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春秋战国模版课件.ppt

24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76977358
  • 上传时间:2024-08-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67M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政治、经济地位沦丧,仅成为形式上的天下“共主”取而代之产生了大国争霸的局面,先后出现所谓“春秋五霸”在此期间,大国纷争,小国追随,战争不息;同时,也产生了反战性质的弭兵运动春秋战国历史简要(公元前770年-前256年) 历史的记忆 历史的记忆 历史的记忆 历史的记忆 历史的记忆百家争鸣墨子韩非荀子 历史的记忆孔子老子孟子 历史的记忆孙武庄子 历史的记忆战国时的曾侯乙编钟 历史的记忆当时的各类能工巧匠 一、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礼崩乐坏: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运用,生产力发展;政治上:新兴地主登上政治舞台,变法改革;思想、文化:由关注神到关注人,私学大兴,百家争鸣结果:变更旧有的法律制度,成文法出现 二、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 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1、成文法公布的史实:2、意义: 1)法的公布成为历史潮流, 2)刑依法定的局面逐渐打开, 3)“礼治”、“法治”之争拉开了序幕 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成文法的史实: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邓析私自将刑书写于竹简上晋国赵鞅和荀寅铸邢鼎楚文王时作“仆区法”,楚庄王时作“茆门法” 子产像 三、战国时期的思想争呜及其儒法两家的治国理论略述 战国时期的思想争呜及其儒法两家的治国理论略述战国时期的思想争呜及其儒法两家的治国理论略述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吴起、商鞅、 慎到、申不害、韩非、李斯儒家立论基础:人性本善儒家治国主张:实施教化。

      浓重的理想色彩法家立论基础:人性本恶法家治国主张:一断于法,轻罪重罚刑过不避大夫,赏罚不遗匹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四、《法经》 《《法经法经》》制作者:李悝(魏文侯时任相)制作时间:公元前五世纪《法经》宗旨: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法经》篇数:共6篇,故亦称《六法》为:盗,贼,(囚)网,捕,杂,具称为:正律、杂律、减律(减法)是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点 五、商鞅对秦国 法律的改革 商鞅对秦国法制的改革商鞅对秦国法制的改革 商鞅对秦国法制的改革商鞅对秦国法制的改革变法主要内容:制定六律,轻罪重罚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制军爵律置县迁都,一度衡量焚毁诗书,禁止游宦 战国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封建法制的初创时期各诸侯国在大势所趋的形势下,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法活动和法制改革在变法过程中,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了自己的法治原则魏国李悝所制定的第一部较为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改革,无论在深度、广度和力度上都超过了其他诸侯国,并推动了法制的改革,从而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