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doc
5页1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重庆巫山山地农业比较优势分析---以种植业为例选题类型应用型课题来源自选学 院经济管理学院专 业农林经济管理指导教师陈蓉职 称讲师姓 名刘翠淋年 级2006 级学 号20062568开题报告(立题依据、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研究方案、论文进度安排、主要参考 文献)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以及我国加入 WTO,我国的经济不断地与世界接轨面对国际与 国内两个市场,我国的农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农产品要符合 WTO 框架下的协议, 要应对发达国家以自己先进的农业技术水平来阻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要在竞争中取胜, 就必须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培育则得益于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特别是金 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形势下,一些西方国家为了维持本国的农业发展加强了对我国农产品的 各种标准限制,以及国际粮价的波动对我国国内农产品造成了一定影响据统计,2008 年, 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为 405.0 亿美元,同比增幅由去年的 17.9%下滑到 9.4%如何在这 种形势下保证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保证我国广大农民的利益,就更加迫切的要求我国从 整体上寻找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各个地区也要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发展本地 区的优势农产品。
因此,对农业的比较优势的分析显得尤其重要 我国是山地大国,全国国土总面积的 69.4%都是山地虽然山地在我国地形上是突起 的,但在经济上却处于低谷区面对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面对实现全面小康社 会的战略目标,山地地区发展滞后所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同时我国又是农业大国,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山地的耕地面 积达 1.33 亿亩,山地农业的稳定状况将对整个农业的稳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整个国民经 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快山地农业的发展,寻找山地农业的发展出路 和其它产业一样,农业要发展,就要不断提升本身的竞争力,寻找本产业的优势和特色 我国地域宽广,跨度大,各个地区之间的地形、气候、土壤差异明显,这些使我国各 个地区之间的农作物各有特色,各种农作物在各地区间的竞争力也各不相同我们可以通 过对各地区农业的各种作物的竞争力的分析,来找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作物而各种竞争力 的分析将最终落到比较优势的分析上因此,本文将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对巫山山地农业中 的烤烟、魔芋等作物做比较优势分析,通过分析寻找巫山经济作物中与重庆其他地区的比 较优势,以及本地区不同农作物之间的比较优势。
从而对现有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 发展农业中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作物,对进一步增强巫山农业的竞争力,合理利用当地资 源,增加巫山农民收入,活跃巫山经济,使巫山早日走出国家贫困县的行列具有很大的现 实意义 二、 文献综述 比较优势理论源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对绝对优势 理论的发展,主要针对的是同质的劳动这一单一要素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则 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到各种生产要素中,即各种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由此形成了比较优势理2论较为完整的体系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各国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加入国际分工,从 而形成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结构:即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发达国家应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的产品,进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则应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品, 进口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这样每个国家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利,从而提高国家福 利从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我们可以看出,比较优势理论最先应用在产业内的国际贸易分 工与协作以及发达国家的工业方面,韦文珊(2003)而农业、农产品在最初则被排斥在外 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农业比较优势的分析才引起经济学家的重视。
在农业比较优势 研究中,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把农业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中,将农业作为一个产业来研究 其比较优势;二是研究单个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众多的研究中,运用最多的是第二种模 式,以此来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不同产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相同产品或不同产品的优势 度进行分析 我国国内对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到 90 年代研究逐渐增多,并且提出了自己的 见解崔振东在农产品比较优势与结构优化(2007)研究中指出农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其比较优势的分析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农业比较优势的经典理论主要建立在自然资源优势 论、生产比较利益理论以及农业专业化分区布局理论,这三种理论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农业 比较优势形成与确立的基础由此张玉清在其博士论文中把农业比较优势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产业之间比较所形成的农业比较优势,二是农业内部不同产品之间比较所形成的农产 品比较优势,三是不同农产品在不同地域的比较优势这些与之前的两种研究模式是对应 的,并且对两种模式进行了细分 在我国农业的国际比较优势研究方面,程春梅(2001)从全球的视角考察我国农业的 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指出我国农业整体并无明显优势,而且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正在日 趋减小。
朱建国(2003)指出,中国要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谋求发展,求进步,就必须扬长 避短,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利用本国本区域的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调整农业结构 面对这种状况,蒋慕东(2003)指出,虽然我国农业的整体比较优势日趋减小,在农业 经济内部,土地密集型粮食作物比较优势迅速下降,但劳动密集型经济作物比较优势却在 迅速上升根据有关专家运用显性指数法计算我国 11 类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谷物及其制品 劣势明显,而蔬菜、烟草、水果等经济型作物仍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我国应多进口粮 食作物,出口经济作物和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产品李应中(2003)建议运用转换法、国内 资源成本法(DRA)以及显示比较优势计算的方法来分析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然后按照比 较优势原理和市场导向,发展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发展节约资源而价值又比较高的经济作 物、果树和水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唐礼智(2007)对我国花生的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 势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RCA 指数、TC 指数进行分析,就提高我国花生的国际竞争力和比 较优势提出对策 在国内区域之间的比较优势分析方面,吴群、张超(2008)从要素禀赋系数、区位商 等几个指标的角度对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省的区域发展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并就四省 区如何运用资源禀赋特征发挥各区的比较优势提出建议。
