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椎间孔镜操作流程汇编.ppt
8页椎间孔镜技术操作流程 •1-2. MRI显示,椎间盘突出的节段被描绘成腰椎侧面及X射线 的有效图像;箭头标记处为入口点 •手术前准备: 矢状面及轴面MRI影像及X射线检查(三个月内)是必要的 ,用于确定椎间孔的大小,髂骨的高度,及椎间盘突出的程 度及位置 •腰椎在两个位面的C臂X射线影像均需要 •在整个过程中最佳的局部麻醉对于最终结果非常重要 •3.-4.-5.-6. 患者稳定地侧卧于放射线可穿透的手术床 上,灭菌皮肤及披盖,标记髂嵴的位置,进入点L3-4约9 cm / L4-5约10cm / L5-S1约12 cm;在C臂的指导下标记 进入角度 •这个步骤在俯卧位及侧卧位时都可实现 7.-8.-9.-10. 确定皮肤进入及局麻的位置;靶区域关节面脊 柱穿刺针[18G]定位;注射5cc 1% 利多卡 •11.-12.-13. 皮肤做 8mm切口;用3.0mm [1001-DC 002]和 6.4mm [1001-DC 001] 的扩张器对切口进行预 扩张 •注意:附于患者穿刺部 位的隔离膜应轻轻剪掉 •14. 关键步骤 引导插入针TOMshidi [1001-TS 001 -003] ,在C-臂的 控制下靶向引导插入针TOMshidi至腰椎。
•注意: 插入针TOMshidi或骨钻的放置位置应高于中线,以确保 脊髓硬脊膜保持完全不接触的状态 •以逆时针方向引入骨钻,以避免软组织损伤 •在两个位面X射线的控制下可手动操作骨钻, 接近腰椎中线位置 •14. 关键步骤 引导插入针TOMshidi [1001-TS 001 -003] , 在C-臂的控制下靶向引导插入针TOMshidi至腰椎 •注意: 插入针TOMshidi或骨钻的放置位置应高于中线,以确保 脊髓硬脊膜保持完全不接触的状态 •以逆时针方向引入骨钻,以避免软组织损伤 •在两个位面X射线的控制下可手动操作骨钻, 接近腰椎中线位置 •15.-16. 通过插入针TOMshidi放置导丝[1001-GW 001 ; 0,7mm] ;用1号4mm 一次性手动骨钻[1001-BD 001; 连接于球柄 1001 -BH 001] 直线钻入 •注意:导丝保留在原处 •17.-18.-19. 用2nd 6mm骨钻[1001-BD 002] 和3rd 7mm 骨钻 [1001-BD 003]扩大椎孔,如有必要用4th 8mm 手动骨钻 [1001-BD 004] •20.-21.在导丝外部插入 6,4mm[1001-DC001]扩张器及 工作套管[1001-ES 001]。
在X射 线的控制下,定位工作套管,开 口朝向硬膜外腔的椎间盘突出片 段 •22.-23. TOM内窥镜 [1002-TS 001]行脊间孔检查;使用专用 抓取钳[1001-EF 001-004]经内 窥镜移除疝出的碎片; •24.-25. 确保游离的神经、套管及钳子在控制之下脊神经 的内窥镜检查:通过神经根挤压后的自由运动验证 •请经常检查光源 及成像系统的功 能正常 •为得到最佳色彩 分辨率,需要做 白平衡 •务必使用合适的 流动值及压力值 •26. 最后用含有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冲洗椎间盘间隙,移除套管 入口附近的皮肤切口用3.0手术线缝合 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