极 点 为(,2)2 2k kP, 将 直 线AB的 方 程 代 入 抛 物 线 方 程 得2202kxkx, 由 此 得2 121212,(1)44xxk yyk xxkk,APB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为1222 1222 3322422222 333kkxxkkxkkkyykkk y,消去k即得21(42)3yxx. (2)设22 1122(,),(,)A x xB xx,由 (1)知1212,22kxxk x x,又1(0,)4F,由 (1) 知(,2)2 2k kP,即12 12(,)2xxPx x,所以2 111(,)4FAx x,12 121(,)24xxFPx x,2 221(,)4FBxx. 2212 1121121122222 11111111()()()()244444cos11()()44xxxx xxx xxx xFP FAPFA FPFAFPFP xFPxx.同理121 4cosx xFP FBPFB FPFBFP. 所以有PFAPFB. 参考文献【1】周兴和 . 高等几何 . 科学出版社, 2003.9 【2】李凤华 . 圆锥曲线的极点与极线及其应用. 数学通讯[ J] ,2012(4) 下半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