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辨证法论文——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主要原因及其启示(DOC).docx
10页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主要原因及其启示摘要:从16世纪至20世纪,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 5次大的变迁,即:意大利(1540 年-1610 年)、英国(1660 年-1730 年)、法国(1770 年-830 年)、德国(1810 年-1920 年)、美国(1920年——现在),转移周期大约为80年本文重点研究了世界科技中心 的转移的历史背景,并重点分析了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主要原因研究世界科学中 心的转移,并不只为知晓那段辉煌的历史,为的是抓住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脉搏;创造 和抓住新的机遇,不再错过时代赋予的使命,努力让自己的祖国在新的机遇和竞争中站 得更高,望得更远屹立于世界科技强国之林关键词:世界科技中心,变迁,启示1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历程简述从16世纪的意大利到20世纪的美国,在人类近现代史中,世界科学中心先后发生 了四次大转移而每次转移都有其共同的思想特征,其主要表现是:先有思想的解放, 有了新思想作为后盾,依次才会有科学的萌芽与发展,当一国的科学文化遥遥领先于其 他国家和地区时就会形成所谓的科学中心,当另一个国家的思想优于其思想而引领科学 文化潮流时即谓之科学中心转移1.1在文艺复兴中解放思想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像达•芬 奇这样跨越艺术、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旷世奇才”。
随着“大宇宙”和“小宇宙”信念的 兴起,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向神学发出了挑战书:1543年,哥白尼临终前发表《天体 运行论》,提倡日心说、反对地心说而维萨里发表《人体结构》则指出,男人的肋骨 并不比女人少到16—17世纪,意大利成为第一次科学中心奠定(地面)近代力学之基础的伽 利略,“天空的立法者”开普勒,以及第一个明确从事科学研究的山猫眼研究会相继出现 研究会由一位贵族支持,伽利略于1611年成为会员不过此时的大学尚没有发挥作用, 教会的力量仍然阻碍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伽利略就因捍卫哥白尼学说而受到宗教审判 1633年“意大利科学失去了活力”1.2从资产阶级革命到科技革命的英国在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英国成为了第二次科学中心17世纪,培根提出了“知 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大力倡导将科学应用于社会的思想英国皇家学会也于1662年成 立,标志着科学活动获得了“政府”承认(不过皇家学会还主要是靠会员费维持运作,并 没有得到“政府”的资助)皇家学会对于英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创立 了种种皇家“科学中心”,1666年创立的《哲学学报》,开创和奠定了科学共同体内部的 交流传播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得到迅速发展,实现了以牛顿《原理》(1687)发表为标志 的第一次科学大综合,但科学与技术总体上是互不相干、各自发展的。
就技术的发展而 言,在英国同期发生了以纺织机械为起点、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及以蒸 汽机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走向了工业时代1.3启蒙运动引领下的法国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曾指出:政治影响了科学,法国革命对科学进步 强有力的促进就是一个佐证18世纪末,科学中心转移到了法国法国当局任命一大批 科学家为革命政府的重要官员创办了一系列新的军事院校、医学院校、技工学校和一 些新的大学,如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等其间,还对皇家科学机构如 巴黎科学院进行改造,使之从宫廷走向社会,院士们成了真正的职业科学家:此外,还 形成了集中型科学组织1.4德国的社会变革与科学19世纪下半叶,德国成为科学中心这一时期,实现了第二次科学理论的大综合, 发生了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及以电的广泛运用为标志的第二次产 业革命值得指出的是,在德国出现了两项重大的体制创新:一是教育与研究的结合, 研究生教育、研究型大学开始出现:二是科学与产业的结合,产业实验室也开始出现科学与教育、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工业发展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这一特性开始显现,科技、工业和社会发展的互动更加明显。
1.5包容创新引领美国科学进入20世纪,美国因是以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以电子技术广泛 运用为标志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策源地,而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美国的崛起与其不断 地促进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内在相关科学教育受到高度重视,起源于德国 的研究型大学在美国进一步发展出创业型大学,同样起源于德国的产业实验室在美国发 展为科学园区、高科技园区:金融资本体系的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发展则进一步推动 了科技成果产业化与知识资本化:此外,从政府大规模支持科学技术,到建立起发达的 科学基金体系、国家科研体系、国家创新体系,从硬科学的高度发展到其与软科学的 结合,从科学管理到管理科学,从交叉性质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到发展起来更具有学科性 质的科学技术学,从文化繁荣到文化产业的兴起,如此等等,无不推动着当代科学技术 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的交叉融合,引领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2科学中心转移的原因分析许多学者指出成为科学中心之国家特质如下:公民对科学重视;教育研究体制与硬 件先进,能吸引大量的人才;世界通用语言等在此笔者把影响科学中心转移的因素分 为科学家队伍的素质因素和相应社会的环境因素两大类。
首先,就科学家队伍的因素而言,从历史看,法国在18世纪末逐渐淡出科学中心 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影响的科学家集团老化从现实看,现代各国科学的发展也是越来越 依赖于杰出科学家人数的扩大从历史和现实中我们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科学家队伍的 素质是影响科学中心新转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素质的关键在于教育,因而素质 教育成为一个国家科学家队伍素质高低的关键,那么一个国家在成为科学中心之前必须 进入素质教育的中心总之,科学家队伍素质要提高就得注重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因而 发展素质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必由之路其次,笔者认为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思想,国家政策教育,经济,创造精神四个 方面各要素对科学中心转移的影响下文一一详述:1. 思想科学中心形成及其转移的一切都是从“思想”开始,“思想”是其发展过 程的根本原因讲到“思想”也就等于讲到了 “革命”,工业革命、政治体制革命在 对近现代科学中心转移的研究中,人们普遍注意到工业革命的作用在社会生产的发展 和前进道路中人们也同样注重对政治体制革命的研究2. 国家政策和教育从国家的政策上来看,我们必须拥有一个引导世界科学中心 的政策体近年来,我国出入此点考虑,将科教兴国确立一项重大国策,在这一政策体 系的支持下我国进一步加大教育和科研经费投人,加快装备高精尖科研设备,同时在全 社会树立崇尚科学、应用科学尊师重教的风尚。
