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词赏析: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56219522
  • 上传时间:2022-0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6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诗词赏析: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淡黄柳·空城晓角 宋代: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立刻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译文 我居住在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街巷荒芜少人,与江左不同只有柳树,在大街两旁轻轻漂动,让人怜惜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客居在外的感受 拂晓,冷清的城中响起凄凉的音乐声那声音被风一吹,传到垂柳依依的街头巷口我单独骑在立刻,只着一件到单衣裳,感觉有阵阵寒气袭来看遍路旁垂柳的鹅黄嫩绿,都犹如在江南时见过那样的熟识 正在孤独之间,明天偏偏又是寒食节我也如平常带上一壶酒,来到小桥近处恋人的住处深怕梨花落尽而留下一片秋色燕子飞来,询问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 解释 赤阑桥:红色栏杆的桥。

      江左:泛指江南 纾:消退、抒发 晓角:早晨的号角声 恻恻:凄寒 鹅黄:形容柳芽初绽,叶色嫩黄 岑寂:安静 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合肥情人 赏析二 宋光宗赵惇绍熙二年(1191),姜夔借居合肥,这首词就是这年春天在合肥写的 如小序所说,写这首词的目的是“以纾客怀”,可是,通篇都是写景,借居异乡的惆怅,伤时感世的愁绪,尽在不言之中 上片首二句先写“巷陌凄凉”写作这首词的历史时期,合肥离南宋的边防线不是太远,是所谓“边城”空城”写出城内萧条冷落;“晓角”增加了气氛的悲凉立刻单衣寒恻恻”,写“巷陌”中的人物,也就是自己在异乡边地的感受看尽”两句又转入写景,眼前的柳色“鹅黄嫩绿”,和江南非常相像,“都是江南旧相识”,流露出淡淡的思乡心情 过片“正岑寂”三字,承上启下,由柳色想到江南的家乡,但这里究竟不是家乡,如“小序”所说,“与江左异”,因此才有“岑寂”之感正”字引出下文,转写寒食季节强携酒”句的“强”字,写出满怀愁绪,原来已无心访人饮酒,但适逢佳节,只好“强携酒,小桥宅”,去找情侣过节,无非是敷衍应景。

      怕”字又一转,写对春天的留恋,原来无心赏春,而当“梨花落尽”时,眼前会“尽成秋色”,那是会更添惆怅的结尾三句,紧承上句,叙写“春”将逝去,当“燕燕飞来”之时,就只有一池绿水了惋惜春光逝去,在写春景中反映边城的凄凉,意在排解愁绪,实际上却不自觉地流露出无限苦恼,家国隐恨 全词意境凄清冷隽,造句朴实自然,用语清爽质朴,绝无矫柔造作的痕迹本词以写景为主,情在景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词的“境地”时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姜夔这首《淡黄柳》是“有我之境”在柳色春景的描写中,的万般愁绪,无限哀怨之情,也就奇妙自然,不着痕迹地表现出来 简析 题解 此词是写客居合肥的心感金人入侵,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符离之战后,百姓四散流离,一眼望去,满目荒芜合肥的大街小巷,多植柳树客居南城,其时已近寒食,春光明媚但人去苍茫,只有绿柳夹道,仿佛在向呜呜倾诉,有感于此,便作了这首《淡黄柳》 评解 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借居合肥,此词就是这年春天在合肥写的姜夔在合肥的相好是姐妹二人他在《解连环》词中云:“为大乔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木。

      乔”字也作“桥”故小桥宅定指恋人处所无疑郑文焯说“小桥宅”即赤栏桥西客居之所,然而自己大清早携酒到自己的住宅,意实格结拍三句虚写自己的心情及与恋人赏春时所见之风光姜夔之词,在自伤中带有剧烈的时代颜色陈廷焯说:“南渡之后,国力日非百石目击心伤,多于词中寄慨……特感慨全在虚处,无迹可寻,人自不察耳”(《白雨斋词话》)此为知言合肥本长江腹地之名城,南宋时却已成边疆城市,满目疮痍之伤感,即为此而发与《扬州慢》(淮左名都)的黍离之悲有相像之处写作这首词的历史时期,合肥离南宋的边防线不是太远,所谓“边城”是也上片开头两句先写“巷陌凄凉”过片“正岑寂”三字,承上启下,由柳色想到江南的家乡,转写寒食季节结尾三句,惋惜春光逝去,在写春景中反映边城的凄凉,意在排解愁绪,却流露出无限的苦恼及家国隐恨本词抒写羁旅行役之愁在对暮春风光的依恋中,隐寓着词人的身世之感上片描写城中凄凉萧条的风光,下片抒写韶光逝的悲伤写景蕴情,笔致淡雅,意境清空凄凉 简评 这是的自制曲通篇写景,而借居他乡,伤时感世的愁怀,尽在不言之中上片写客居异乡的感受垂杨巷陌,立刻轻寒,边城春色,举目凄凉而眼前柳色,“鹅黄嫩绿”,却与江南相像。

