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明关于质量的理论观点.doc
4页关于戴明戴明被广泛地认为是质量管理领域的先驱思想家他对日本战后经济改革最具影响力的催化剂,他的思想在日本管理界受到追捧戴明本人是美国人,在日本获得认可后,他的思想和实践的价值才被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认可戴明发明了戴明循环圈—P、D 、C、AP(plan)即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 即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 )即检查,就是要 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哪些错,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即行动(或处理),也就是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肯定成功的经验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循环,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留给下一个 PDCA 循环去解决 PDCA 有八个步 骤, “八个步骤”是:分析现状, 发现问题;分析质量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包括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达到什么目标、在何处执行、由谁负责完成、什么时间完成、怎样执行;执行,即按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检查,即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标准化,即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最后,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 PDCA 循环中去解决。
戴明精彩语录:(1)质量无需惊人之举 (2)以检验出有缺陷的东西,把它们扔掉为目的已经晚了,这没有效率并且成本很高质量不是来自于检验而是来源于过程的改进 (3)用数据说话戴明关于质量的理论观点一一一管理者应对混乱负责他写到: “如果管理者不能计划未来和预见问题,就会引起人力、材料和机器时间的浪费,所有这些都增加了制造成本,提高了购买者必须支付的价格顾客不总愿意贴补这种浪费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企业将失去市场 ”质量必须由最高管理层负责领导劝说员 工更努力地工作并不能带来质量一一一顾客是国王、皇帝、CEO 和独裁者或者,用戴明的措词表示, “顾客是生产线上最重要的部分”质量由顾客来决定一一一古老的休哈特咒语:理解并减少每一个过程中的变动过程而不是产品才是需要关注的要点(等到检验员拿到产品,为时已晚)一一一不要停止,要随 处注意应用质量必须 持续改变和改善效果,并且必须全方位地让组织中所有人(包括供应商)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来一一一培训人员70 年来,戴明一直 坚信,人们愿意在工作中干好戴明的号召都浓缩在他著名的质量管理 14 条中:戴明的“十四条”戴明提出的,为了向以顾客满意为宗旨的组织转变,组织的管理者必须关注的要点或必须承担的义务。
接受这十四点并采取具体的行动,是管理者对于组织的生存及投资者和雇员的利益负责任的标志这十四点可以看作是戴明管理理念的最概括的表述其具体内容如下:1) 树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长久使命,以使企业保持竞争力,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能够向人们提供工作机会2) 接受新的理念在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直面挑战,领导变革3) 不要将质量依赖于检验要从开端就将质量渗透或融入产品之中,从而消除检验的必要4) 不要只是根据价格来做生意,要着眼于总成本最低要立足于长期的忠诚和信任,最终做到一种物品只同一个供应商打交道5) 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来实现质量、生产率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6) 做好培训由于缺乏充分的培训,人 们常常因不懂得如何工作而不能把工作做好7) 进行领导领导意味着帮助人们把工作做好,而非指手画脚或惩罚威吓8) 驱除恐惧以使每一个人都能为组织有效地工作许多雇员害怕提问或拿主意,即使在他们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或不明白对错时由于恐惧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9) 拆除部门间的壁垒不同部门的成员应当以一种团队的方式工作,以发现和解决产品和服务在生产和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10) 取消面向一般员工的口号、标语和数字目标。
质量和生产率低下的大部分原因在于系统,一般员工不可能解决所有这些问题11) 取消定额或指标定额关心的只是数量而非质量人们为了追求定额或目标,可能会不惜任何代价,包括牺牲组织的利益在内12) 消除影响工作完美的障碍人们渴望把工作做好,但不得法的管理者、不适当的设备、有缺陷的材料等会对人们造成阻碍这些因素必须加以消除13) 开展强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动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应不断发展自己,以使自己能够适应未来的要求14) 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去实现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