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实践力培养的地理自制教具应用探析.docx
3页基于实践力培养的地理自制教具应用探析 俞宏慧地理实践力是地理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重在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对区域认知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此主要從提高地理概念教学效率、深入探究性学习过程、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这三个方面举例讨论自制教具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一、化“抽象”为“具体”,有效提高地理概念教学效率高中地理课程中有很多概念较为抽象,理解这类概念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思维直观的地理教具能有效诠释地理空间概念,变抽象为形象,且在教学中还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自制“气旋”模型教具,目的是模拟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运动状况所需材料有白色卡纸、铁丝、双面胶和剪刀制作步骤分为4步:1.制作圆形底座,2.制作4-5组箭头,3.制作螺旋结构,4.组合螺旋结构和箭头应用时,教师需逆时针转动底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气流(铁丝上箭头)的运动状况该教具的制作取材便利,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一起动手参与实验,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学生对气旋的含义有了深刻理解,使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和真实二、化“被动”为“主动”,深入探究性学习过程教具的制作一般由教师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较少见,但它的意义却是重大的,因为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要制作一个成功的教具,就必须对该知识点进行系统的理解,学生在制作前,就会主动地复习知识点,对学习的态度化被动为主动如自制“褶皱的实践意义”模型教具,目的是储水储油的岩层构造判读所需材料有调色盒、厚双面胶、PVC板、小刀、水彩笔、海绵、红墨水、黑墨水和一次性筷子制作步骤分三步:1.用PVC板将调色盒包成一个长方形盒子(对调色盒四周进行加高);2.将海绵剪成小块,并蘸上红墨水和黑墨水(红色代表水,黑色代表石油),放入调色盒内相应的格子内;3.用PVC板制成顶盖,并在盖子上粘上双面胶,封住盒子顶端在这个教具制作过程中,学生不断调动已有知识储备,并不断观察、研究和分析制作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完成模型制作的同时也完成了对知识的探究式学习三、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时常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如何将难点问题讲得透彻、学得深入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通过自制教具,可以有效地化难为易,将难点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自制“简易日界线”模型教具,目的是学习日界线判读所需材料是白纸、直尺和胶水制作步骤分两步:1.在白纸中间先画出本初子午线,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7.5W到7.5E(经度间隔为15)为零时区,由零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2.将两端东西12区对接形成一个环圈,用胶水固定。
这样,用一张白纸,就化难为易,帮助学生完成了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的转化责 编 再 澜)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