杨文杰(2007)运用区位商和专门 化系数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料五种农产品进行了测算指出西北 地区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与专业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并对各种农产品在西北各省的比较 优势进行了测算李建强等(2005)以四川省为例运用比较优势综合指数法对四川省 2001-2003 年的种植业在全国中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选取了稻谷、玉米、豆类、薯类、 甜菜、烤烟等作物进行数据分析,认为四川省作物中的稻谷、豆类、薯类、油菜、黄红麻、 烤烟等拥有综合比较优势周鹏(2008)在《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再造论》中就如何创造 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从理论和对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分工是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再 造的根本途径3针对同种农产品在不同的区域之间的比较优势,杨勇、白永平(2008)在中国马铃薯 生产省域优势比较分析中针对一种具体农产品的区域比较优势,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 对马铃薯的产量规模集中度和综合优势指数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评价得出我国马铃薯单产 优势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部的部分省区另外杨心龙、王凯(2008)也运用区位商、 国内市场占有率对吉林、河北、山东、辽宁的玉米加工产业比较优势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 四省区均有自己的优势子行业,指出各省在玉米加工业结构的调整中,应优先发展那些有 优势的子行业,进而确立为当地的主导行业,以促进整个玉米加工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 展 另外,同一地区不同农业农产品之间的比较优势也各不相同于战平(2003)以天津 为实例就天津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天津在设施蔬菜、时令性较强的水果 (桃、葡萄)设施畜牧业、规模划水产业领域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从而得出两点建议即 调整农业发展方向和加大现代化改造的力度梁山(2008)在《河北省区域特色农产品的 比较优势分析》中也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的三个指标对河北省主要的 10 种农作物在区 内十一个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邢台棉花的综合比较优势 在全省中最高,同时,邢台的棉花在规模和产量上同样具有优势另外其他各区域的不同 农产品也有不同的比较优势 由此,总结以上的各种研究方法:在国际竞争力分析方面,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显性比 较指数(RCA)和国内资源成本法(DRC) 、贸易竞争力指数(TC)等而针对地区内的研究 方法主要有区位商、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以及专门化指数等 就影响农业比较优势的因素方面,于战平(2003)在对天津农业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时 就影响农业比较优势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归纳,指出自然资源、产业基础与传统、市场及区 位条件以及技术、资本、政策、产业效率等七个方面都会影响农业的比较优势。
张庆 (2007)探讨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建设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关系,指出优势农产 品产业带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壮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孕育、培育农 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产业带的做大、做强建议在 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中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蓝庆新(2004)探讨了认为虽然目前 我国的农业保护政策一定程度上符合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实际,但从整体效果和我国农 业发展现状来看,近年来,仍有一些农业政策违背了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现状这些政策 的低效率将不利于农业优势产品的发展 总的来说,以上各位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农业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就影 响农业比较优势的因素以及如何将比较优势更好的发挥做出探讨,这些都对农业的发展、农 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以上各种研究大多从整个国家的层面或者是大区域着手,针 对一个较小区域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特别是针对偏远山区的研究较少偏远山区农业农产 品的比较优势的发现和利用对山区农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更加重大的意义因此,深入的 针对一个具体小区域或者偏远山区的农业的比较优势的研究是必要的 三、 研究思路及预期目的本文在明确比较优势原理的发展过程、比较优势的分析计算方法、比较优势原理在农业 上的运用的基础上,以巫山县的山地农业地发展实际现状为例,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 对巫山近几年的烤烟、魔芋、柑橘、茶叶、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等农作物在本区域 以及与重庆市相应作物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以此确定巫山县的比较优势农产品。
然后就 制约巫山县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优劣分析,找出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并针对这些问 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对策希望通过比较优势的分析为巫山山地农业的发展找到更好的发 展方向 四、研究内容41、 比较优势原理的概念、作用、及其计算分析方法 2、 介绍巫山县山地农业的发展现状,获取近几年巫山县以及重庆市烤烟、魔芋、柑橘、 茶叶、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产值数据 3、 运用以上数据分别测算各种作物在本县和重庆市的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和综合优势指 数,对各指数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在本县和重庆市具有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和综合优 势的作物 4、 选取具有优势的一种作物,对影响其优势发挥的各种因素(自然状况、产业条件、政 策等)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就如何应对这些影响提出建议 5、 结论:总结出适合巫山县山地农业中有比较优势并应大力发展的几种作物,以及在发 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五、研究方法 比较优势分析方法:运用比较优势分析方法中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通过对同一地区 不同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以及不同地区同种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通过实际数据得出 结论,找出巫山县山地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