这些都将营造出一个能托起科学家们去 全力冲上世界科技顶峰的社会大环境,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科研队伍的整体科研实力3. 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科技文化作为一国的上层建筑也受制于该国的 经济水平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为我国科学事业的腾飞提 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从而使得近年来我国整体科研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 诸多学科甚至走在世界前列4. 创造精神纵观世界科学中心四次大转移及近现代西方史就可知,其实科学一 直是围绕着思想的,今天谁更具创造精神,今天谁就称霸科学的世界而这关系到整个 民族科学事业的兴盛及其文明民族的创新精神,包括独创自立的科学战略鼓励创造的 科技政策和自由探索的学术气氛我们通过对上述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现象的分析,我们 可以看到,世界上科学中心转移,一般都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由于战争或革命,思想得到 空前的解放,并且大规模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人才,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成果推动生产 力的高速发展,并对科学教育这一比较长远有效益的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为科研工 作者创造宽松的研究环境3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主要原因美国在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之前,还是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的13块 殖民地。
正是由于这场战争,使美国赢得政治上的独立,成立联邦政府,通过宪法,走 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从19世纪起,“西进运动”促进经济发展,开始工业革命,逐步 发展成为仅次于英、法、德的第四号工业强国1861〜1865年南北战争后完成统一,经 济快速发展,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接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大发横财,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地位大大提升,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d929年曾经爆 发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遭到沉重打击为此,罗斯福实施“新 政”,减轻了危机对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 式,遏制了本国法西斯势力二战中,美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同 时其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 黄金储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以美国经济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在美苏均势 的基础上形成了雅尔塔体系,美苏两分天下;倡导成立关贸总协定,企图控制世界市场; 还一度操纵联合国对外推行霸权政策: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而对亚洲实 行热战:帮助国民党打内战,并先后发动侵朝、侵越战争直至20世纪70年代以后, 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才放缓,并再遇经济危机,经济进入“滞胀”阶段,其世界经济霸主地 位开始动摇,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受到重大冲击。
80年代,美国逐渐扭转颓势,经济开始复苏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降低 至90年代,经济呈现繁荣景象,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财政赤字逐年递减, 甚至出现赢余进入21世纪,2008年发生金融风暴,经济受挫下滑,现仍处于恢复之 中与此同时,世界出现了以中国为突出代表的“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世界经济向 多极化格局发展,美国的世界大国地位也受到严峻挑战4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启示从上述历史进程可以看到,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 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 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 际体系的建设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 家其崛起的历史经验有:首先,美国获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充分的经济要素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直接获 得当时最发达的西欧国家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大规模流入在获得广大西部疆 域后,其国内自然资源可以充分供应并满足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使它在崛起过程中不 会因为资源短缺而中断经济增长美国还是两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发源地,这使其生产力 和企业管理制度处于不间断的创新过程,在核心竞争力上很快超过欧洲并长期保持领先 地位。
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财富 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从而奠定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第二,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环境和国际条件东西两岸的两洋隔绝使其免于卷入欧 亚大陆的战争和冲突,也使当时的霸权国家如英、法派遣远征军到北美的成本极高美 国周边邻国都不是强国,南北的墨西哥和加拿大都弱于美国,使其向西扩张以很低的成 本换来极大的空间,广大的西部疆域成为转移东部社会矛盾的安全阀第三,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两次大战 中都是英国的主要盟友美国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 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相反,德国和日本却充当了对英国霸权的挑战者,这不仅导致 德、日崛起的失败,而且掩盖了美国崛起的巨大后果在美国上升为新霸权国家的同时, 构建了新的国际体系和国际关系理念,如采取“新殖民主义”政策和创立联合国体系,使 其新霸权比英国的霸权更具有吸引力第四,美国成功崛起还有其制度因素其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在西方国家中是比较 彻底和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