      下片写惜春伤春心情清明携酒,唯怕花落春去全词意境凄清冷隽,用语清爽质朴在柳色春景的描写中,的万般愁绪,无限哀怨之情,也就奇妙自然、不着痕迹地表现出来 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渐入虚拟的情景,从今朝到明朝,从眼中之春到心中之秋,其惆怅情怀已然愈益深浓然而还不前人曾道“自古逢秋悲寂寥”,却写出江淮之间春亦寂寥,并示意这与江南似一样而又相异,又深忧如此春天恐亦难久这就使读者感到全词的情感决非“客怀”二字可以说尽,的感叶伤春,实际上反映出同时代人的一种一般的忧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末日之感因此张炎赞此词:“不惟清空,且又骚雅,读之使人神现飞越 赏析三 上片写清晓在垂杨巷陌的凄凉感受,主要是写景 首二句写所闻,“空城”先给人荒芜安静之感,于是,“晓角”的声音便特别突出,如空谷猿鸣,哀转不绝,象在诉说此地的悲凉听的人偏偏是异乡作客,更觉苦痛,此二句与《杨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意境相近那词前面还说:“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此词虽未明言,但其首二句传达的“巷陌凄凉”之感,亦有伤时意味,不惟是客中凄凉而已紧接一句是倒卷之笔,点出人物,原来是骑在立刻踽踽独行的客子,同时写其体肤所感。

      将“寒恻恻”的感觉系于衣单不耐春寒,外表上是记实,其实这种生理更多地来自“清角吹寒”的心理感受富强已成为过去,无奈春光照旧,物是人非,更添身世之感下二句写所见,即夹道新绿的杨柳鹅黄嫩绿”四字形象地再现出柳色之得意看尽”二字既说明除柳色外更无悦目之景,又是从神情上表现游子内心活动——“都是江南旧相识”旧相识”唯杨柳(江南多柳,所以这样说),这是抒写客怀而“柳色依依”与江左同,又是反衬着“巷陌凄凉,与江左异”,语意非常肤浅于是,就从听觉、肤觉、视觉三层写出了“岑寂”之感 过片以“正岑寂”三字收束上片,包笼下片当此心情孤独之际,又逢“寒食虽是荒芜的”空城“,没有士女郊游的盛况,但客子”未能免俗“,于是想到本地的相好白石词中提到合肥相好实有姊妹二人,一是能拨春风的大乔,一是能妙弹琴筝的小乔说”强携酒,小桥宅“,是本无意绪而牵强邀游,”携酒“上着”强“字,已预知其后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惨景上数句以”正岑寂“为基调,”又寒食“的”又“字一转,说按季节自该应景为欢:”强“字又一转,说载酒寻欢不过是在凄凉孤独中强遣客怀而已再下面”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的”怕“字又一转,说牵强寻春遣怀,仍恐春亦成秋,转添愁绪。

      合肥之秋如何? 只将李贺“梨花落尽成秋苑”易一字叶韵,又添一“怕”字,意恐无花即是秋,语便委婉以下三句更将花落春尽的意念化作一幅详细图画,以“燕燕归来,问春何在”二句提唱,以“唯有池塘自碧”景语代答,上呼下应,韵味自足自碧”,是说池水无情,则反见人之多感这最终一层将词中空寂之感更写得切入骨髓闻之惨然 赏析一 这首词作于词人客居合肥赤阑桥之时合肥地处江淮边区,多历战事,民生凋敝,景物荒芜寒食清明季节,春光正好,却一派凄凉词人感慨良多以生气勃勃,夹道依依的杨柳来反衬空城巷陌的荒芜,引发种种慨叹夏承焘先生评云:“此词以柳色起兴客居合肥,柳色由鹅黄变嫩绿,时序已从早春度入暮春,‘明朝又寒食,’正面点明暮春下片词以惜春为主题由于‘怕梨花落尽成秋色’,所以才‘强携酒,小桥宅’结句‘池塘自碧’,只寥寥四字,概括出‘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的风光综观全词,上片‘立刻单衣寒恻恻’,寓飘落之感;下片‘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寓迟暮之悲《姜白石词校注》)这飘落与迟暮是在特定的地点和时代中生发的,也就暗中寓含了一种家国之痛只是不露痕迹,耐人咀嚼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